李芬
高中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继续学好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在尊重学生身心特点、学习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注重细节设计,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谈到,“兴趣”与“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联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英语教学正是“兴趣”与“训练”对立统一的完美体现。英语教学是兴趣需求型教学,学生对不同语言及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首先基于兴趣;英语教学同时又是技能训练型教学,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需要大量的实践与训练方能提高。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创新班集体建设。例如,举办英语“生日派对”。举行“生日派对”是指班集体为同一月生日的同学过集体生日,班主任及同学们每人用英语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达祝福,过生日的同學则以“Love Share”为主题同样用英语向同学分享学习经验或未来理想。学生们非常喜欢在这种欢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展示,久而久之,这一模式逐渐发展成小型英语演讲,颇受学生喜爱。
丰富教学素材。语言是流动变化的,教师选择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社会的变化发展,多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选取学生喜爱的有益的素材,如TED演讲、BBC纪录片、热播电视剧、热门体育赛事报道。这些素材“流行”“新鲜”,容易吸引学生眼球,受学生青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听力、翻译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升英语水平。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各地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学生接触英语学习较晚,起点低、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能动性不足,容易在学习中出现盲目性与机械性。鉴于此,面对农村学生,教师更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浸润式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变通教学手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其阅读,并为其提供文学阅读与赏析的环境,时常进行指导与交流。对于喜欢参与表现的同学,教师可以创设较为丰富的戏剧表演、演讲辩论等课程环境,鼓励其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对于喜欢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同学,则可通过校园多媒体设施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供其学习研究。中学封闭式的客观环境为浸润式教育提供了可能,学生生活学习与外面隔绝,说的、做的、看的、听的,都是与学习、兴趣相关。教师的引导则成为浸入式教育“软环境”形成的关键所在。将整个校园打造成巨型教室,学生自然而然会在下意识之间将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自觉。
肯定学生的进步。例如,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需要敢于张口、大声张口。但由于缺乏语用环境、不直接面对升学应试,以及学生水平之间存在差异,“说”往往成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一个短板,不少学生不愿意开口,只闷头学习“哑巴英语”。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学习,面对不同的学生划分不同的“优秀”的标准,利用英语早自习的时间,鼓励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领读文章,并且不吝啬表扬和赞美,点明今日比昨日的优秀之处,肯定学生的进步。
三、灵活调整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以及发展核心素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
英文电影配音。利用晚自习时间,每月一次进行英文电影配音,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大片为样本,由学生进行台词编配。影音教学是目前最有效果、最受欢迎的外语教学形式之一。学生们既可以对原版台词进行英文改编,也可以将英文台词以创意化的中文台词呈现,语言、肢体甚至心理的变化均通过表演呈现出来,对于课堂气氛的烘托、语言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自身的满足感获得感具有极好的效果。
排演英文戏剧。结合教学计划,教师给定题目或各个小组自选题目,学期末组织小型剧目排演。既展示学生的表演天分,又锻炼了其剧本编撰、语言表达能力。
学唱英文歌曲。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英文歌曲为素材,进行英文听说练习,讲解在演唱时,英文单词之间发音的微妙变化。对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则积极鼓励参加学校的英文歌曲比赛,寓教于乐。这是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语感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对学生早期学习兴趣的一种培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英语交流表达的能力,而且在不同领域都有一种获得感与被认同感。他们用英语的思维进行思考,深化了对英语文化的认识,深刻体会英语独特的人文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精神境界。中英两种文化模式的碰撞,更能让学生对跨文化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也从侧面推动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养成较为浓厚的人文情怀。
四、开展跨文化研究,提升学生的审美力
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也是逐渐深入了解英语文化的世界,领略英语语言背后的历史、艺术、社会、政治等文化魅力的过程。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听说读写译,更要运用跨文化的视角,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培育学生广阔的中外视野、精湛的语言技能、优雅的审美情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以诗歌、建筑、艺术、绘画、服饰、饮食等方面为引导,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例如,课堂教学中,以中英饮食文化为例,介绍中英酒文化的异同。从红酒与白酒的品鉴,扩展到中英餐桌礼仪,进而扩展至中西方外交礼仪常识等。再如,戏剧欣赏课上,将美国歌剧与中国京剧进行对比赏析,学生不仅对两国国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两种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以及语言在该艺术形式中的不同表现有了基本了解。跨文化比较研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操,有助于学生情商及气质的升华。
五、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既要提高学习成绩,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种刚性需要与柔性要求并重的过程。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需要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创意,在教学效率、教学策略方面实现英语教学的跨步式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