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梦溪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体育课就是跑步、跳远、引体向上,机械而单调。如今的体育课又是怎样的?如果您有机会到合肥市杨林小学韩璐老师的体育课上体验一下,就会发现体育课已经大变样,一改枯燥的重复训练,游戏贯穿课堂,好玩又有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韩老师不断创新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将“云+端”技术引入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体育,爱上了运动。
一、打开智慧体育课堂之门
“我是一个简单的人,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相处。”韩老师笑着说。他刚来杨林小学时,教授的是一二年级的体育课,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们明亮的眼睛,就觉得特别轻松,所有的压力和不快随之烟消云散。不过,刚刚当上体育老师时,韩老师还是“头痛”了好一阵。
“有一种游戏叫打地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刚当老师时就有类似的感觉,”韩老师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一堂体育课,从上课到下课,数不清的麻烦在等着你,一会儿‘老师我脚受伤了,一会儿又‘老师我要上厕所,摁下葫芦浮起瓢,没有片刻消停。”
什么样的体育课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他们需要从体育课中学到什么?韩老师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韩老师开始考虑如何让智慧教育进入体育课堂。他将运动手环运用到体育课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他大胆思考,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游戏贯穿课堂,利用运动手环反馈的数据进行精准教学。
在篮球课上,他融合“大数据”构建体育智慧课堂,让学生在分组对抗游戏中,不断地熟练行进间运球技术,正确掌握绕桩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通过佩戴的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学生运动强度和课堂教学密度,及时对课堂进行有效干预。
“一开始,我是从语文课上得到的启发,”韩璐回忆道,他看到语文、数学,英语课的老师都在使用智慧课堂,觉得很羡慕,又有点不服气,于是忍不住想,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该怎么运用在体育教学上。脑洞大开的结果,就是智慧体育课新鲜出炉。
韩老师将智能运动手环引入课堂教学,随时检测学生运动情况,自动采集学生运动时的各项数据指标。同时,还在网上建立了体育课堂大数据云平台,采用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使大量运动数据得以采集、储存、分析以及展示,并通过智慧体育课堂的平台为学生建立运动健康成长档案。
从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课程构建、数据分析等方面出发,韩老师构建的智慧体育课堂,让体育教学课堂中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更成熟的技术、更简洁的操作,通过长期跟踪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巧的运用情况,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运动状况,帮助学生加强身体锻炼。
二、打造个性化体育课堂
除了运动体质各有不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不一样。有些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却不爱运动,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手段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也是体育课堂“因材施教”的一部分。
在信息化时代,要跟学生“斗智斗勇”,光靠“三十六计”远远不够。韩老师通过教育APP、可穿戴设备等多种载体的介入,依据每位学生不同的问题,韩老师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运动指标等数据,将学生的学习进程、缺陷进行诊断,通过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得到认知规律。根据认知规律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档案或模型,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最及时的反馈,及时改正错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模型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个性化课堂。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季浏教授领衔提出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论,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左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率应该达到每分钟140~160次。而现实生活中,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韩老师解释说,第一,心率范围不好把握。有很多老师不是不想给学生上强度,而是没有有效的心率监控手段,一旦发生事故,学生很有可能运动损伤,甚至是运动晕厥,后果不堪设想。第二,现在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那么大的操场,那么多学生,单凭一个老师,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處于可控范围内。通过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在体育课中对学生心率进行监控,呈现出班级和学生个人的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有效运动时长、心率预警等各项指标,为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运动安全预警。
韩老师介绍说,在智慧体育课上,通过运动手环,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学生的心率,这些数据会统一呈现在老师手里的平板电脑上。一旦学生的运动心率达到危险区间,平板上就会跳出红线,运动手环也会发出警报,教师便可据此调整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的锻炼效率得到充分提升。如30米折返跑,有的学生连跑三趟,运动心率达到每分钟160次,还可以继续训练,但有的孩子往返三趟,运动心率可能达到180次甚至200次时,必须让他调整休息,才能继续运动。
“这也算是体育课上的‘因材施教吧,”韩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运动量也要做出相应调整,这就有助于避免一定程度的运动风险和损伤。”
三、培养学生“天天练”的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娱乐手段充斥着他们的世界,体育锻炼反倒被遗忘在角落。在这种背景下,体育课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小学到高中,共十二年的体育课,我希望孩子们最起码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韩老师说,其实孩子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用通过不断的引导,才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韩老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体育教学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对个别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特长提供专业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的体育特长得到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教师授课,韩老师构建了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网络,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教育产生连接。移动学习终端为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可能,把开放内容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从“课课练”到“天天练”的转变,自己组织锻炼活动,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对一名体育老师而言,这已经算是“成功”,但韩老师的眼光不仅停留在课堂上,他还为体育智慧课堂勾勒出更多未来蓝图:体育运动不应该止步于课堂,如果能有打卡功能—比如,孩子今天锻炼了哪些项目,一分钟仰卧起坐比昨天进步了多少,他们在家里也能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一个孩子来带动一个家庭,最终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长此以往,得益的不仅是孩子。
“不是每一个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我能够把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变成事业,真的很幸运。”韩老师说,做一名智慧型体育教师,影响更多的学生,为他们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这是韩老师的追求,也是他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杨林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