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江婷婷
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正加快建设。
70年,黔南大地,沧桑巨变。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从手工作坊,到“三线”建设奠定基础,新型工业化体系日臻完善;从封闭落后,到建设大西南商贸物流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
回顾来时路,黔南各族干部群众艰辛奋斗、锐意进取,一个个历史性的成就在这里诞生,一次次华丽的蜕变在这里出现。展望未来路,黔南将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坚决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大底线任务,加快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
喷漆、电焊、折弯……在贵州云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和汽车)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足马力,全力生产。云和汽车总经理助理杨卫东告诉记者,公司设有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可卸式垃圾车3条生产线,专用车年生产能力可达4000—6000辆。
“云和汽车是都匀市绿茵湖区重点引进的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商贸服务等主导产业,入驻企业共68家,其中工业企业42家。”据绿茵湖产业园区专职副书记吴帮军介绍,2017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1.96亿元。
贵州芭田是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田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于2012年6月在瓮安县实施磷化工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项目,是贵州省“四个一体化”重点项目,也是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重点建设“煤电磷”资源一体化项目。目前,贵州芭田已成为芭田股份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的生产基地,这里承载了芭田股份多个募投项目的建设与生产。
如今在黔南,长顺高矿重工、惠水味莼园食品工业园、龙里华润雪花啤酒等一批亿元乃至数十亿元级的企业相继投产,威远、长田等乡镇如今变成了繁忙的工业园区;惠水县百鸟河成为全省独树一帜的数字小镇;龙里快递物流园区为全省的工农业、物流产业、医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流通服务。
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表示,为着力推动高品质发展,黔南州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千方百计地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建设和“千企改造”工程建设,形成了产业园区蓬勃发展、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医药产业初步形成、冶金行业持续发展、建材行业形成支柱、化工行业强力支撑、大数据产业集群快速形成、能源产业持续发力的良好格局。
以工业和实体经济的跨越发展支撑黔南经济脱胎换骨和同步全面小康。数据显示,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飞速发展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人均GDP由1949年的46元增加到2018年的39965元,年均增长6.9%。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黔南州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2018年GDP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以前办证需要到处跑,费时又费力,现在在这里所有问题都能一次解决,太方便了。”正在福泉市牛场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事的王文对记者说。
2014年9月,牛场镇正式成为行政事权下放试点,共承接上下级各类行政事权和服务事项481项,开设27个窗口集中办公,采取“一印多模”方式,提供审批、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黔南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率先脱贫致富,为夺取全州脱贫攻坚总攻全胜奠定了基础。图为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右一)到罗甸县督导走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黔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牛场镇服务中心通过增加服务功能,提高便民性,以往群众要在县城才能办的事如今在镇区就能完成。同时,牛场镇在对移民搬迁群众的后续服务上,提出了“五新”社区建设,做扶贫搬迁的贴心人。
多年来,黔南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与社会进步同行、社区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进,取得很大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启动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纳入“三级联创”。按“一村一社区、一居一社区”要求,目前,全州共建成118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178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其中福泉市牛场镇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命名,贵定县成功申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治理实验区。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黔南的城乡发展日新月异,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州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39.6公里,公路里程突破18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96%的建制村开通客运,机场、港口、航道和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加快,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具雏形。
民生保障方面,全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市低保平均保障及农村低保平均保障均大幅度提升。基本建立起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8+1”制度体系。
成立于1956年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人口42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8%,2018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
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黔南州共有毛南族、仫佬族和土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在创建过程中,黔南州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散居地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惠水县涟江街道大新村秦家寨毛南族汉子卢志辉带头在村里开设了“毛南水乡农家乐”,每到节假日,他家的包房就会被熟客预订一空。
卢志辉心里明白,今天农家乐的红火生意得益于黔南州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工作。
“以前家里生活困难,什么苦都吃过。”卢志辉说,自开展集中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工作以来,秦家寨修通了与外界联系的秦家寨大桥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帮助秦家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秦家寨从一个到处是老旧房、遍地是脏乱差的寨子变成了新房林立、漂亮干净的民族特色村寨。
“经营农家乐一年的收入有近10万元。”富起来的卢志辉召集本村的年轻人组建了一支建筑劳务公司,到外承接各种建筑工程项目。现在建筑劳务公司有近20人,每人的年收入达到7万余元。
2016年至今,黔南统筹全州各级各部门在37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落实民生、医疗、交通、住房、教育等帮扶项目511个,到位资金近8.4亿元,极大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群众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