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霖
,资深教育工作者,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入库专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创办“育儿范团”微信公众号。
这天,小A与同伴们闲聊时,小B谈起前几天的一件事,他批评小A情商不高。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班级要推选一个人出来参加某项活动,讨论中女孩小C的呼声比较高,但小A觉得自己条件更好,就站了出来自荐。最后投票结果仍然是小C胜出。
小B说,他内心其实觉得小A更不错,但小C那天很希望胜出,都快要哭出来,男孩子应该让着女孩子,不应该去争。同伴小D也附和着批评小A。
小A觉得很委屈,自己不过按照规则,遵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公平竞争,同伴却不认可自己的做法。自己真的有错吗?这种情况下,自己也应该要让着女孩子吗?
最近,我正好在给读书会备课,准备谈谈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同伴的压力,这简直是个绝好案例。
我们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会慢慢地越来越在乎小伙伴对自己的评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到中学时,朋友开始取代老师成为最能影响我们的重要他人。许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想着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名校初中,有一个好的朋友圈,有好的学风与校风,他们的孩子也能受到影响,成为爱学习、成绩好的“牛娃”。这种心理当然不能说错,可是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了解名校的生态圈。于是,家长奔着培养“牛娃”的目标去,最后却培养出衬托“牛娃”的“学渣”。
作为学生,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自我驱动,名头再大的学校,能力再强的老师,风气再好的圈子,都只是浮云。反过来,如果我们内心有了“定海神针”,无论身处怎样的圈子,我们都会向自己的目标奋进。而学习如何应对同伴的压力,就是学习如何建立和保护自己的“定海神针”。
压力有不同類型,要知道应对,先得给压力分类。
我从两个维度来给压力分类。一是根据压力对个人作用的利弊来确定是积极压力还是消极压力。比如大家叫我一起去运动是积极压力,同伴劝说我去打架就是消极压力。二是从施压者的角度来看压力是主动给出还是被动给出。比如,同学摔倒了,有人嘲笑他,这是主动压力;没人嘲笑他,但那个摔倒的同学自己觉得丢面子,这是被动压力。
按照经典的四象限法,压力就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它所产生的压力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个很好区分。主动压力有双方的互动,需要马上做出回应;被动压力则多是自己的内心戏,可以自己暗暗去解决。
而一个事件是消极还是积极就复杂得多。有时候,各人对消极与积极的评价标准不同。更多时候,同一事件中消极压力与积极压力同时存在。
我给出的分析方法是,从事件中提取出压力,再用下面这三个问题来判断压力是否消极。
1.这是不是一个关乎对错的问题?很多时候的争执只是观点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为豆浆该放糖还是放盐而引起纠纷,是一件非常可笑之事。回到文初小A同学的例子,是坚持自荐,还是照顾女同学的感受,这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所以两种做法没有绝对的高下,需要根据情境来分析与综合衡量。
2.这对我有伤害吗?如果对自己的身体或者心理有伤害,毫无疑问,这种压力就有消极的成分。小A同学已经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其实就是受到了消极压力的影响。
3.对我的长期目标是起助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如果小A将来想成为创业型的人才,那么敢于自荐及舍我其谁的冲劲非常重要,过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评价就会是障碍。如果小A想成为一个左右逢源的销售人员,那观察他人的表现,把握他人的情绪就非常重要。
如此分析下来,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引导小A:是坚持自我,将票投给自己,还是顾及他人情绪,将票投给他人,这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好坏。如果是我们遇到两难的选择,一般会在两种选择下分析自己的得失和他人的得失,再综合作一个决定。决定之后,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会给压力分类,到遇到压力事件时,我们就可以先进行区分,然后对症下药。
1.主动积极压力。有这样的压力是多么幸运的事!将压力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多请朋友监督,多跟这样的朋友为伍。
2.被动积极压力。说明自己想成长了,可以自己立志,暗中采取提升自己的行动,也可以主动加入朋友们的圈子,和朋友们一起进步。
3.被动消极压力。远离压力源;让自己发挥主动、积极的影响力;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锻造一颗强大的心。
4.主动消极压力。最难应对的是这一类型的压力,因为这些压力一方面需要即时回应,同时又夹带着一些情感或道德绑架,比如不这样做就不够朋友,不听我的就不给我面子等。讨论中,同学们都知道应该坚持自己,并给出五花八门的应对措施:装聋作哑、跑开躲避、耍赖、暴力反抗等。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方式是幽默回击,既不让自己屈从于压力,又不伤到对方的面子。
学会如何应对同伴压力,不是读这一篇文章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去与同伴交往和沟通,才能慢慢提高能力。
(图/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