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凯兰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结合南京市委的创新名城建设战略,指出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软硬件、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建设好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的方法和重点。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实验室体系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文件在第四项第十一点特别指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江苏省委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南京市委2018年、2019年的一号文都聚焦“创新名城”,努力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和集聚一批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
因此,高校实验室也应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响应政府号召,将“双创”概念体现在实验室建设、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等一系列环节中,努力成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起点与载体。
一、建设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的定位
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应定位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人才为目标,补齐高校学生实践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校实验室应该成为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的起点,乃至成为高校自主的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的一部分。高校实验室比任何项目、任何实业、任何人员都要优先接触高校学生,因此,实验室应该在学生与创新创业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初步接触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其创新创业技能的能力,选择创新创业方向,从而能够走向众创空间、孵化器,开展自己的创新创业之旅。高校实验室应考虑与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合并建设,让高校实验室成为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的一部分,或者让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成为实验室的一部分,做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
2. 高校实验室应该成为创新创业企业的试验地。高校实验室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将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转化为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利用高校的师资优势,引导和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高校实验室依托本高校的优势学科和国家级平台,尝试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同时,高校实验室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金、项目优势丰富自身的能力,为学生创造真正的实践机会,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3. 有资料表明基于现实和经验的实践教学是实现预期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因此高校实验室应该成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基地。高校实验室应当探寻以学生为主的运营模式,实行集中管理与分布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集中管理应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包括统一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技术支持;分布管理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实施方面,在实验课程的确定、实验教学计划与内容的安排以及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由各教学单位(系)负责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环节,可以考虑以学生会为管理单位,每年以创新创业学生项目为基础,增设实验室实践环节,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
二、现有实验室体系在学生创新创业配套上的不足
现有的高校实验室在自身软硬件配备、人员配备、课程设计、项目来源、资金来源等方面,与符合“创新创业”的标准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软硬件配备的更新有限,不能滿足日新月异的创新需求。现有的高校实验室普遍硬件以微型计算机、服务器、视频监视系统、多媒体教学控制台等设备为主,辅以各个高校具有学科优势的大型实验设备与实验平台,软件以常用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为主,辅以各个高校具有学科特色的各类专业软件。根据“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性。而高校的软硬件配备情况受限于预算和管理,往往在整体更新速度上不尽如人意,大型试验平台和实验平台资源配备和利用往往也跟不上实际需求。
2. 实验室教师人员的配备有限。现有的高校实验室的师资队伍,一般是同时担任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任务。虽然每个高校对实验室的教师人员配备越来越重视,往往配备有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负责人或者讲师,从整体上看,专职的实验师队伍相比于任课教师,显得基础薄弱,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偏低,待遇不高,对中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实验室教师对于本校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任务相当熟悉,但是对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了解和实践,因此也急需校外的力量补充。
3. 创新创业不能是一门“一刀切”的学科,而大多实验课程设计以书本教学为主,缺乏弹性与开放性,无法为创新创业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培训。目前高校的实验课程设计,总体上是以开设的课程为主要根据,在实验具体设计方面由教学教师筹划,自主精心设计,然后根据需要自行或外包进行研发,完成后施行试用或运用,显得理论有余,创新不足,不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精彩想法受限于客观情况,无法及时反映在实验课程设计上,在实验课程的实际运行中能够体现出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就相对较少,实验课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化。
4. 实验室项目来源不够多样化。一般高校实验室项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等,根据各个专业在不同级别的项目中设立的专业实验室项目,辅以每年的各个级别的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等来区分。在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新环境下,实验室项目的来源显得不够宽泛,不够多样化,还不能与产学研,特别是产业端紧密结合。有的实验室项目长期驻留,缺乏必要的发展。高校之间的合作还没有以实验室项目合作作为重点,也限制了实验室项目的选择与发挥。
三、建设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的方法和重点
建设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要适应发展形势,以政府的文件为导向,重点在于统筹战略规划布局,将高校的创新创业落实在实验室体系的建设上,如图1所示。
1. 实验室建设应该对现有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情况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分析,对实验室的建设方向有一个整体战略,即发挥优势学科的主导作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落脚点,以实验创新为突破口。具体做法是在学期中,以软件更新为主,以创新创业的项目更新为主,以硬件更新为辅;在学年的更替时更多考虑硬件更新,使实验室能够紧跟创新创业的潮流,不在软硬件上落后。高校实验室建设可以依托优势学科和国家级平台,考虑与新型研发机构混建,彼此融合,发挥各自长处,将新型研发机构落实在高校的实验室最前端。
2. 高校應健全实验室队伍,以自身教师队伍为主,加上社会化力量,特聘一批创新创业项目的专家和领军人物,以其团队为辅助,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壮大创新创业项目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人才配备。同时扩大优秀学生的助教团队,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加入到实验室队伍中来。文件要求,要围绕主导产业,设立和发展急需专业,培养紧缺人才,实现产学研融合。鼓励高校、企业联合设立人才定制实验室,建立本科生3+“1”、研究生2+“1”的新型培养机制。“1”强调的就是创新实践,实验室应抓住机遇,将培养机制与实验室人才队伍有机融合,强化人才力量。
3. 实验课程目前的发展方向是虚拟仿真实验,以真实项目为蓝本,以实际操作为目标,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以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为主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思考和操作,以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更多的学生取得自信,使学生能够将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于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走上创业道路。另外,组织专业培训、专家讲座、大赛观摩、科研项目参与等,也可以作为实验课程的发展项目予以重点关注。
4. 实验室建设的重点要努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在学校实验室里。也要引进社会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落户高校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室应及时引进各类项目信息,立项要快速、精准,及时更新动态。开展与国际、国内名校的实验室合作,争取举办特色实验室和高端服务机构的实验项目。
综上所述,建设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发展的目标,高校应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更多重视,研究创业创新相关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深化产教融合,在充满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把实验室发展推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毕亚玲,张轶辉,周金星.基于应用型大学的“创客”实验室建设研究与探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2]刘婷婷,曹萍.高校实验师队伍合理构建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04).
[3]王洪立,耿献文,邵洪强,田建国,韩子玉,程文泉.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01).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