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白东清 谭照君 徐海龙
[摘要]课题组为了解大学生创业意向,自编调查问卷,对天津农学院516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涉及创业意愿、创业形式等多个方面,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意向整体水平偏高。同时,课题组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和优势,针对数据结果从学校、学生、政府社会三部分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1-0024-04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开始我国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这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面下,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和各省市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都出台了多种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并不高,只有2%~3%的学生成功创业。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影響因素等问题,不断推动创业工作有效开展。
一、回顾国家和政府创业政策的制定
从1989年开始,我国举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项竞赛是国内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竞赛,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促进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是对在校学生追求真知、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逐步形成“人人创新”的新形势新风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观念已逐渐被大家接受。2014年1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创业再次被提及,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创业”一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从2003年起,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各部委连续出台多项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比如税收减少、贷款力度增加等。
这些创业政策的诞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8年毕业生高达820万人的情况下,有多少学生有创业意向,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抉择,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须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创业意向概念的理解
“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定义,有多种理解方式,崔剑等人认为创业就是创业者通过个人的努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有的资源环境下,不断创新,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l]。“意向”定义为个体思考自己行为的总体倾向,在动机产生前发生,通过动机转化为意图[2]。创业意向可以理解为创业者在追求创业目标时所投入的注意力关注力等的一种心理状态[3-4]。意向决定行动,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学生创业而言,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意向,才有可能产生创业行为。在麦可思公司2016—2018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中,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在3%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20%乃至西方国家平均5%的创业率相比都较低。因此,本研究以在校大三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自编调查问卷,在深入调查学生创业意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带动更多人创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天津农学院农学、水产、人文、经管、食品五个学院大三及大四学生,自编创业意向问卷,涉及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创业的意愿、创业的原因等方面,问题包含单选和多选,以用来考查分析。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回收有效率为86%,男生占43.8%,女生占56.2%。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四个专业的占比为:理工学占比为28.3%,农学占比为48.4%,人文占比为9.9%,经管占比为13.4%;其中大三学生占比为57.2%,大四学生占比为42.8%。调查对象在班级中排名都较为均匀,从有效问卷的学生组成来看,不存在偏差。
(二)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在问题“现在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或意向”上,考虑过或者已经进行创业的比例高达64.1%,完全没考虑过创业的学生比例为35.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这个群体多数还是有创业意向的,说明国家和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不断深入人心,学生有意愿去创业,但是实际创业人数较少有可能受创业资金、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性别上,男生有创业意向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一方面显现出女生在创业方面自信心明显不足,作为女生本身而说,性格较为内敛,在学校里面更加看重成绩,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女生应该去社会找一个相对平稳且压力小的工作,在社会角色中做好“贤妻良母”的角色。
(三)大学生创业形式
在问题“如果创业,你会选择哪种形式”上,选择合伙创业的比例占50.4%,选择家庭投资,学生创业的比例占17.1%,选择自己筹资创业的占14.1%,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的占9.3%,向银行贷款的占9.1%。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风险的认知比较强,害怕单独承担风险,所以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合伙创业,这样即使创业失败也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是同时看出选择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的仅占9.3%,一方面可能因为申请条款比较烦琐,学生不愿申请,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申请到的资金较少,不能满足创业需要。
(四)大学生创业优势
在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他阶层的优势在哪里”上,此题设置为多选题,选择比例最高的两个选项分别是学习能力强,有创业精神和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学生比例分别占72.3%和69.4%,这两条恰恰是大学生所具备的独有的综合素质,是其他社会阶层没有的,大学生利用这两点去创业,加上专业和综合知识的帮助,再有其他政府政策扶持、学校支持等有利条件下,创业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五)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在问题“你觉得你创业的主要原因”上,选择就业形势严峻所以转向创业的比例占34.9%,选择想历练自己,进而求得更好发展的比例占41.7%,选择家人支持,有创业基础的比例占11%,选择想对某一领域进行一些革新的比例占12.4%。根据此数据统计,选择就业形势严峻所以创业的比例低于想历练自己的比例,与人们所认为的创业应该都是就业压力所致大不相同,说明学生对自己就业有一定的规划,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从某种角度来看,大学生对于就业严峻的问题已经适应,他们想要的是成就自己梦想,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六)亲朋支持率
在问题“对于你创业,亲朋是否支持”上,回答非常支持和支持的比例高达67.6%,这说明在人们心目中是认可创业这种形式的,这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本身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分不开。同时也看出,与以前传统观念相比,家长更加能理解学生创业时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七)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在问题“你认为在大学中专业知识与创业的关系”上,回答非常密切和密切的学生比例占57.4%,回答不密切和没关系的学生比例占42.6%。王占仁等认为:大学生创业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密不可分,很多科技创业项目是从大学里的实验室孵化完成的,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创业活动无从谈起。同时也提出综合知识是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支撑,专业知识只是创业的切人点,只有具备丰富的综合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创业过程[5]。因此,从这条数据来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创业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深入,学校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集专业性、知识性、全面性于一身,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八)国家政策了解度
在问题“你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否了解”上,选择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学生比例为12.4%,选择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学生比例为32.6%,选择不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学生比例为40.3%,选择一点也不知道的学生比例占14.7%,从这个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多少都有所了解,说明国家出台的创业政策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人事行政部门等,所以学生了解信息渠道较多;同时经常关注的人数比例较少,说明在校期间这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创业意愿。
(九)学校要采取的措施
在问题“你认为学校应采取哪种方式鼓励大学生创业”上,选择提供技术支持的比例为33.3%,选择提供相应设施或资金的比例为45.4%,选择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程的比例为11.6%,选择其他的比例为9.7%。对于学生创业方面,学生更需要学校给予资金、设施或技术支持,资金是创业的先导,其次是有效的技术支持,两者缺一不可,学校应该加强创业平台的搭建,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拨出专项经费补充给创业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使创业大学生真正受益。
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很有热情,但是还存在学生能力水平不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学校对于国家和政府创业政策宣传不够等问题,结合调查数据所显示的问题,从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学校方面的建議
1.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机构,应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定,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教学、实验实习环节等方面的设置均融人创业教育。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批特色鲜明、理念超前、科教融合的优质通识和专业课程,将科研项目引进课堂,将产业技术融入实践教学,让师生有效互动,学生多方位发展。以创业兴趣引导课——创业通识课——创业专长课——创业素养和技能训练——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为建设主线,构建四年一贯制的创业教育与训练[6]。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创业系列课程,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所有教师尤其是授课教师进行创业教育,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基础课教师,都要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学生创业激情,在课程讲解上将创业案例与知识讲授相结合,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全部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建设校内校外两个师资团队,校外师资团队包含企业导师和众创空间管理者;校内师资包含教学型、科研型、专业型、管理型教师。建成两种教师发展模型,一是负责课程授课的建设,实现网课+模块组建形式;二是负责创新创业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跨学院组建一批具有创业指导经验的导师团队,提升创业成功几率[7]。目前,我校为所有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共开设4次师资内训,累计培训师资100余人,涉及一线授课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持续推动我校创业教师师资的专业化。
3.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他们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讲座,包括企业家大讲坛或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一方面更好地宣传国家相关政策,让更多学生了解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产生创业意向,将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培训,一起分享经验等,多角度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
我校结合自身农业院校特色,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创意类竞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尤其是今年,我校承办了2018年“创青春”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我校“萌动自然大讲堂”“让种子插上艺术的翅膀”等两个项目获得市级金奖。我校有序开展了第二届“庄园杯”创业大赛,共有100余项作品参赛,营建了较浓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二)从学生方面的建议
1.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生持续创新自身特质的综合体。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精神不一定是创办了新企业新公司等,只要有创新活动就可以认定他有创业精神。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对于创业能始终保持创业热情和创业自信,同时社会和用人单位更青睐于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精神,以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创业自信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创业自信心不足,害怕经验不足而承担创业风险。目前,各个高校大都会邀请一些知名校友或者创业成功人士给学生们开设讲座或做报告等形式的活动,根据自己及周边创业成功人士、成功案例介绍创业经历,分享创业经验等,拉近学生与创业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了解创业过程,让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长,从资金投入较少的方面做起,学校给予及时关注和帮助,不断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失败,锻炼学生创业品格,增强创业自信。
3.做好学生创业规划
规划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没有好的规划是不可能成功的。作为创业者,首先要自我定位准确,可以通过一些调查进行创业环境的分析,认识并完善自我,设立一个近期目标和一个终极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8],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做好创业规划,脚踏实地,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多关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文件,積极参加学校乃至全国或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或者模拟创业比赛等,把所学的创业知识转化为实践,也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
(三)从政府、社会方面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2010年教育部筹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它是一个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咨询和指导的组织,不仅建立创业培训课程体系,还构建了创业培训教学、信息、实践服务平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需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创业组织机构,除了政府部门主导之外,还应在社会角度上建立多种创业基金会、创业指导中心等组织,职责涵盖创业资金的扶持、教育培训,宣传国家各项创业激励政策以及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等,根据高校大学生的特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让创业意识转化为行动。
2.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形式
建议政府部门明确校企合作方式,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交流活动方案,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关注。应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动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向,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了解企业运行机制,为以后实施创业提前积累经验。学校不定期地对学生创业程度进行追踪辅导,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辅导工作,培育大学生创业精英团队,确保大学生创业稳步前进,更好地使学校创业工作与企业融合,与社会接轨。
3.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创业中更加希望政府和学校提供创业资金,近年来虽然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是政策实施和审批程序相对复杂,地方高校大学生很难得到实际支持,希望政府通过与高校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增强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学校通过多种渠道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建立大学生创业专用基金,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物质支持,减少学生创业风险,提升创业自信心。
五、结语
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大学生创业需要学生本身,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不断努力,打破只有去事业单位才是好工作的传统落后思想,共同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崔剑,朱美燕.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与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6-30。
[2]林叶.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硕士论文,2014.
[3]魏世创,吴江,孙静,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J大学423名学生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9):46-47.
[4] 陈雅彬.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报告——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7(1):189-190.
[5]王占仁,林丹.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论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3 ):250-252.
[6]袁柯明.探索新时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以深圳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4(7):3-4+20.
[7] 焦连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培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4):62-66.
[8] 汪小芳.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及原因分析[J].学园,2015(8):41-42.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