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9-11-22 05:42:44袁久和
关键词:绿色农业水平

袁久和

(湖北民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农业农村部数据表明,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5%,比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的70%还有较大差距,农业发展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农村生态环境来看,《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占比达到27.6%,2017年我国化肥和农药利用率仅为为37.8%和38.8%,2017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9万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也显示,2016年末,全国只有73.9%的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农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农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测度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维度的贡献率出现大幅下降,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依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和总抓手。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要走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高质量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乡村绿色发展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鉴于此,本研究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在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绿色振兴的现实路径。

二、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最早源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avid Pearce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的绿色经济概念,它强调通过绿色增长来确保经济活动的持续性[1]。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倡导各国关注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2012年以后,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优先发展模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一步明确绿色发展就是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国内学者也高度重视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视角对绿色发展的研究,强连红和贾东奇认为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于环境绿色和以人为本的同一[3]。张乐和顾雨婷则提出绿色发展要注重民生福利与生态福利的统一[4]。黄茂兴和叶琪认为绿色发展理念要从动态性、全面性和持续性来理解体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5]。张涛提出绿色发展的内涵在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6]。李周提出绿色发展要以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统筹兼顾人的福祉和生态福祉,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要充分体现“绿色化”和“生态化”[7]。赵细康等强调绿色发展的内核在于绿色化、人本性和共享性[8]。

(二)绿色发展的评价

在对绿色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部分国家、地区或者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李晓西等从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两个方面构建了“绿色发展指数”(HGDI),并对123个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9]。蔡绍洪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借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摘编》,运用标准离差法对我国西部地区2014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10]。张欢等从环境、生产、消费等方面运用AHP模型和熵权法对湖北省2004—2013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11]。尤玉军和解娟娟从资源、环境和科技三个层面,运用熵值法对江苏苏中地区2010—2015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12]。戴鹏从生产、消费、环境和民生四个方面,运用主观赋权(德尔菲法)法对青海省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13]。郭永杰等从经济、资源、生态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模型对宁夏2013年县域绿色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4]。朱斌和吴赐联也将熵值法和TOPSIS模型结合在一起,从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对福建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15]。刘冰和张磊借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对山东省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16]。刘明广从生产、生活、环境和政策四个维度对我国省域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和分析[17]。

(三)绿色发展的措施

学者针对研究对象绿色发展的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李谷成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我国农业绿色生产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议通过提高绿色生产率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18]。于法稳提出要通过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来推动我国农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19]。薛勇民和曹满玉认为要从改善生态环境,从科技、消费等方面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方式[20]。张辉提出要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推动我国绿色发展[21]。

综上所述,在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学术界共识的基础上,学者们在绿色发展的内涵、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以及绿色发展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大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推进我国绿色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已有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研究对象看,文献主要着眼于省域或者城市层面,对农村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不够;其次,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还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强调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持续性,从绿色发展的视角对农村社会关注不够;最后,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来分析农村绿色发展的研究较为少见。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乡村绿色振兴的政策与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1.熵值法和TOPSIS模型

本研究借鉴熵值法、TOPSIS模型和影响度模型对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系统进行综合评价[14]。为了对一个多属性复杂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及其权重非常重要,熵值法是根据指标观测值本身的信息差异来确定其权重的一种常见的客观赋权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是Hwang C L和Yoon K提出的一种通过构造多属性系统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靠近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的解来进行多指标系统决策的方法[22]。为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可计算各个指标的影响度,揭示农村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应用熵值法和TOPSIS模型对多指标系统m年n项指标进行评价的步骤为:

(1)建立评价系统的原始观察值矩阵X=(xij)m×n。本研究中m=6,代表我国农村从2011到2016年,n=38数据,代表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38个指标。

(5)运用标准化矩阵(pij)m×n,计算加权规范决策矩阵C=(cij)=(wjpij)m×n

(6)利用规范化矩阵C=(cij)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其中J+为正向指标,J-为逆向指标,j=1,2,...,n,i=1,2,...,m。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有鉴于此,为对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评价,将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农村发展实际,从乡村绿色振兴出发,从农业经济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农村社会发展和政府绿色支持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来源于原农业部官方公布数据,“农村公路里程”来源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农林牧渔业水利能源消费”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比重”根据农业部经管司历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整理得到,劳动生产率=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公斤/公顷)。

四、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熵值法可以得到2011—2016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得分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得分从2011年的0.0963分增长到2016年的0.2760分,得分增长了0.1797分,增长率达到19.19%。各子系统也呈现出相同的增长态势,各子系统增长率排序为:农业经济绿化度(36.70%)>农村社会发展水平(33.30%)>政府支持支持度(32.07%)>资源环境承载力(2.36%)。

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得分总体上不断上升,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三农领域,并且成为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标志性文件,这些文件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不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不同角度关注三农领域问题。从2004年到2011年关注的重点分别是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稳定发展、城乡统筹和农村水利,从2012年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分别是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脉络和演变,从关注我国农业农村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到三农问题的某一方面,最后到从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方面全面关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可以说,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层面为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

表2 2011—2016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一级指标得分与变化

(二)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使用上述贴近度R计算方法,并运用标准差分级方法[14]将各子系统的贴近度进行分级如表3所示。其中E为R的均值,S为R的标准差,当R∈(0,E-S]即(0,0.3889]时属于弱水平贴近,当R∈(E-S,E] 时即(0.3889,0.5257] 属于低水平贴近,当R∈(E,E+S] 即(0.5257,0.6624]属中水平贴近,当R∈(E+S,1)即(0.6624,1)时属高水平贴近。

表3 2011—2016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子系统的贴近度R及分级

1.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从各子系统的贴近度来看,农业经济绿化度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子系统的贴近度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农村社会发展子系统的贴近度表现为下降趋势,政府政策支持的贴近度则表现为上升趋势。农业经济绿化度的贴近度水平在2011年和2016年分别为0.4252和0.4413,为低度水平,2012年和2015年分别为0.5743和0.6228,为中度水平,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0.6883和0.6228,为高度水平。六年间,贴近度中度和高度水平出现次数占比为66.67%,低度水平出现次数占比为33.33%;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贴近度除了2011年和2016年为低度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为中度水平,六年间,贴近度中度出现次数占比为66.67%,低度水平出现次数占比为33.33%;农村社会发展的贴近度从2011年的中度水平(贴近度为0.5558)外,其余年份均为低度水平。六年期间,贴近度低度出现次数占比为83.33%,中度水平出现次数占比为16.67%;从2011年到2016年,政府政策支持度的贴近度水平表现为弱度、低度和高度变化趋势。六年间,贴近度低度出现次数占比为16.67%,弱度水平出现次数占比为50.00%,高度水平出现次数占比为33.33%。

以上数据表明,从2011年到2016年,尽管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以及各子系统得分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各子系统的贴近度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济绿化度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子系统对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表现为波动性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子系统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政府政策支持的影响呈现上升趋势。

2.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制约程度

首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农村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近几年来,国家三农政策力度不断增强,2011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林水各项支出为4291.4亿元,到2016年达到6250.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8%,在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下,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经济总体上发展水平较好,《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人均GDP增长率由2011年的2.22%提高到2016年的4.92%,提高了近2.7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高效率由2011年的53.5%提高到2016年的56.2%,人均粮食产量由2011年的425公斤提高到2016年的447公斤,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由2011年的5166公斤/公顷提高到2016年的5452公斤/公顷,农村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2011年的9.4%下降到2016年的8.6%。

其次,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绿色发展的首位因素。这也充分说明农民自身的发展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是高素质农村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载体,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第三,我国农村绿色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我国农药化肥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化肥使用量为5704.2万吨,2016年增长到5984.1万吨,农用塑料使用量也由2011年的229.5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60.3万吨,而农药施用量也没有显著减少,2011年我国农药施用量为178.7万吨,到2016年为174.0万吨,仅减少4.7万吨。一些农村地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较多,农民保护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污染处理设施落后,生产生活废物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农村环境带来了较大环境压力。

最后,政府三农政策的引领是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颁布了十四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构筑起了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统筹优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或将成为政府三农政策关注的重点。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2011—2016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各子系统也呈现出相同的上升态势,但是各子系统绿色发展水平上升幅度存在差异,农业经济绿化度上升幅度最快,资源环境承载力上升幅度最慢;从各子系统与理想值的贴近度来看,农业经济绿化度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子系统的贴近度呈现出一定的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性特点,农村社会发展子系统的贴近度表现为下降趋势,政府政策支持的贴近度则表现为上升趋势;2011—2016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变化受农业经济、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其制约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村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和农业经济绿化度。

(二)政策建议

1.以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能力既要确保一定的总量水平,又要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均衡必须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条件的提升。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和物质装备水平虽然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生产能力尚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粮食安全问题依旧不能够被忽视。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追求也不断增强。绿色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绿色技术体系是由生态知识、能力和物质条件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要通过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来引领农业绿色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新业态,加大现代生物、工程、环保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绿色集成,以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减少大型农机具、塑料、化肥和农药污染,降低农业资源消耗水平,逐步减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土地、大气和水的污染。

2.完善农村资源环境的绿色治理体系

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绿色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围绕我国绿色治理的主要目标,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和落实农业资源保护,从城乡统筹的高度完善农村资源环境的绿色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水、草、林、湖、山的综合治理。

要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投入和建设,建立健全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农业资源保护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要培育农村居民的绿色观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生活自身对生态环境的破环。

3.构建农村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体系

大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户生态环境意识,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特别是村规民约推行农村节约、低碳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农村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过度消费等行为。树立敬畏自然、保护资源和健康的生活理念。激励生产企业为农村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真正落实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从衣、食、住、行、娱、养等方面全面构建全体村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

4.完善农村的绿色财政支持体系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优先进行配置,进一步完善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水、电、路、气等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强公共资源对农村的覆盖范围,不断优化政府公共物品对农村的投入,将更多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优先供给的机制。通过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激发农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和潜力。优化现有的财政支农结构,建以绿色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等优先投入到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支持绿色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领域,重点支持绿色农业技术、绿色科技、绿色消费以及农村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结构突出财政支农绿色发展导向,推动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支持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水平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张水平作品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再造绿色
百科知识(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