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毅
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国长江中游地区一个典型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最有特点而得名。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石家河遗址偶然被发现,经过60多年的考古,在以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腹地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共计发掘出50余处上古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附属聚落最多的新石器时代大型城址聚落遗址。其中石家河谭家岭古城,是最高级别的史前城址之一。
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石家河遗址一直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中心,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
石家河文化横跨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四个时期,每个阶段均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出土。其中玉器集中在距今4400-4200年后石家河文化时期出现,主要有三批:第一批是1955年在罗家柏岭发掘出土;第二批是1988年至1989年在肖家屋脊发掘出土;第三批是2015年至2016年在谭家岭发掘出土,包括神人、玉鹰、玉蝉、玉琥等。这些玉器不仅类型丰富、形态优美、而且技术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标志着一个史前玉作的巅峰。
2019年3月,笔者有幸在石家河考古工作站近距离上手观察谭家岭出土的一批后石家河文化古玉器。这批玉器品类繁多,按形状主要可分为神人面像、玉蝉、玉琥、玉璧、玉鸟、玉环、玉玦、玉管、珠子等,无一例外都打孔或者钻孔,均可以佩带(例如管子、勒子)。从是否受沁角度可以简单分为两类,第一类白化严重,表面全沁看不清玉质或者表面丝缕状沁尚能够看清原来的青玉质地,这类玉器占绝大多数;第二类玉器表面受沁很淡或者干干净净,青玉质地一目了然,两类玉器90%以上都是采用圆滑柔润的阳凸线纹和透雕镂空工艺精雕细琢,线条流畅、技法娴熟。要知道阳纹加工难度极高,后世玉器也是很少使用。而且表面研磨精致细腻,可以想象,当初石家河先民是怀着何等虔诚的信仰,使用简陋的工具,不惜工本加工出这么一批精湛的玉器。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石家河玉器基本无大器,轻薄灵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神人面像,圆雕片雕都有,例如图1青面獠牙、圆瞪一双环眼,直挺蒜头鼻子,两只招风耳,下坠一对大耳环。头戴双鹰展翅介字冠,具有浓厚的山东龙山文化的基因,上古传说舜是重瞳,不知是否就是神人的模样,二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值得探讨。图1、图2、图3、图4 所刻画的石家河先民的面貌更加接近我们今天中国人的相貌特征,流行束发、配带夸张的耳环。其中比较诡异的是(图3),连体玉人头像,他们的关系是夫妻?是兄弟?还是同一人的一体两面?上古传说伏羲氏人首蛇身,兄妹连理结为夫妻,这是伏羲文化的反映吗?除了刻画比较形象的神人以外,还有一种比较抽象的镂空片雕神人,仔细观察会发现具有良渚文化的影子(图6)。
玉蝉在石家河玉器里边相当显眼,称得上是后世玉蝉的鼻祖,此次见到的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古拙方正(见图6、图7简称H型),第二类窈窕秀美(见图8简称C型),无论哪类玉蝉,表面打磨的非常光滑、莹润,在镜头下发散着淡淡荧光。玉蝉头部开孔,或首尾同时开孔,孔道大小尺寸、形状变化多样。
◎图6
石家河玉琥整体造型谈不上狰狞凶恶,反倒是有点萌萌哒的感觉,风格、造型多样,圆雕具象,威武雄壮;片雕抽象,劲挺华贵,体现出两种迥异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哪一类表面研磨都相当精细。特别是几块虎头牌子,若不是发掘出土,市面上见到十人中有九人会看成是西周、春秋的物件,不由人感叹文化传承一脉相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图7
两只伤痕累累的玉鹰,相对而立,站在头戴介字冠的神人头顶,四千年的时光,让它们已经脆弱不堪,仿佛为了站稳,它们仍然在努力扑扇着翅膀(如图9)。我个人认为,这件玉佩包含了极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它清晰的表达了上古时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头戴神人面具和介字冠的巫师,驾驭着他豢养的两只老鹰一起做法事,巫师通过放飞和召回老鹰这种方式完成与天地神灵的沟通,同时巫师通过向众人显示自己可以自由的掌控平时翱翔于九霄之上的、被人类崇拜的飞鸟——老鹰这种方式,来向其他人显示自己的神力,从心灵深处臣服大众,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统治族群的目的。整个玉器使用了镂空雕、减底阳纹,工艺之精湛令人叹服,利用疏朗有致的几条圆滑曲线,勾勒出两只活灵活现的老鹰和一位庄严神圣的巫师形象。
◎图8
镂空雕是这件玉器最大的特点,玉器表面残留定位线,拉丝工并未百分百按定位线进行加工,是半成品?无需精加工的葬器?按照石家河人的工艺水准,进一步修磨达到最初的设计没有任何难度,唯一的解释是古人不想再继续加工,至于原因留待以后再研究。
后石家河时期也有珠子出土,但是数量不多,材质单一,常见的是勒子、筒珠(如图10),中心开孔尺寸比较大,两端对钻,内壁有的精细研磨,有的没有精细研磨。
同珠子打孔比较粗犷相反,后石家河玉器挂件打孔极其精致,特别是玉蝉等挂件开孔眼1毫米左右,按形制划分:单面钻孔、双面钻孔、牛鼻子孔。说明当时打孔就是怎么方便怎么钻,各种方法熟练混用。
◎图10
(图片来自归海古玉工作室,感谢丁峰、贡玉古道提供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