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梅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佳木斯市 154002)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纤维瘤等[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及压迫、疼痛、白带增多、贫血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因而受到年轻患者的青睐[3]。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手术切口大,且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卵巢功能,故限制了其应用[4]。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由于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患者应激反应少、对患者卵巢功能的损害轻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我们对9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体内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微创手术组(微创组),各48例。纳入标准:(1)均依据《妇产科学》诊断为子宫肌瘤[6];(2)经超声检查确定肌瘤的数量、位置及大小;(3)符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指征。排除标准:(1)精神或意识障碍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3)伴有凝血障碍者。以上入选人员均知情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传统组患者年龄29~47(38.51±8.22)岁;病程0.8~3(1.78±0.56)年;肿瘤直径2~7(4.26±1.74)cm。微创组患者年龄30~47(38.63±8.40)岁;病程0.7~3(1.82±0.57)年;肿瘤直径2~7(4.31±1.76)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传统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患者下腹部切开,找到肿瘤位置,切开肌瘤表面并剔除肌瘤。最后电凝止血,并用0号线缝合伤口,进行抗感染处理。微创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正反麦氏点和脐孔作为手术操作孔,并给予CO2气腹(腹内压力维持在12 mmHg左右)。接着在脐孔置入腹腔镜探头,确定肿瘤位置及盆腔粘连情况,并夹持肿瘤,用双极电凝切开肌瘤,剔除肌瘤。最后电凝止血,并用0号线缝合伤口,进行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2)体内应激反应指标:手术前后分别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P物质(substance P,SP)、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3)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切口感染、盆腔粘连等。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传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组,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微创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微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x±s)
2.2 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NE、SP、E、GSH-Px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NE、SP和E水平均明显上升,且微创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而两组GSH-Px水平均下降,且微创组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x±s)
续表2
组别nE(ng/L)手术前手术后GSH-Px(U/L)手术前手术后传统组4854.26±5.34104.52±10.4190.15±9.0163.15±6.30微创组4854.72±5.4076.41±7.6090.20±9.0278.24±7.81t值 0.42015.1100.02710.419P值 0.676<0.0010.978<0.001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大小不一,且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如有则为子宫出血、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轻重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有无变性及并发症关系密切[7]。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和聚焦超声,其中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包括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而对于相对年轻的患者往往采用肌瘤剔除术以保留生育能力[8-9]。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其多项优点而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10]。
本研究对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传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微创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微创组(P<0.05)。这是由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要建立人工气腹,且手术视野小,因而手术时间较长。但由于其切口小、术中出血量较低,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从而减少了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
另外,手术时患者会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体内应激激素的变化。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较小,对患者刺激较小,从而使得各项应激指标变化幅度较小。故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前NE、SP、E、GSH-Px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术后两组患者体内的NE、SP和E水平均明显上升,但微创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而GSH-Px水平均下降,但微创组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0.83%(P<0.05)。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明显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