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021-02
摘 要 划小承包工作推进有效地解放了生产力,并促使基层生产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基层员工的切身利益,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一线的党建工作。为此,主要就通信企业划小承包后基层一线党建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通信企业 划小承包后 党建工作
近年来,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纷纷开展“划小承包”,自下而上地开展员工参与经营承包,解决员工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问题,提升企业活动。在“划小承包”工作推进中,还同步解决了国有企业机构臃肿、机制不灵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是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自下而上的划小承包工作推进带来生产力解放的同时,更是基层生产关系的大变革。这样的改革必定涉及基层生产组织架构变动,涉及到基层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所有涉及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划小承包的保障。配合划小承包和基层组织架构变动,对传统基层一线党组织也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以适应生产经营和思政工作的需要。
一、基层一线党组织现状
在国有通信企业的基层党组织中,有一类最贴近生产一线的党支部,他的组成人员直接服务于广大群众、直接开展电信业务的受理、安装和维护工作,是“人民邮电”事业对外的直接窗口。这样的党支部所在的机构在国有通信企业中一般称之为“经营部”,对外也叫“支局”,支局中的党员所组成的党支部(或党小组),不同于一般的基层党组织,我们且称之为“基层一线党组织”。
与本地网的党委下的一般党支部相比,以往这些支局所在的基层一线党组织有如下特点:
1.党员相对少且结构不均衡。比如,一个20-30人规模的支局,党员数在2-3名左右,个别甚至只有1名或没有黨员。在党员结构中,年纪学历差异也比较明显,带头人(支局长)一般是学历较高的中青年党员,而部分邮电传统的老党员则相对年纪大、学历中等的“老邮电”。
2.党员精神追求差异大。不同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决定了精神追求的差异。比如,年轻、高学历的党员自我要求较高,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较大期望,敢冲愿干,吃苦耐劳。而年纪偏大的老党员们(不含支局长),一般从事的综合支撑类或相对较为轻松的岗位,他们对企业的责任心强,对基层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做法敢于批评、直言不讳亦不怕得罪人。
3.党建相对薄弱,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很久以来,基层一线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相对弱化,有的支部把“三会一课”作为任务去完成,有的支部在群众中的作用发挥“感知”不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评价框架和生产经营的目标没有能够有机统一,是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的难点。
4.党建环节中“党员发展”基础工作自主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和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的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调研发现,对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总体目标的简单理解和人数控制,直接影响到基层一线党支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发掘思想先进优秀人才的动力,很多基层普通党员几乎不主动向群众宣扬我们的党员发展方针政策,对有向党靠拢意愿的先进分子热情不高。
二、划小承包前后党支部内外部环境对比
随着划小承包工作的推进,基层一线党组织所在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见下图1。
由此可见,无论是党支部(党小组)内部人员工作生活方式还是组织外部的生产架构和需求都发展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基层一线党支部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和思政工作需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层一线党建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做好基层一线的党的建设工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的具体落地。
1.加强基层一线党建是国有企业整体党建工作最基础的环节。《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结合到国有大型通信企业来说,就是要把支部在支局的作用发挥出来,基层一线党建工作是对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
2.加强基层一线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根本保证。国家部署的提速降费、精准扶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大决策,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单元中落地,必须有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和监督。
3.加强基层一线党建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否密切联系群众,落实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对最小生产经营单元的工作作风和监督检查有力保障。
基层一线党支部建设,是作为国有企业党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我们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保障。
四、新形势下基层一线党建工作思路
在新形势下,结合上面提到的基层一线党组织的现状和特点,本文重点对基本队伍和基本制度建设提出了如下的工作思路:
1.因人而异,分门别类地发挥个体党员的作用。正如第一部分所描述的,基层一线党组织的党员特点鲜明,一方面,年轻党员冲劲足、敢担当、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发挥的竞赛平台;另一方面,老党员工作经验丰富,敢想敢说、不怕得罪人、群众影响力大,他们需要的是自身存在感和价值体现。具体一点的说,年轻党员可以冲在一线,成为承包人或者支撑牵头人。哪里工作有困难,哪里就需要他们的身影。上级党组织和行政部门提供公平公开的竞赛平台,鼓励他们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克难攻坚,为群众、为员工服务。老党员们可以引导舆论、强化基础管理和开展执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收集员工的思想认识、主动化解不良情绪,并对诸如基层奖励分配、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骚扰电话与实名制等推动开展执行监督,成为廉政风险控制的一道重要“防线”。同时,也要与个别消极怠工、钻企业制度漏洞的不良作风积极做斗争。
2.用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聚拢优秀群众。在划小承包户后,支局作为一个生产组织的一线战斗单元,其人员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合同制用工人员、普通业务外包人员、签订离职协议的承包人员、承包体自主招聘的从业人员。上述四类人员,无论是从事销售、维护、服务还是支撑类工作,都是企业面向客户、面向老百姓的窗口人员。他们当中的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分子,是我们党组织教育和培养的重点对象。发现和聚拢群众中的政治品质纯洁、业绩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基层一线党组织虽然每年发展党员人数受到限制,但是完全可以通过用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把发现和培养重点对象的过程放在“递交入党申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两个阶段上。支部书记(或党小组负责人)可以根据需要,指定每一位党员联系指定的优秀群众,力争把他们为培养对象,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和积极向党靠拢的意愿,并通过日常思想汇报等方式,了解思想动态、宣传党的政策。在具体落实工作任务中,锤炼他们的政治品质。这个过程也是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的具体动作。
3.党建统领,带好团建工作,发掘优秀团干组织人才。在基层一线的经营队伍中,年轻的团员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相比之下,年轻团员朝气蓬勃,参与集体活动意愿强烈,人数众多,精力丰富。基层一线党组织需要指导开展团建工作,丰富团建活动内容,不仅仅是开展一些公益集体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更要直接承担同级党组织的一些群众工作任务,比如提速降费进社区/农村、精准扶贫的智力扶贫、社区智慧家庭建设、企业上云“云改”、5G基站建设谈点攻坚等等。在指导团组织工作过程中,必定能够发现一些群众号召力强、组织能力丰富的青年团员干部,他们正是我们基层一线党组织后备力量的活水源头,也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
4.完善基本制度,衡量和体现一线党组织工作成效。前面较多阐述的是基层一线党组织的基本队伍建设,与之相关的就是基本制度了。基本制度建设决定了这支队伍的“战斗能力”和“走多远”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多市一级的国有通信企业在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积分制”方案,将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及党员的日常必成动作以积分方式累计起来,形成一个公开的比赛机制,极大的激发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意愿和主动性。但是,要想发挥基层一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宣传、组织、服务作用,还需要在党员积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对群众影响力、承包人员控制力、党建带团建、对客户的宣传等方面的评价维度,如下图所示,使得基层一线组织的动作更有成效,使之成为真正的战斗堡垒。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实践中,不仅要加强国有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治作用,也要关注基层一线党组织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边缘化問题,擘画开启新时代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