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应探索更多新模式

2019-11-21 12:13陆平孙虎
中国计算机报 2019年38期
关键词:集群制造业智能化

陆平 孙虎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都致力于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和智能化改造。从对江苏、浙江地区的实地调研看,有成功经验,也有值得总结和深入分析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智能化改造一次性投入过高,二是智能化改造后企业存在后顾之忧,主要是由于专业人才短缺,担心设备维护跟不上,更担心数据泄露。对此,下一步应加大对推广应用模式的探索,让智能化设备和解决方案能够真正应用到制造业之中。

智能化改造中

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阻力

从实地调研看,无论智能改造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未来制造业必须实现智能化制造已形成共识,对智能制造能够促使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这个论断没有疑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制约着企业的改造意愿。调研中发现,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从实际改造意愿看,大企業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高于民营企业。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缺乏、资产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弱等问题,一些企业依赖自有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加之投资回报期较长,中小企业对改造成本及改造成效回报更为敏感。而我国企业数量的主体又恰恰是中小微企业。因此,力推智能化改造首先必须解决企业改造资金问题,否则,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实际意愿并不强。

智能化人才缺失让企业对智能化改造产生顾虑。智能化改造涉及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其中会涉及数据分析、智能装备的维修服务等多个需求。目前我国刚刚开始大规模的智能化改造,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以数据分析为例,现在企业对数据分析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研发和生产中,如果没有数据分析师,就可能造成研发出来成果难以投产,或者研发周期过长。而在传统企业中,并没有这一部门及职位。

企业智能化改造后担心智能设备的维修服务跟不上。以机器人产业为例,目前机器人企业往往会在全国或某个区域设置售后服务机构,但一方面成本高, 而且也不可能实现全覆盖。有台资企业表示,智能化改造前可通过加班等激励措施组织工人进行弹性生产,而在智能化改造后,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市场一旦出现变化,设备维修及管理等专业服务跟不上,将会产生更大生产损失。

工业企业对于上云安全存在顾虑。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地方正在发展工业云服务,通过云服务可极大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有的甚至能降低一半以上,这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极具吸引力。但同时,依然有不少企业担心上云后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技术机密,这类企业目前还在观望中。还有部分企业比较关注上云后的业务连续性问题,担心由于提供商的某种原因(管理原因、安全漏洞等)致使云平台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到自身业务的连续性。2016—2018年, 亚马逊 AWS、微软Azure、苹果 iCloud、阿里云等云服务提供商都曾出现过宕机事件,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此外, 一些特定行业企业关心监管合规的问题,云服务的相关监管政策不明朗, 造成企业对于上云业务的合规性存在顾虑。

重构原有业务系统难度较大。大多数企业的业务系统都是历经多年积累后构建而成,业务软件和数据通常是以传统架构(如ORM和MVC)进行设计的,向云端迁移势必导致业务架构的大幅度改变,需要对自身业务系统进行重新梳理,并协调其中的复杂利益关系。企业的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换,其过程耗时耗力且技术难度较大,企业原有 IT 开发和管理人员可能难以胜任,并且也难以理解与适应云端业务模式。

提高企业智能化改造

积极性的新模式探索

实际上,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痛点,有的是技术原因所致,有的是经济原因所致,还有的是制度原因造成。以下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四种应用新模式。

模式一:依托产业集群,进行细分领域的试点。依托产业集群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智能化改造成本过高的难题。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往往属于定制化服务,设备和服务价格较高,大量中小企业会因此放弃改造。产业集群特别是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其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往往非常相似,这就为智能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带来可能。一旦实现了标准化,智能装备和方案的价格则会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智能化软件方面,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比如泳装、西服、汽车前桥、钢球、密封件、集成电路封装,以及手机指纹识别、产品密封检测等产业集群,是我国工业经济的末端基础,也是制造业实现精益化生产的产业载体,在这些细分产业集群中开展智能化示范试点,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同时也符合智能制造示范试点要求。此外,依托细分产业集群,还可以帮助智能设备、服务提供商降低售后服务成本,缩短售后服务时间。

模式二: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合同智能化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模式,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投资方式,在全国各地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实际上,节能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情况非常相似,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且前期投入高,都是中小企业明知有作用但限于成本太高而选择放弃。因此,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方面,可借助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营模式,采取先改造后收益的方式,即智能化设备提供商和方案提供商可以先帮助企业进行改造, 改造后企业成本节约的一部分可以用作供应商的服务费用和设备费用。当然,这一过程中设备和方案提供商会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为此,可联合各类投资基金,或政府引导使用过桥贷款、应收账款担保等多种方式,提高设备和方案提供商参与的积极性。中小微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是有可能改造不成功而耽误了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遴选一些有实力的智能化设备和方案提供商名单, 同时还要给企业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在试点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模式三:推行工业云,建立数据泄密保险制度。工业云是解决企业智能化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发展工业云服务可为企业提供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服务性制造等服务。比如紫光工业云,可以同时提供超过100种的场景化SaaS应用服务,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和协同制造能力。目前紫光工业云聚焦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9大行业解决方案,已为全国 1000 多家客户提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服务。不过,发展工业云会涉及数据安全问题,这也是企业使用工业云最为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数据泄密问题非常严重,即便是在个人消费领域,个人信息被贩卖的现象都非常普遍,2018 Facebook 数据信息泄露事件造成的影响至今尚未平息。相关报告显示,国内高达 96%以上的 Android 手机应用会获取用户的手机隐私权限, 25%以上的 Android 应用甚至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消费领域尚且如此,工业领域由于涉及很多商业秘密和技术机密,企业对上云只会更为谨慎。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可考虑把保险制度引入工业云服务中,一旦出现工业数据泄密,企业可以得到应有赔偿,如此,或许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工业云走进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之中。

模式四:建立智能制造联盟,打造地方“智能化淘工厂”。企业智能化改造需要引导,同时也需要倒逼。地方政府推动智能化改造中可以“推拉”并举,对于不积极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可在土地使用费、水电费等方面,设置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对于实施改造的企业,政府可酌情予以奖励。在上述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可打造地方智能制造联盟。加入联盟的企业都是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联盟内的企业类似阿里的淘工厂,可以利用联盟的网络平台,进行全国、全球接单。这种模式可简称为“智能化淘工厂”,既具有淘工厂的特性,能够利用网络对各种生产需求实现大小批量的快速试单和快速翻单,又能保证平台上企业的生产方式都采取智能化方式。将来,与智能化相关的技术攻关、产业化政策制定等都可依托这类平台来进行。届时,产业政策对智能化的支持也会更加公平,受惠的企业也将更多。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几点建议

智能化改造应人才先行。企业智能化改造过程需要专业人才,智能化改造后也需要专业人才进行长期维护。从对江浙地区的调研来看,目前高级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都非常缺乏。未来的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可瞄准这一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方面的人才。

把智能化改造作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的重点。构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还是要体现出先进性,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先进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智能化改造可以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流通、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智能化改造应作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点目标和考核内容。

智能化改造应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利益。智能化诊断和改造不能仅考虑短期内促进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还应该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智能化改造不仅在短期内要构建一套软硬件系统改造方案,更应该从长远考虑,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理念上的更新换代。

猜你喜欢
集群制造业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