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信
小麦播种时用新美洲星拌种,明显增强了小麦的抗旱涝能力,既能保证小麦的出苗率,又能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可有效解决缺苗断垄问题;方便种植户根据小麦高产需要的群体结构进行合理播种,从而有效解决苗稠的问题,奠定了小麦高产的基础,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成本低廉、使用简便且行之有效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新美洲星在小麦上应用示范效果介绍如下。
1 新美洲星在小麦上应用示范效果测评
1.1 应用示范概况
1.1.1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2个处理。示范区用新美洲星30 mL兑水100 mL左右,拌5 kg小麦种子,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对照区未进行任何处理。
1.1.2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为宁麦13。
1.1.3 试验方法。播期为2016年11月10日,小麦的播量为262.5 kg/hm2。田间管理情况为基肥施用45%的复合肥450 kg/hm2,12月8日用麦极+苯磺隆化除,12月16日施尿素150 kg/hm2,2017年2月10日施尿素112.5 kg/hm2。
1.2 示范效果
2017年2月17日,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土肥总站、白湖农场知名农业专家7人,对白湖农场小麦应用新美洲星拌种示范效果进行田间现场测评。专家组考察示范区和对照区小麦苗情,田间调查群体茎蘖苗数,并选取代表性样段取样测定植株个体性状。通过田间长势观察发现,拌种区小麦叶色浓绿、生长旺盛。苗情考察结果显示,单株次生根数增加了26.3%,单株带蘖数增加了22.1%,基本苗增加了23.1%,茎蘖苗数增加了41.1%,平均株高增加了9.4%,百株鲜重增加了28.8%,示范效果十分明显(表1)。
2 新美洲星应用效果分析
2.1 节本增效
2.1.1 以降低肥料用量。一是新美洲星拌种后,可以使新美洲星进入土壤,固定土壤中水肥,使其不易流失,达到保水、保肥的效果。二是新美洲星进入土壤后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使原先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释放出来,供给作物利用,因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三是新美洲星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根据肥料利用的“木桶理论”,多种元素合理配合使用更能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通过新美洲星拌种,可降低氮、钾肥用量的30%~50%、磷肥用量的15%~30%。四是小麦种籽接触到新美洲星液肥后,促进了根系生长,根长、根多、根白、根粗。
2.1.2 降低小麦播种量。小麦通过新美洲星拌种,可增加出苗率10%~15%,在旱、涝、渍、冻等灾害情况下,增加出苗效果会更佳,因而能够降低播种量10%以上。
2.1.3 減少杀菌剂用量。新美洲星拌种还可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因而可减少杀菌剂用量。
2.2 提高小麦抗病和抗灾能力
推广实践证明,小麦用新美洲星拌种,可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抗涝、耐渍、抗病、抗冻、抗倒伏能力。因此,小麦用新美洲星拌种,可以确保小麦在灾害年份也能取得较好收成。
1996年11月17日沿淮地区连降158 mm大雨,形成冬汛。方邱湖农场低洼田小麦受渍害严重。使用新美洲星的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抗渍害效果。2004年冬季气温较高,2005年早春气温又偏低,很多地方出现小麦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因为早播而受冻害的现象,严重地块甚至因受冻害而绝收。而当时泗县洋城湖良种场职工汤某用美洲星拌种的郑麦9023产量达6 450 kg/hm2。凤台县武集林场2005年播种小麦时用了美洲星拌种,2006年1月1日后天气较为寒冷,使用美洲星拌种的小麦表现出了明显的抗冻害效果,表现为苗色葱绿,而相邻未拌种的小麦叶尖部全部受冻而枯死。2009年2月3日田间观察安徽明光、寿县等地小麦,美洲星拌种地块均苗齐苗壮、抗冻抗旱。
除了上述效果外,使用新美洲星对驱避小麦麦蛾有显著效果。长期以来,对麦蛾的防治都是采用毒药熏蒸的方法,不仅费工费时,而且污染环境;而通过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新美洲星在增产增效的同时,就轻轻松松把这个问题解决了。1995—1996年在小麦生长期间,怀远县唐集镇进行了666.67 hm2小麦使用新美洲星示范。到1997年底调查,使用新美洲星拌种的麦粒麦蛾虫粒率为0.3%;早春喷雾为0.2%;而对照则为97.7%,防治效果极为显著。
2.3 提供小麦高产合理群体结构
长期以来,播种量过大、苗稠一直是制约小麦高产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因为广大农民群众在解决小麦播种后旱涝不均,无法保证小麦出苗率,缺苗断垄问题时盲目加大播种量所致。新美洲星拌种可以提高并保证小麦出苗率,解决生产上的缺苗断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小麦播种量,为小麦高产提供合理的群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