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樟巢螟的发生及防治

2019-11-21 03:06韩志超凌利宏夏得月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韩志超 凌利宏 夏得月

摘要    樟树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绿化常绿乔木,而樟巢螟是樟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不仅危害树木生长,其所筑的虫巢也影响了樟树的美观。本文介绍了樟巢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园林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樟巢螟;形态特征;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11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ccurr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thaga  achatina  in  Camphor  Tree

HAN Zhi-chao    LING Li-hong    XIA De-yue

( Anhui Land Garden Co.,Ltd.,Hefei Anhui 230088)

Abstract    Camphor tree is a widely planted evergreen tree,and Orthaga achatina is a common pest on it.The pest not only harms the growth of trees,but also builds the nests that affect the beauty of the Camphor tre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harm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Orthaga achatina,and put forward the prevntion and cure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garden technicians.

Key words    Orthaga achatina;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harm;occurrence regularity;prevntion and cure measure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又名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 m,直径可达3 m,树姿优美、树冠宽广、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种植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作为城市行道树和小区绿化庭荫的常用树种。同时樟树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为医药、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原材料,如提制樟脑等。随着人们对樟树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断加大,对其需求的逐渐增加,樟树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对樟树的日常养护中,樟树虫害的防治也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安徽、江苏、福建等地樟树虫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樟树的正常生长,也使城市的绿化美观度大打折扣。其中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是樟树最常见的虫害。只有通过多种防治方法结合,实时监控布防,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樟巢螟虫害的发生。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人工物理防治或者生物防治等方法更加符合当前的环保理念,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可以保护天敌生物,还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现将樟巢螟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

1    形态特征与危害

樟巢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瘤丛螟属(Orthaga)昆虫,又叫樟丛螟。其成虫体长约20 mm,翅展约45 mm,灰黄色;老熟幼虫约30 mm,灰褐色,虫体两侧各有1条灰白色纵带,其上光滑无束毛[2]。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等地,除危害樟树外,对壳斗科栗属植物也会造成危害[3]。

樟巢螟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成虫将卵块产于嫩叶的背面,或缀合在叶片之间。每个卵块有虫卵10~100粒,卵期8~10 d。卵孵化成幼虫后,幼虫进行群集食叶为害,低龄幼虫取食叶片,高龄幼虫会吐丝缀合小枝和叶片,有时会有几十头甚至上百头幼虫聚集在叶片之间取食。虫龄越高的幼虫,其缀合叶片的数量也会越多,最终会将新梢、叶片缀合成团,形成鸟巢状的虫巢。不同龄期的幼虫会同时聚集在虫巢中,虫巢外布满了幼虫排出的虫粪。幼虫将近老熟时会在虫巢内打造出1条丝质隧道。被害树木中,新嫩叶芽较多的幼树受害最为严重,新枝芽被蚕食殆尽。因为樟巢螟幼虫以结巢食叶的方式进行为害,所以虫害暴发严重时,整株树会出现不见树叶、只见虫巢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树体美观,更会导致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树势逐渐减弱,最终可能造成树木死亡[4-5]。

2    发生规律

樟巢螟通常1年发生2代,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适宜时,可能会发生3代,会出现世代重叠的现象。每年10月,老熟幼虫结薄茧后,从枝头降下,钻入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成虫活动始见于5月初,雌成虫会将卵呈鳞片状重叠排列产在叶背边缘。6月第1代幼虫孵出后便开始取食叶片为害,8月出現第2代幼虫[6-7]。该虫无论在行道树的樟树上,还是绿化住宅小区、公园绿地等的樟树上,其发生都十分普遍。据对环城绿带和农村行道树樟树的虫害调查,该虫害的平均株发生率为50%~60%,高发地区可达100%[8]。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3.1.1    翻土灭虫。因樟巢螟老熟幼虫主要在林下3 cm深的浅土层中越冬,冬、春季对樟树根际30 cm半径内土壤进行翻松冻土,可以减少该虫越冬基数。

3.1.2    人工摘巢。人工将虫巢摘下并集中烧毁,一般在6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摘除1代和2代幼虫的虫巢,这个时期可以在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或越冬前摘巢,以减少虫口数。

3.1.3    春季修剪。在春季樟树新梢生长时进行适当的修剪,可以减少樟巢螟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樟树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3.1.4    光诱杀。因樟巢螟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9]。

3.2    化学防治

3.2.1    药剂灌根。经过冬、春季的翻土灭虫后,3月中下旬时再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根,可以巩固治虫的效果,明显减翌年第1代成虫基数。

3.2.2    树干施药。采用注干法对树干施药,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注入到输导组织中,植物通过输导作用将药物快速均匀地传递到树木根、茎、叶等部位,害虫取食后即中毒死亡[10]。此方法对树干高大、喷药困难或是种植比较分散的树木效果较好。注干法的优点在于大幅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不会对农药造成浪费,不会污染环境,对害虫天敌和人、畜等安全性较高。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药剂进行树干施药,药效可持续30 d左右,基本能控制整代樟巢螟虫害的发生。

3.2.3    喷雾施药。喷雾施药是最传统的防治手段,通常被应用于香樟集中栽培种植的地方,如林场、苗圃或是将樟树用作行道树的地段。樟巢螟的发生期持续时间较长,在发生初期喷施持效期较长的农药可以确保虫口数处于较低的水平;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可以对新生叶片起到保护的作用;而对已有虫巢的受害树木,应选用击倒性强、杀虫速度快的菊酯类农药等。防治樟巢螟的最佳施药时机是在幼虫初孵开始取食时,一般可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施用灭幼脲2号40 mL+杀虫丹50 g,兑水50~60 kg,进行喷雾扑杀[11]。

3.3    生物防治

3.3.1    虫生真菌防治。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虫生真菌在昆虫和蛛形纲,如螨类等农林虫害的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首选的生态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生防农药。在虫生真菌中,白僵菌和绿僵菌是被广泛使用的生防菌种,对防治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的害虫都具有良好的效果[12]。4月中下旬,将含麦麸的绿僵菌或白僵菌用细土配制成含孢量约1.0×108个/g的菌土,均匀撒于樟树树冠下周围土层,施菌量为300 kg/hm。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于傍晚时分将浓度约为1.0×108个/mL的白僵菌或绿僵菌孢子悬液,用喷雾器进行喷洒,以叶面有水珠但不滴水为宜[13]。

3.3.2    天敌昆虫防治。保护和利用樟巢螟寄生性天敌。樟巢螟的寄生天敌主要是寄生蜂,包括赤眼蜂(Trichogramma sp.)、甲腹茧蜂(Chelonus sp.)、黄色白茧蜂(Phanerotoma flava As-hmead)等[14]。

3.3.3    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虫的性信息素,将寻求交配的雄成虫引诱并杀死于诱捕器中。此方法不仅可以杀灭当代的雄成虫,也使得雌、雄成虫减少了交配的机会,减少了繁殖数量,进而控制种群数量,以达到防治的目的。该方法对防治目标具有专一性,不会对天敌生物造成伤害,是一种绿色的防控手段[15]。

4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温强,戴小英,等.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J].江西林业科技,2007(6):30-33.

[2] 戴传良.香樟樟巢螟的危害及其防治[J].江苏绿化,2003(6):38.

[3] 龙永彬,赵丹阳,秦长生.樟巢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33(1):107-110.

[4] 孙玉栓,韩应彬,鲍中军.香樟主要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4):91-92.

[5] 曹涤环,刘静.香樟主要食叶害虫:樟巢螟的危害与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3(11):43.

[6] 杨霞.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在崇明公路绿化养护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05(9):53-56.

[7] 林育红,秦长生,赵丹阳,等.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及触杀性药剂筛选[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5):42-47.

[8] 吴时英.上海浦东地区香樟主要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9] 邱华龙,蔡卫群,赵丹阳,等.樟巢螟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32(6):29-33.

[10] 孙学峰,王敬,赵亮.注干法防治林木害虫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1(2):70.

[11] 曹涤环.香樟虫害樟巢螟的危害与防治[N].中国花卉报,2013-09-24(016).

[12] 林晓婷,韩志超,徐超,等.球孢白僵菌对榕母管蓟马的致病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9(6):1139-1146.

[13] 马淑娟.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樟巢螟的致病力及林间防治[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14] 李凌.樟巢螟生态学特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5] 周君,穆兰芳,方利民,等.樟巢螟发生及综合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8):1257-1258.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