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赵 继
笑对未来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情感寄托,幸福是奋斗的动力。
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寓情于景,感悟于心。走进自然,邂逅每一张笑脸,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摄影师张继红从事民族工作多年,通过申报贵州省少数民族手工业传习所申报工作,认识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堆画”制作技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李跃。由于手工艺精品受到市场的认可,李跃的作品被遵义市委、市政府以及红花岗区政府当作交流礼品赠送到全国各地和国外,李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让张继科产生了想拍李跃幸福的笑容的想法。他说,李跃的这种笑完全是发自内心,不装、不作、自然流露。
2007年,遵义通草堆画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跃的母亲左慧平想传承父亲左靖先生的通草堆画技艺,然而自己已年过六旬,精力有限,于是将李跃从广州叫了回来。为此,李跃放弃了当时月薪五六千元的工资,挑起了振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义通草堆画传承的重担,成为继承母亲之后的第三代传承人。那时候遵义企业退休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几百元钱。
然而,一系列的难题却接踵而至。陈旧的装裱、传统的构图题材、通草货源的缺少,重拾技艺,没有观众,没有市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想将通草堆画技艺发扬广大,让更多的人了解遵义通草堆画,需要自己的作品足够优秀和时间及经济成本的投入,没有了过多经济支撑,一家人生活都仅靠母亲那微薄的退休工资,这一系列问题给李跃带来了无穷的压力。这些困难不但没有使李跃退缩,还让他越挫越勇,即便偶尔妻子会因为他一天“不务正业”在家“啃老”而生气,但他相信,成功往往属于有目标、能坚持的人。为了使通草堆画尽快适应市场,李跃对原有的通草堆画技艺在装裱、题材选取、作品装饰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2008年恢复生产到2013年,李跃创造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龙啸》《雄鹰展翅》《遵义会议》《毛泽东诗词》《鸟语花香》《松鹤长龄》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获得了 “牛头牌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新人奖”、第七届合肥国际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展示奖”、中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和荣誉。
李跃的通草堆画技艺得到广泛认可,但却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收益。纯手工的堆画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能消费起这种通草堆画的人不多。作为旅游商品,即使有外地游客有购买需求,也因作品体积过大及携带不便望而却步。
要继续坚守家族使命,又要解决一家三口生计,李跃利用以前跟外公学习的绘画造诣开设了民间剪纸作坊,通过文化创新,增加红色文化,并且将剪纸艺术融入生活,这给他带来了较好的收益。
李跃说,一路走来经历过的坎坎坷坷都是很好的人生滋养。现在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加上刚刚出生的小闺女,虽然一天也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自己的笑容也是发自内心地对今后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