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萱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介入疗法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是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质量,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1]。有研究指出,在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应用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本研究选取200 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精细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效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将2017年3月到2019年4月,到我院接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的200 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100 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4 名,女性患者 46 名,平均年龄为(61.5±2.3)岁,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为23 例、47 例、30 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51 名,女性患者49 名,本组别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1.7±2.4)岁,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为20 例、48 例、32 例。两个组别的患者,在其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存在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科研究性的意义。
1.2 方法 在试验环节,对于两个组别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例如包括心理疏导、病情监控等,而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精细化处理。
1.2.1 术前护理:手术前,患者会有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增加心绞痛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手术动机等及时掌握,赢得患者的信任。讲解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主要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1.2.2 术中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麻醉前加强对患者的陪伴,消除其陌生感和紧张感;术中加强对患者的体征监测,若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注意加强保暖工作。
1.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1)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术后应对患者的瞳孔、意识等进行全面观察,如患者有脑血管痉挛现象,需暂停手术,并及时调整解除脑血管痉挛药物泵注的速度。(2)脑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和血压情况,以选取适宜的介入支架;术后全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恶心呕吐或者意识障碍时,即刻实施急救治疗;(3)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全面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温度、皮肤颜色以及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对包扎松紧程度进行调整,可使用适量的低分子肝素对其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3]若手术相关操作均顺利进行,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即为手术成功;若手术操作难以成功进行,或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有明显异常,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即为手术失败。
1.5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试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研究的准确性,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判定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差异进行科学判定,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呈逐年升高趋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等因素有关。介入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但是基于疾病的特殊性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受到影响,并直接影响治疗预后效果。所以,为了保证介入治疗效果,需在治疗期间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
精细化护理指的是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制定全面的护理干预计划,并依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精细化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虽然介入疗法的手术创伤较小,但是对患者的器官组织均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在介入手术前后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均<0.05),这充分表明,在脑血管的介入治疗中全面使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