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莉 莫丽勤 蒋翠萍 吴丹霞 秦宗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南宁市 530021)
在临床中所用到的管道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直接进入人体。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当管道与皮肤接触后,会发生的感染等问题应当如何防护[1]。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的收治场所,而在治疗过程中,因为手术的需要,大部分患者需要在体内放置入不同管道,并且放入的管道数量繁多,因此对于管道护理需要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探索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风险控制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5月,对我院68 例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2.7±1.32) 岁;对照组年龄 22~73 岁,平均年龄(55.8±1.21)岁。对比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即正常的管道护理、消毒。
实验组对管道护理采取风险控制管理。具体为,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多,这导致护理的风险不断上升。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许多护理人员对管道护理的意识不够充分,由于人为导致的管道不良事件屡屡上升。因此医院方面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道护理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能力。例如从管道的结构、特点、功能等方式着手培训,从而提高后续护理质量。对于重症监护室进行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管道进行分级,根据级别进行相对应的巡检次数。在巡检单上必须有护士长进行监督签字,保证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到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对此次护理的评价极高,未提出任何意见;比较满意:对此次护理比较满意,只有少许意见,在医患协商后完全可以解决;基本满意:对此次护理的整体性基本满意,但提出较多意见;不满意:对此次护理的评价极差。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34×100%。
对两组患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感染、管道曲折、管道掉落,安全事故发生率=感染+管道曲折+管道掉落/34×100%。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数据以SPSS 2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百分数表示。若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满意率对比 护理结束后,实验组满意 25 例(73.52%),比较满意 4 例 (11.76%),基本满意 3 例 (8.82%),不满意 2 例(5.88%),护理满意率为 94.11%;对照组满意 14 例(41.17%),比较满意 5 例(14.70%),基本满意 3 例(8.82%),不满意 12 例(35.29%),护理满意率为 64.70%。对比两组数据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 安全事故发生率对比 护理结束后,实验组安全事故发生率5.88%,对照组安全事故发生率41.17%。对比两组数据有差异性,P<0.05,见表2。
?
?
所谓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护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提前干预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降低不良风险发生,提高救治安全性,从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身体健康[2]。由于目前在我国管道护理风险控制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应用中的借鉴经验较少,因此需要积极对此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其次在重症监护室中,管道是使用频率较多的医疗器械[3]。但是由于以往的护理意识不足,发生的风险较多,同样也要求对护理方式进行创新。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为,在护理前期建立有效的管道护理流程方案,对该流程内的每一项环节进行多人讨论,力求选择最优方案,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一旦发生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根据已建立好的方案有序展开处理,积极配合医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在重症监护室实施风险控制管理模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收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