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50001)
产后出血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产后出血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为2%~3%,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等均是影响患者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1]。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血管结扎等均是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以50 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50 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我院治疗人员。管理组患者年龄平均(29.6±3.7)岁,患者妊娠周期平均(39.2±0.4)周,初产妇 13 例,经产妇12 例,宫缩乏力者13 例、胎盘因素7 例、凝血功能障碍者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29.8±3.5)岁,患者妊娠周期平均(39.8±0.5)周,初产妇14 例,经产妇11 例,宫缩乏力者14 例、胎盘因素7 例、凝血功能障碍者4 例。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止血治疗,为患者进行宫底按摩,注射缩宫素治疗,适当使用止血剂,针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予以纱条填塞治疗,减少患者出血量,止血效果不佳者予以子宫动脉血管结扎治疗[2]。管理组:患者予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充分暴露患者子宫下段,圆针从子宫右下边缘进针,穿透子宫壁到子宫后壁,垂直方向褥式缝合1~2 针,自宫底、宫角3cm 处绕至子宫前壁,同样采用褥式缝合1~2 针,从子宫切口上方出针,右侧缝合完毕后左侧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缝合,两侧缝合完毕后将两侧缝线打结,将子宫放回腹腔,对子宫的颜色、供血、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无异常后清理腹腔、关腹。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同时对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患者止血时间。
1.4 评估指标[3]痊愈: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患者其余生理指标无异常,患者宫缩逐渐恢复正常,尿量恢复正常;改善:患者治疗后出仍有少量出血,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异常,尿量逐渐恢复;无效:患者治疗后出血显著,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善,尿量少。评估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 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管理组患者评估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 72.0%,P<0.05,详见下表。
?
2.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 24.0%,P<0.05,详见下表。
2.3 患者止血时间 管理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36.9±9.8)min,对照组患者平均(75.3±24.6)min,P<0.05,t=9.81。
?
产后出血是分娩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直接因素。产后出血者治疗后也会面临其他继发病症,严重者直接导致子宫摘除,不仅会影响女性身体健康,也会给女性生理、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产后出血患者要及时查明病因并开展治疗,针对常规止血不理想者则要立刻开展手术治疗,保证患者生命安全[5]。对患者来说,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等均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而常规治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
子宫压迫缝合术是针对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等因素引发的产后出血开展的治疗,针对软产道损伤引发的产后出血并无效果。子宫压迫缝合术采用可吸收线对子宫肌层进行压迫、捆绑,促进子宫血管窦快速闭合,降低血流速度,通过增加压力的方式刺激子宫恢复宫缩、压迫毛细血管达到止血的作用,在临床中效果非常显著[6]。
结果可见,管理组患者评估有效率为96.0%,患者治疗评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明子宫压迫缝合能够有效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出血症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管理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36.9±9.8)min,患者止血时间更短,证明子宫压迫缝合能够的止血速度更快,患者治疗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管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证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理想,同时证明了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治疗有效性非常高。
总的来说,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其能够快速改善患者出血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