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019-11-20 03:32于鸿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道路特色

文_于鸿君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种豪迈和底气从何而来呢?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们在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政治前提的情况下,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然而,在历史的雄辩面前,依然有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怀有偏见、疑虑和不满。他们或是抓住现实社会中局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能给人民普遍带来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或是机械地将中国人民现有的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有一些人则带着有色眼镜,只盯着西方国家的长处而看不到资本主义的问题和内在矛盾,认为西方国家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明天,从而“误把他乡作故乡”。在这当中,有些人是立场问题,试图打着“为了人民美好生活”之名行反对社会主义中国之实。也有一些人是认识问题,未能清楚地把握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虽然这些论调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同心协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但一部分群众甚至共产党员确实因此受到干扰,从而产生了思想上或认识上的混乱。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从理论高度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它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不是以资本或少数人利益为中心的发展。以消除贫困为例,截至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数亿普通百姓带来了美好生活。

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初就指出,改革开放要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其他有益经验,但绝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原则,资本主义绝不是人民的美好明天。“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168页)为此,邓小平特别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为创造广大人民而不是少数人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不仅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消灭非公有制经济,还要创造条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家调节社会分配、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支撑,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发展道路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再没有比‘为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一律用浅灰色给自己描绘这方面的未来,在理论上更贫乏,在实践上更可笑的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7页)自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不为传统理论所束缚,从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是发展中的动态过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尽善尽美的理想蓝图,也不是别人眼中的最佳指南,我们需要的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行方案。尽善尽美的理想蓝图虽好,但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勉强为之,最后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别人眼中的最佳指南对他们可能是一条快捷通道,但照搬照抄就会落得邯郸学步的坏结果。对于人民来说,符合实际、符合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页),因而也是能够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命运。只有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凡事从社会实际和人民需要出发,中国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真正稳步地在共同奋斗中得以实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它必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意味着党要肩负起无比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而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它必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谓“办好中国的事情”,最根本的体现就是领导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而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决心和能力做到这一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而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1页)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美好生活是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曾变过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除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怎么可能有其他的发展方向?某些分裂组织和国际反华势力长期以来抵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妄图把中国引向邪路、引向所谓“社会民主主义”;还有一些人则只盯着一些地方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受到的损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坚定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走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将人民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这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不二选择。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美好生活”方阵彩车通过天安门

当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自满自得,止步不前。过去的辉煌已经印在历史上,未来的荣光等待着我们去书写。事业越前进、越发展,遇到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对力量格局依然是彼强我弱,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合作和斗争,不少人还将继续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进行比较并加以指责,这是我们必然要长期面对的舆论压力和思想干扰。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持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赢得更大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占据理论和道义上的制高点。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功带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催生着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抉择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