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防艾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及对策

2019-11-20 03:10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性行为艾滋病公众

■潘 潁/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现阶段的数据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在2017年我国艾滋病发病数多达57194例,发病率为0.04%。在发病人数中,以处于15岁到24岁年龄区间的青年人发病比例较以往有上升趋势。在研究中,杨小丽等针对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性观念及性行为展开相关的研究调研,发现该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较高。一些学者针对90后大学生对不同性行为的认知程度作为研究对下,研究发现:受访群人中有超过一成的大学生对一夜情保留积极意见。

在对于“性”层面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与我国现阶段相对不完善的性教育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一显时髦对可能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进行性行为时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无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这些大学生对于在性行为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认识,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是缺乏针对此展开的防范措施,因而将自己暴露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之中。科学的性教育与合理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对于艾滋病、性行为中的自我保护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有效引导他们规避性别生活中的安全风险。

微信作为时兴的社交与传播工具,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借助微信平台,对大学生的相关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式的传播,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其在相关教育领域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本研究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一大众传播平台作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主题,目的是为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路摸索,研究中重点讨论了高校防艾工作中微信公众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几点防范举措和建议。

一、高校防艾宣传工作中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分析

(一)微信公众号平台关注人数分析

在微信公众号开通的首月,其推广途径主要是项目组成员在微信朋友圈、聊天群发送公众平台二维码、公众号文章的方式进行。受限于有限的人际网络,公众号创建的首月,其关注人数较少。项目实施一段时间后,项目组全体成员积极铺开了公众号信息的线上推广,还结合了线下推广互动的模式,招揽了一批学生关注该公众号;邀请老师向学生宣传该公众号,并借助“艾滋病日”学校的教育宣讲活动,用公众号的信息制作了相关的宣传物料,并派组员进行路演活动,招揽过往学生关注此公众号。基于这些措施,在公众号开办的第二个月,关注数较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可见线上线下的联动宣传方式有一定的现实成果。又基于该宣传活动会跨越开学季,学生对校园活动普遍比较关注,可考虑在开学季强化对该公众号的线下宣传。

(二)微信公众平台推文阅读情况分析

关注该公众号的用户可能阅读推送的内容,并向其他非关注用户进行转发,使这些用户也同样可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故公众号推送内容的阅读总人数及次数大于直接阅读总人数及次数,可见受众的分享行为优化了内容的传播效果。赵辰玮等的研究表示,阅读行为不仅局限于简单的阅读,还包括一系列的互动环节,如评论、分享。将阅读信息进行分享,有效地实现了内部与外部的沟通交流,借助用户的分享行为,公众号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发布平台本身,传播效果优化明显。可见线上健康教育影响传播范围可能比线下更广。

(三)微信公众平台功能菜单使用分析

该微信公众号内容中,以子菜单“流病课件”的阅读次数最高,“课程中心”次之。平台菜单功能的运用提升了其在学生范围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由此可见,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更为积极地结合线上互动手段,使得学生能更为高效地获取所需学习信息。平台的“历史推文”亦有较高的关注度与互动度,可见关注该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对平台内容采取积极获取的态度;“校园防艾”“窗口期”的关注度较低,推测可能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与前部分内容的内容重合度较高,但由于此类菜单是必要的,可帮助用户快速解答HIV基础知识,提高实用性。

二、高校大学生恐艾心理及现状

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的科普与推动,作为受众群体的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的改观,但其态度的转变趋势尚未算十分明显。尹玲等研究得出结果:收到过相关教育干预后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感染者有明显改观。基于两项调查的结果差异,我们可以推测,由于尹玲等人所采取的教育干预方式是讲座等基于人际面对面交流的途径,而本次研究主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缺乏线下互动,因而学生缺乏具象化的深入体验。这也体现出微信教学环节的漏洞,其教学过程缺乏相对深入的交流互动;且教育周期短,直接造成了教育效果流于浅层次。

借助微信平台针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后,接受到教育的大学生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之态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觉得自己感染艾滋病概率很小与感染概率一般的大学生比例上升,而认为不可能和不知道的比例减少,显示出借助微信进行健康教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收效,受众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各种情况都有了更为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在接收了相关知识教育之后,学生认为自己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学生态度的趋势性变化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学生掌握的针对艾滋病的知识越多,他们的恐艾情绪会持续上升。这也暴露了在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些表达的失范使得学生对艾滋病形成了模糊的认知。提示教育工作者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的推进时,还是需要注意措辞的准确与表达的明晰,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后,受众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先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有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信教育对于学生的性观念有干预作用。但是社会生活的负责背景与短暂的教育实践,这种对学生性观念的干预实际上很难持续发生作用。

三、微信公众号在高校防艾工作中的的意义及举措

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地树立他们在性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推动其将之落实到自我保护的实践环节。借助微信这一强大的传播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更为有效地达到预设效果,以微信平台为交流手段,更为密切地与学生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层面的互动,无疑有利于其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其一,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

研究发现:借助微信平台发布健康教育内容的一段时间后,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程度又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此同时,作为信息传播受众的大学生们对其他疾病防护等项目的认知程度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前后皆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也可以借此推测出可能与大学生对艾滋病其余传播途径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均>90%)有关,这一结果与苏云鹏等人的调查结果有共通之处。我国政府要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应大于90%,以这一要求为准线,郑州某高校自数年前起便开始着力于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工作的推进获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环节还难以避免地流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方面的管理与教育人员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教学交流,提升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方面的知晓程度。

其二,实施健康教育操作简单、形式多样的宣传知识。

微信的发展与普及重塑了大众接收信息与传播信息的手段与方法,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离不开微信。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至少会打开1次微信的大学生比例超过4成。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学生的教育工作,其在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容易更高。相较于其他专业教育,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要求相对低,借助微信平台,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授课传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较,可以缩短健康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且借助互联网平台,微信能搭载多媒体内容,实现信息更为生动的传播,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借助微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可推进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的深入,对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的态度可以产生一定干预作用。微信的广泛运用与高效传播信息的基本特点使得健康教育的成本低、效果好。

猜你喜欢
性行为艾滋病公众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公众号3月热榜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动物进化中的性谜题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