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
1
四年前的九月,我们一家去广西北海涠洲岛旅行。
有一天入住一家画廊酒店,早上我们去酒店餐厅吃自助早餐,开头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很快来了一对年轻人。
取餐时,我拿了两个煮鸡蛋,再去时,一篮鸡蛋都空了,找来服务员询问,因为是淡季,后厨也没准备更多。
回到座位上,我看看刚来的一对年轻人,女孩儿前面放着两个小碗,每个碗里少说堆着四个鸡蛋,旁边还有剥开的蛋壳。
那女孩儿听到我和服务员对话时拿眼睛斜睨我,一副防卫的姿态。我知道,这敌意的背后是心虚。
我悄悄跟林恳爹说:“那姑娘把鸡蛋全拿光了,厨房也没了,林恳还没吃呢。”
林恳爹表示无奈。
我认真告诉林恳:“鸡蛋没有了,那个阿姨把所有鸡蛋都拿光了,妈妈觉得这个行为不太好。”
“那个阿姨不好,不应该自己拿那么多,不留给别人。”
“她不一定是个不好的人,只是考虑不全面,做法不恰当。东西够多,自己有需要,多拿一点儿也可以,但我们始终要考虑到别人。”
那女孩儿隔一会儿,就看我一眼,似乎想观察我的态度,我看回去,她就一脸的自尊和警惕,表情里还有种说不出的意味。
又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子,和他们是一起的。女孩儿的神色放松了一些,显出几分理直气壮。这下,我明白了她表情里的含义:我们一共三个人,哼,我不是给自己拿的,刚才还有人没来。
三个人,你也不能把鸡蛋拿光啊……
不过,她有她的为难,我猜她没料到后厨不再上餐,而现在,她也不能把鸡蛋退回去。
我们已经吃好了,林恳动作慢,还在吃。
一边和同伴聊天,女孩儿一边还在有意无意拿余光扫我。老实说,我不痛快她的做法,而且老被她行“注目礼”,也很不爽。
换作日本卡通片,我和她肯定各自从眼中射出一道闪电,噼啪对撞、火光四溅。
2
考虑了十秒钟,我决定破这个局。
“我想带林恳去跟他们要一个鸡蛋。”
“你想去就去。”林恳爹以不变应万变。
“那我真去了。”其实还有些犹豫。
“随你。”
“林恳,我们去跟那边的阿姨叔叔要一个鸡蛋吧,你是小孩子,我想他们会给的。”
“妈妈你陪我一起去吗?”
“妈妈陪你,大不了他们不给,不给也没关系,反正我们努力了。”
“好!”
我和林恳一块走到三个年轻人桌前,我略带歉意地问:“叔叔阿姨可以给我们一个鸡蛋吗?刚才我们小朋友没有拿到鸡蛋,厨房也没有了。”
后来的高个子对前情一无所知,立刻伸手拿了两个鸡蛋递给林恳,爽快地说:“拿去吧。”
女孩儿见我们过去,开始有些警觉,见状也附和说“没事没事拿去吧”。
林恳接过鸡蛋,说了谢谢,高兴地跑开了。
我也道了谢,跟着回到座位。
“你看,拿到了吧。如果我们对别人友好,能好好跟别人说,一般人都不会对我们太坏。”
“嗯,他们还挺好的。”
我成功要到鸡蛋之后,那女孩儿的神情与先前不同了。
她明顯松弛了,防卫的姿态卸下来,表情舒展,笑声也大了,连样子都好看了些。而且,她也不再向我看过来。
她没有了敌意,因为没有了敌人。
离开时,我带着林恳向三个年轻人挥手道别,一家三口出发去玩。
我不要破坏自己的兴致,如果可能,我还要对别人温柔,给别人温暖。
就算遇到冷眼,我也为自己自豪。
3
几个月后,我的一位来访者告诉我,她经历了一件非常相似的事。
全家旅行,酒店自助早餐,有位大妈不顾他人,拿光餐点。
同时取餐的她心生不满,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出言责难,结果大妈不好惹,平地起风波,针锋相对,场面难看,有理倒像无理,心情不由大坏。
假设她对大妈说:“麻烦您,这个可以给我们留一点儿吗,我们来迟了,主要刚才问了服务员,说这些可能不再加了。”
大妈未必当场蹦起来,反而可能乐于合作,有所认识,自觉收敛。
要影响别人,先改变自己。
改变你的认知。
改变你的“预言”。
认知心理学有个概念:自证预言。
你预言自己怎样,你的情绪行为就会顺应预言,自己就会变成那样,完成你的预言。
你预言对方怎样,你的情绪行为就会顺应预言,对方看到你的反应,会做出对应反应,证实你的预言。
客观现实——认知——情绪——行为——客观现实。
这个次序,像一个圆,闭合你的预言。
如果我预言拿光鸡蛋的女孩儿自私自利,没素质没教养,如果我预言自己做不到拿出诚意,打破僵局——接下来,我会在心里暗暗嘀咕,郁闷一顿早餐时间,甚至破坏一天的心情。而那个女孩儿也不会轻易放下防卫,并且继续坚信自己有理。
当我预言她没那么不堪,只是想法欠妥、做法不当,当我预言我可以用最好的态度去讨要一个鸡蛋,给孩子做一个人际交往的示范——于是林恳吃到了鸡蛋,明白这个世界还有友善,大家都很愉快。
重要的是,后一种做法,每个人都会变得更好。
4
这世上,到处都是人。
人人都有差异,有分歧。
当你认为别人是错的、坏的、无理的、恶意的,这种认知会左右你的情绪,进一步影响你的行为,而你的言行态度,会造成他人的“镜像”。
反过来,你也可以假定别人没那么糟,难免事出有因,往往情有可原,因人而异,立场不同,进而创造出另一种镜像。
新结识一个沉默的人,你预感他不好相处,于是你避免与他接近,他见你疏远他,也不乐意主动和你交往……最终你的预言实现了:我早就知道他不好相处。
面对说谎的伴侣,你认定他品质不良,于是你严厉谴责他,不接受任何解释,他见你无法理解,从此不再说真话……最终你的预言实现了:我早就知道他满嘴谎言。
看到不上进的孩子,你断言他没有前途,于是分分钟不入眼,时刻要敲打,他心里不平,但渐渐认定自己不可能好,一面缺乏成就动机,一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最终你的预言实现了:我早就知道他没出息。
我从小不喝荤汤,我妈妈从我记事起,就说“不喝白(荤)汤的人不孝顺”,年幼的我无法理解,也无力反驳,只烙印下纠结的记忆和灰暗的自我认知。
妈妈很惯我,但这话我一直听到四十岁。我很爱妈妈,但直到她去世,似乎我都很难做一个表面孝顺的孩子。
我,实现了妈妈的预言。
这是我至今没能完全化解的创伤和愧疚,我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预言自己更好。我能做的,是努力管理自己,尽量不让林恳承受同样无谓的沉重。
“林恳,你对妈妈真好。”
“妈妈,你对我更好。”
你预言的所有不好,都可能慢慢地,一一成真。
拜托你,作为你人生最灵验的预言家,不要预言得那么糟。
那个拿光鸡蛋的自私姑娘,也未必没有普通人的良善。
韩玉乐荐自《健康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