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红 甘昕
红安县思源实验学校以“崇礼仪、乐学习、懂感恩、显个性、善合作”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为德育主线,以“爱”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涵,构建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逐步形成了思源特色德育模式。
德育工作系列化,落实“三位一体”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学校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学、做、管、评、导五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修养。一是编写德育校本教材《思源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手册》,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手册,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二是通过主题班会、寝室内务整理培训、文明行为训导等引导学生将行为规范内化为实际行动。三是通过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全日制跟踪指导、生活教师全程陪护、校园監督岗及时纠察,强化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四是通过班级量化评比、寝室个性化命名、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激励学生自我教育。五是多途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学生参观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参观科技馆,体验科技神奇;走进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等。学校以家长学校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通过实地家访、电话、微信、QQ,每学期的家长会、每周一张家校联系卡等,与家长建立立体化沟通。学校还加强校园网和校长信箱建设,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询问育子困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挖掘红色资源育人,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每年清明节组织一次祭扫英烈活动,感受先辈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组织老红军讲述先烈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围绕“读红色经典,颂红色诗词”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比赛和讲故事比赛活动,学生生动讲述红军故事,升华对革命先辈的理解与热爱;组织高年级学生撰写红军故事读书笔记,抒写自己的感动和理想;举办“革命歌曲”歌咏比赛、“我当小小歌唱家”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学校还打造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爱的教育”学校典范。一是通过“言爱广场”“博爱”雕塑等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爱的氛围。二是开展亲情关爱行动。面对特殊学生群体,学校积极开展“亲情关爱行动”:在充分利用教育惠民政策外,每学期帮扶、关爱一批留守或贫困学生;建立亲情电话室,每周为留守学生开放一次与监护人的亲情热线电话,实现“亲情有弥补”;每月召开一次寄宿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情感动态,实现“思想有关心”;督促留守学生每月给监护人写一封亲情书信,实现“情感有沟通”;依托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活动,为学生解决心理障碍,实现“心灵有呵护”。在爱的教育引领下,思源学校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真诚友善的良好氛围。
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以课堂为阵地,以推行“共生课堂”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日常管理中采用个人积分晋级、班级量化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开展第二课堂,组建阳光英语、快乐足球、文雅书法等学生社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每学期组织一次书法、绘画、演讲、听写、经典诵读比赛,每天开展“一诗一文一句”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阅读护照”升级认定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团结友爱、释放个性。
(作者单位:黄冈市红安县思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