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污染物防控措施

2019-11-19 09:42黄银春梁时军谢怡卿王素华
绿色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建议

黄银春 梁时军 谢怡卿 王素华

摘要:根据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全面分析了南充市空气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十三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污染物防控措施。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十三五”规划;建议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4-0081-04

1引言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27~106°58、北纬30°35~31°51之间。南充辖区内南北跨度为165km,东西跨度为143km,其相对地理位置东临达州市,南接广安市,西连遂宁、绵阳两市,北部与广元、巴中两市相毗邻,在西南总体地理位置中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连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十二五”期间,南充市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生产绿色转型,努力传播生态文化,不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区域环境持续改善,环境安全日益增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5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5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期,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结合四川省和南充市在“十三五”时期环保的主要思路和生态文明总体要求,解决制约南充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正确辨识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实现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和促进,推动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经济体系的创建,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为打造宜居、绿色、美丽、先进的城市,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大气污染防治主要要求

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南充市2020年相比2015年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1.30%。南充市2016年PM25濃度位于全省第五位。因此,南充市应将PM25浓度五年下降21.30%作为近期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目标,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争取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空气质量达标。

根据《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南充市需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空气质量达标。自2012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后市民对南充市空气质量关注度和达标的期望不断增加,尽早达标也成为提升南充宜居城市水平,保障人体健康的迫切要求。

3南充市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状况

3.1南充市近年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南充市2014~2017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SO2、NO2、PM25及PM10的年均浓度如表1所示。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相比,SO2及NO2达标,而2014年PM26及PMl。分别超标0.50和1.0倍,2015年PM10和PM25分别超标0.26倍和0.65倍,2016年PM10和PM25分别超标0.13倍和0.56倍,2017年PM,。和PM25分别超标0.03倍和0.31倍。由此可见,南充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呈现出逐年降低趋势,到2017年PMl。已接近达标限值,PM25浓度较前几年也有较大降低。

3.2首要污染物

2017年,南充市全年优良天数276d,达标率为75.4%;其中优74d,占全年有效天数的20.2%;良202d,占55.2%;轻度污染80d,占21.8%;中度污染7d,占2%;重度污染3d.占0.8%;严重污染O d。其中,优良天数(一级天数、二级天数)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南充市委>西山风景区一高坪区监测站>市环境监测站一南充炼油厂>嘉陵区环保局,重污染天数(五级天数)分别依次出现1d、O d、1d、O d、1d、O d。

南充市2017年各站点首要污染物天数统计如表2所示。整体上,各站点均是PM25和O3污染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污染。可见,南充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PM25污染,臭氧污染也日益凸显。

表3展示了2015~2017年的首要污染物天数。由表3可以看出,O2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19d上升至2017年的112d。2017年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近3年最少,2017年PM25污染天数相比2016年有明显降低。2015年PM10位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近3年最多,2017年PM10污染天数相比2016年有所增加。

3.3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年际变化特征

图1展示了SO2、NO2、PM10从2006~2017年的年均值变化特征。由图可以看出,近12年间,SO2质量浓度显著下降,且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对NO2而言,近11年变化平缓,介于20~40肛g/m8间;PM10近11年间波动较大,2008~2012年间均稳定在60ug/m3左右,随后显著上升,从2014年起逐年下降。

4“十三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1面临挑战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充市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承接产业转移的加速期、区域突破的攻坚期、政策叠加效应的释放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一心,紧紧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经济社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因发展快速,南充市的空气质量超标较为严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改善空气质量,最终实现达标。此后,南充市经济发展将主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16~2020年是南充市全面实现小康的决胜阶段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南充市经济将在转型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0亿元。2020年之后,南充市经济增速放缓,全面进入优化发展阶段,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作为重点目标。

“十三五”时期,南充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大,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短期内以化工、建材、冶金等为主的重化工业仍占较大比重;粗放低效的空间开发模式仍然存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压力仍将持续;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期盼迫切,环境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环境治理难度日益增大,持续稳定的环境保护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4.2面临的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建设,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动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南充市是国省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是西南与西北沟通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面临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为南充市加快动力切换、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空间。从全省层面看,省委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着力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蓉京高铁,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新兴增长极,为南充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南充市层面看,经过近年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和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镇化空间较大,开放合作前景广阔,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科教文卫实力雄厚,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为集聚和释放发展动能、化基础优势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4.3环境空气质量预测

空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影响投资环境,成为了制约南充市打造川东北核心城市的战略发展策略。根据“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绿色惠民,大力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将南充市打造成为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

从大气污染物浓度来看,南充市环境空氣质量有待提高。表4中列出了2015年和2016年污染物监测浓度,其中颗粒物浓度PM10和PM25浓度严重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且对NO2也接近浓度限值,可以预见到2025年时NO2、O3、PM10和PM26浓度超标方面都将面临严峻压力。

5南充市空气质量达标战略方向

5.1重点控制PM25污染

2016年南充市PM25年均浓度为54.7ug/m3超出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年平均浓度标准56%,污染形势严峻。PM25有一次的排放也有二次的生成,根据源解析及模型模拟结果、生物质燃烧、扬尘、燃煤以及机动车是南充市PM25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多污染源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PM25浓度。

5.2持续加强PM10治理

2016年南充市PM10年均浓度为79.3ug/m2,超出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年平均浓度标准13%。扬尘源是PM10的主要来源。目前,南充市仍存在扬尘源统计数据匮乏、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使PM10浓度达标、环境空气持续改善,必须加强对PM10的治理。

5.3密切监控O3污染态势

O3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同时还会使大气氧化性增强。SO2、NO2等一次污染物经氧化后生成硫酸盐、硝酸盐等气溶胶细粒子,是PM25的主要组分。通过对O3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其地理分布特点是郊区重于城市,夏季重于秋冬季,与PM25的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大致相反。O2为二次污染物,其生成受各种一次污染物影响较大,难以作出针对性控制。目前只能通过控制一次污染物排放抑制O3生成。通过监测数据了发现,南充市已经凸显了臭氧污染现象,所以,应密切监控O2浓度变化情况。

5.4保持SO2、NO2浓度平稳下降

2016年,南充市SO2和NO2的年平均浓度为11.9ug/m3及28.3ug/m3,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标准。SO2、NO2为PM25的重要前体物,其浓度持续下降对PM2.5治理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应继续采取措施,保持南充市SO2、NO2污染持续平稳改善。

5.5周边区域联防联控

川东北城市群发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大步向前的同时,也产生了区域性的复合污染。城市间污染物的相互输送,为空气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周边城市重点工业源排放的SO2、NO2通过高空长距离输送,对南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南充市不但要做好市内污染源的削减工作,更要与周边地区密切沟通、积极协调、通力合作,在环境空气治理工作上做到联防联控,携手共治。

6主要措施建议

为全面提高南充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南充社会经济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解决大气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四川”,南充市将以超标严重、健康危害极大的PM25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实施空气质量达标战略。综合考虑南充市经济发展特点和大气污染状况,南充市空气质量达标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通过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污染减排等手段,逐步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控制;②针对SO2、NOx、PM、VOCs等大气污染物,推进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协同减排、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③综合整治颗粒物污染,重点控制扬尘源及生物质燃烧源;④继续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实施重点行业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稳定运行。

6.1深化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

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十分突出,研究表明,南充市城区城市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对TSP、PM25、PM10的来源贡献率均最大,达到95%以上,所以控制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是解决南充市颗粒物污染的关键。此外,餐饮油烟污染、秸秆焚烧等面源排放都对城市PM25浓度有一定贡献,应加强管理。

6.2深化锅炉综合整治,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进一步加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禁止燃用煤、重油、木柴、水煤浆等高污染燃料。综合运用燃料清洁化、热电联供和集中供热建设等措施,推进小型工业锅炉更新替代;全面实施大中型工业锅炉高效脱硫除尘、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烟气脱硝改造等控制措施。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得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市禁止新建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的锅炉,新建的以生物质成型燃料或生物质气为燃料的锅炉必须安装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71-2014)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鼓励新建燃天然气锅炉安装低氮燃烧措施,减少NOx排放。

依托地域资源特色,在仪陇县、嘉陵区、顺庆区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升天然气在全市能源利用中所占的比例;南充市水资源系嘉陵江干流及其流域100多条大小溪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00万kW,可开发容量为106万kW。因此可在南充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水电、天然气和页岩气等清洁能源。

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供给侧改革,严格管控煤炭新增产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经济,逐步提高天然气、页岩气消费比重。在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站场等规划建设分布式能源点。加快发展水能,加快建设天然气、页岩气分布式能源以及煤层气抽采利用和地热能利用等新能源项目。

6.3深化重点行业污染减排

6.3.1大力推进砖瓦行业污染治理

大力齐展砖瓦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以“提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为重点,认真执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全面开展砖瓦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基础调查工作,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对所有砖瓦生产企业组织人员逐一到厂,全面准确登记企业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生产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审批手续、环保治理设施配置及运行情况等,确保无遗漏。所有烧结砖瓦企业应安装脱硫、除尘设施,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砖瓦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对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实施限期、限产和停产治理。

6.3.2加强其他行业大气污染治理

以南充云丰水泥有限公司、南充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为重点,加强水泥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原料破碎、生产、运输、装卸等环节严格落实抑尘措施,有效控制粉尘无组织排放。

以四川通产华晶玻璃有限公司为重点,推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排放达标改造工程,加强现有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6.4强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工业VOCs来源众多、组分复杂,四川省对VOCs污染控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排放基数不清、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控制需求日益迫切的严峻形势下,在第一阶段主要完成VOCs排放摸底调查,建立南充市VOCs排放清单;完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管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台账管理。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申报登记和环境统计制度,对企业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消耗、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信息进行登记。从排放量大的化工、包装印刷、机械涂装等重点行业人手,开展VOCs的全过程污染防控。建立重点企业VOCs污染排放在线监控体系,确保达标排放。

6.5严格节能环保准入

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遏制重复建设。把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施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严格控制砖瓦、平板玻璃、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人条件的高污染项目。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替代。

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建材、冶炼、造纸、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以砖瓦等行业为重点,对达不到环保标准要求的小型工业企业实施关停。

6.6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

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四川行动计划,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优化提升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等支柱产业;壮大发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载能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构建绿色化、信息化、集群化、智能化的现代工业体系。此外,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嘉陵江为纽带,以阆中古城为龙头,创办嘉陵江国际文化旅游节,整体包装营销南充旅游品牌。大力实施“旅游+”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到2020年,把旅游業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550亿元以上,旅游收入增长幅度、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者人均消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城市主题功能区划,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与规模。构筑以城镇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的产业空间格局,着力打造化工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有机食品产业园4个专业特色园,加强综合产业发展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

6.7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

灰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同时,机动车大多数行驶在城市中的人口密集区,排气中的CO、NOx、PM25、VOCs直接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严控机动车污染,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至2015年底,南充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748329辆(包括摩托车的数量)。机动车污染防治必须从“车一油一路一管”4个方面同时入手。加强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油品监管、优化交通系统,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同时,也应该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尽快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排放调查,掌握工程、农业机械、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排放状况,大力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控制。

6.8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

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摸清排放状况,建立移动源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台账。严控不达标机械的销售和采购。全面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测执法能力建设。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品的供应保障和监督执法。加快淘汰高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采取经济补偿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高排放机械提前淘汰。开展港口、码头、装卸站的专项整治,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开展港口油气回收治理、干散货码头粉尘专项治理。

7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5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5年,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并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和促进,推动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经济体系的创建,使南充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为打造宜居、绿色、美丽、先进的城市,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十三五规划建议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