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意大利学前课程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2019-11-19 02:25余杨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8期

摘  要: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和瑞吉欧课程模式作为意大利典型的两种学前课程模式,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两者也存在鲜明的不同之处。因此,本研究通过梳理意大利两种学前课程模式,分析并归纳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和瑞吉欧课程模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组织与实施三方面的特点,为我国学前课程设置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学前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

作者简介:余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4-0118-03

意大利诞生了两个影响深远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与瑞吉欧课程模式。我国研究者认为,分析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与瑞吉欧课程模式有助于加强对意大利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意大利学前课程的基本目标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基本目标。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是从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其二是基于社会的角度,旨在建设新社会。因为蒙台梭利希望通过教育推动儿童发展,培养新人,从而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这两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人类,从而建立新的理想社会。

2.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基本目标。作为“后现代课程模式”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典型代表,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现了表现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辩证统一,具有三个特点:

(1)全面性。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瑞吉欧的课程目标是多样化、全面性的。也就是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2)个性化。瑞吉欧教育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儿童需要、兴趣和能力差异的尊重。而瑞吉欧课程所强调的弹性计划就是目标个性化的体现,即教师预先设定总的教育目标,然后根据对儿童的观察,制订弹性的、随儿童需要可以做出调整的具体活动目标。

(3)形成性。瑞吉欧课程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强调课程目标的过程性,即课程目标不是教师预先确定不变的,而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组织、转换,以便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意大利学前课程的主要内容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蒙台梭利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其中包括感觉教育、实际生活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教育以及艺术教育。

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感官练习;实际生活教育主要包括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等,旨在培养儿童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意志力、独立性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语言教育包括口头语言教育和书面语言教育,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数学教育则是让儿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自然教育可以唤醒儿童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逐渐发展儿童对色彩、线条、节奏等的感知能力,同时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2.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瑞吉欧强调课程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动态性。所以,瑞吉欧教育中三分之一的课程是确定的,其他课程内容围绕儿童展开:

(1)來自于儿童和教师的兴趣。课程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弹性课程,该内容的选择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要,另一方面考虑教师的选择和设计。

(2)来自于儿童的主动探索活动。瑞吉欧教师相信儿童能够主动地、合作地探索,从而获得“一百种主客观经验”。因此,教师鼓励儿童自主探索活动,并通过观察儿童,选择适宜的、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课程内容。

(3)来自于儿童周围的环境。通过强调本国、本社区的文化特色,将课程放在大的环境中进行,使儿童的生活经验、周围环境及幼儿园课程紧密联系。

三、意大利学前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蒙台梭利教育的课程实施。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的课程实施由以下要素构成:

(1)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敏感期与有吸引力的心灵,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应当有秩序、有规律,是自由的、真实的、安全的、实用的,同时是具有吸引力和美感的。

(2)导师。蒙台梭利把“教师”称为“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对儿童进行观察、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估,以及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支持和干预。

(3)教具。蒙台梭利儿童之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就是教具,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为日常生活训练、感官训练、知识性训练和文化艺术训练所准备的。儿童通过自主操作这些教具感知相应的刺激,从而得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4)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儿童之家”的教育活动主要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集体教育活动主张借助主题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形式,可在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生活区和文化艺术区中进行。而个别教育活动则主要通过“自由选择工作”的形式进行,教师在不过度干预幼儿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对儿童进行个别指导。

2.瑞吉欧教育的课程实施。在瑞吉欧教育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儿童在精心创设的环境里采取“项目工作”或者“项目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强调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区的共同合作。具体而言,瑞吉欧的课程实施包含四部分:

(1)环境。瑞吉欧教育认为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任老师,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课程、建构知识,因为每一个学校环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满足不同幼儿、家长、教师的需要。

(2)教师。教师担任的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倾听”,即倾听儿童的言语,观察他们的行为方式。[4]在此基础上,教师还承担着合作者、指导者、联系者的角色,帮助儿童进行自主探究以实现自我发展。

(3)项目活动。瑞吉欧的教师主要采取“项目工作”或“项目活动”的方式开展课程,即儿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围绕某个“课题”,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研究、讨论,从而理解并建构知识。

(4)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合作。在瑞吉欧学校,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被看作为一个整体,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因此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就变成一个整体,以便充分整合和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童的发展。

四、意大利学前课程设置的启示

作为意大利学前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和瑞吉欧课程模式一直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模仿、学习。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不同,意大利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地应用于我国的幼儿园中,但意大利学前教育课程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有借鉴意义。

1.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创设环境。在进行学前课程设置时,创设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蒙台梭利课程模式非常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因为它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内在潜力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瑞吉欧课程模式中,环境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课程是在环境中生成的。如果幼儿园营造的良好环境激发儿童的兴趣,就可能以此开展一个项目活动。同样,如果开展某个项目活动需要特定的环境作为支撑,教师和幼儿便可以创设相应环境。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支持课程的顺利实施,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对儿童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蒙台梭利和瑞吉欧的环境设计理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儿童的实际发展需要、兴趣和年龄特点,创设适合他们的环境;其二,创设环境时应强调开放性、互动性,幼儿园的环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产生互动的容器,教师和儿童可以根据需要参与环境创设,并引导儿童与环境积极互动;其三,课程设置时也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的生命,从而培养儿童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2.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强调整合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一直是意大利学前课程设置的一个特色。在蒙台梭利学校,会话活动也起到整合的作用。例如,打扫完房间后需要运用语言向教师或者家长讲述。这类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实际生活能力,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实现生活与语言的整合。而瑞吉欧课程没有详细规定的内容,而是强调将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相结合,提倡将各学科内容融合于项目活动中。这些对我国学前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纲要中,国家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的课程应该被狭义地、片面地理解为分科课程。在以往的分科课程中,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往往是独立的、零散的、割裂的。这种分科课程存在重教轻学、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甚至有过于重视幼儿智力培养而忽视其品德及个性塑造的倾向。

我们必须确立培养“完整的儿童”的观念。我国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内容其实是相互渗透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共同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教工作者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分科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幼儿园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观念。意大利课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以便与幼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在“儿童之家”里,儿童在教育活动中专注工作,而教师则默默观察,做一个有力的推动者。瑞吉欧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情境里也充当不同的角色,不仅是儿童的伙伴、支持者、记录者,也是课程理论的研究者。

在我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学前领域的重视,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学前课程的实施、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幼儿教师应摒弃以往教育中的权威意识,应当学会转变角色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突出职业“专业化”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扮演观察者、指导者、记录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一方面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并深刻理解当前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专业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方法,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多样化角色的转变。

4.幼儿园应加强“家—园—社区”合作。在意大利学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家长与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蒙台梭利课程提倡教师间相互合作和交流,还把家长、社会中的一些资源也吸纳到幼教工作中,为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提供支持。而瑞吉欧课程也非常重视多方参与,他们提倡幼儿园、社区、社会三种环境相融合的理念。但实际上,我国幼儿园“家—园—社区”的合作还不够深入,一方面表现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不够统一,从而使学前教育难以产生持续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家—园—社区”合作互动的重要性逐渐被家长和教师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形式单一等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好社区教育资源以支持幼儿园课程实施。

因此,借鉴意大利学前课程的经验,我国幼儿园可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加大并扩宽“家—园—社区”三方合作互动的力度和广度。幼儿园应当主动加强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将家长和社区的资源纳入课程内容,而社区也应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家—园—社区”应协力共进,逐步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陈时见,何茜.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何媛,张丽莉.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3,(2):64.

[4] 廖唐兰,成云.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的启示——《有吸收力的心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5):128-132.

[5] 徐慧.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考察和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