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运城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凤还巢”计划,把“凤还巢”计划与建设“大运城”人才强市战略有机融合,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万荣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凤还巢”计划,在“凤还巢”计划的落实中树立“大人才观”,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制定在外人才回归计划,搭建返乡人才创业平台,落实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在外创业务工人员中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到万荣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来。通过抓好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把在外创业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与人才强县计划紧密结合,让县内外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加快了把万荣名县建设成发展的强县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人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美好前景。万荣县结合8.21万在外创业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着手,转变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形成了全新的“大人才观”。
既注重学历文凭,又注重创业实绩。把认可人才的眼光聚焦到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创业人才”,诚信经营、行业领军的“行业人才”,眼光独到、投资成功的“资本人才”身上。改革开放四十年,大批的万荣人走出去创业,防水建材企业走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古建修造队为国内外多所建筑进行建设和修复,酒店餐饮企业在北京、西宁、昆明等城市遍地开花,稀土永磁产业做到了亚洲领先。创业注重实绩,成才不唯文凭。
既注重职称职级,又注重创新效益。把吸引人才的重点集中到刻苦攻关、钻研获奖的“科技人才”,颠覆常规、追求实用的“专利人才”,对接世界、思维超前的“创新人才”身上。万荣人敢想敢干、思维超前,拥有全国唯一的农民身份“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王衡、12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者王彦泽、把IT推广产业做到全球40多个国家的上海“德必集团”老总贾博,在国内小有名气。创新思维超前,人才不论出身。
既注重学术成果,又注重社会效应。把在外人才的概念延伸到致富思源、回馈家乡的“慈善人才”,弘扬文化、化雨育人的“国学人才”,富而思进、结对扶贫的“领军人才”身上。在北京主做食品的三益源老总李汉生充分运用万荣文化名县的“文化自信”,回乡创办三益书院,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三益文化;南张月嫂薛秀娟,发挥争强好胜万荣人的“精神优势”,带动周边县市400余名月嫂在京就业,激励她们不断学习,成为了北京人心中高端大气的“万荣阿姨”;河北万促会的孙贵峰,展示了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德善潜质”,带动家乡40余人外出就业,逢年过年看望本村老人。提高社会影响,人才不凭头衔。
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是万荣重要的发展力量,是扩大万荣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更是万荣重要的人才资源和发展资源,万荣围绕“凤还巢”计划的核心要义,通过“抓两头”,推动外出务工就业,吸引返乡创业兴业;“带中间”,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实施关心关爱,打通外出成才的渠道,架起人才回归的桥梁。
推动劳动者外出就业,在创业中育才成才,储备人才。一是培训万荣技能,打造“万荣工匠”。万荣技师学院运用“山西省重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防水外加剂“国家级重点技能专业”两大金字招牌,培育众多技能人才,由“劳务输出”提升到“技能输出”;二是发挥万荣优势,打出“万荣品牌”。在万荣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防水、古建、小吃、酒店、月嫂五大行业中打出“万荣人”劳务品牌,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劳务基地,搭建供需平台,用品牌占据市场;三是推崇万荣精神,擦亮“万荣名片”。7月在北京成立的“齐家万荣”公司,以“齐天下之家,兴万家之荣”为理念,叫响了“诚信快乐万荣人,乐善好胜万荣工”的口号,在推进万荣“文化名县”转化为“务工强县”的步伐上,发挥了带头作用。
构建关心关爱服务体系,在沟通中识才辨才,选聘人才。一是建立各类在外组织,让在外人才“挂号报到”。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较集中的22个省会以上城市建立了万荣人自我服务、沟通亲情的互助组织和党组织69个,发现和聚集在外人才;二是构建家乡服务体系,解除外出人员“后顾之忧”。县、乡、村建立了关心关爱三级服务体系,办理从日间照料、土地代耕、上学就医养老到保洁清扫、看家护院等各类关心关爱服务8700余件,让在外人员放心创业成才;三是选聘万荣发展顾问,为推动发展“献计献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聘请23位有影响的发展顾问,助力万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在发展中荐才用才,回归人才。一是提供优良环境,形成人才回归的洼地。充分运用万荣县“外加剂出口创汇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材化工园区整体环评达标”等硬环境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软环境,吸引返乡创业;二是推进优化服务,搭建人才创业的摇篮。制定并推行在外人员外出就业、返乡考察、家乡关爱、回乡创业、法律维权、事务代办和关心家乡“七项服务流程”,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人才回归的沃土。落实“凤还巢”企业孵化三十一条、创新社会治理“法律护航”四十条等优惠政策,让返乡创业者享受实在、实惠的服务。2018年,万荣县共吸引规模以上企业11个。
在认识提高、服务到位的基础上,让在外人员有能力、有条件、有政策、有保障地放心回乡投资创业,使之成为万荣“发展的强县”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建好平台筑好巢,以具体、实在的措施,为建设人才强县、落实“创新驱动”贡献力量。
创新载体,实施五项工程。通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省委、省政府“晋商晋才回乡创新创业工程”,市委、市政府“运商运才能人返乡创业工程”等政策和发展导向,吸引人才返乡,创新五大载体:一是乡村振兴引领工程。吸引86名在外能人通过换届选举回村担任“两委主干”,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与动力;二是优秀人才回归工程。发挥万荣在外组织和在外企业家眼界宽、交际广、识人准的优势,定期定向为万荣发展推荐并引进各方面优秀实用人才620余名;三是美丽乡村领建工程。号召在外成功人士致富不忘家乡,为美丽乡村建设修桥铺路,提升品位,捐资捐物5000余万,村史留名;四是劳务协作帮带工程。鼓励在外企业通过劳务协作、老乡介绍、亲朋帮带1400余人,吸引更多的万荣劳动力外出就业,打拼创业,致富成才;五是脱贫攻坚结对工程。28个在外万荣企业和省市万荣在外组织与26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送来资金项目,建设扶贫车间,引导外出就业,稳定脱贫,同奔小康。
突出重点,建好五大平台。大力引进化工建材、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现代信息技术、金融、文化旅游、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的人才“还巢”创业,建好五大平台:一是返乡创业园,以荣河化工园、皇甫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二是创新孵化器,以电商“双创”孵化基地、快递物流“双创”孵化、香江孵化基地为模板;三是人才工作站,以王衡、王彦泽、王琴、董清飞、王民等万荣人才或由万荣在外组织推荐的专家,领衔牵头建设防水、新能源、外加剂、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专家工作站;四是文化传习所,以三益书院、方山书院、八龙文化、史秉有画室、万荣现有的国家或省级非遗项目为依托;五是实训研学基地,在县医院、中小学、技师学院、果业中心、香菇基地等对接万荣人才或由万荣在外人士引进人才建立基地。
近来,蒲县启动首届“蒲子名匠”评选工作,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方面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根据乡土人才的技能含金量、致富带动力、社会贡献值和群众认可度,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专家评审和媒体公示等形式,评选“乡土专家”“文化名家”“科技创新人物”等“蒲子名匠”共20名。
将“蒲子名匠”纳入全县优秀人才信息库,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被评选为“蒲子名匠”的乡土人才,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发放“蒲子英才卡”,享受行政审批、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9大项18条优惠政策;优先参加教育培训、参与技能大赛和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羊依东)
统筹扶持,落实五种激励。参照并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运城行动计划》《中共万荣县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细则》(万发〔2018〕31号)、《万荣县引进高端人才暂行办法》(万发〔2018〕32号)等文件政策,对于在外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或推荐各类人才到万荣创业,落实五类激励保障措施:一是落地资金补助,包括:项目启动资助、园区供地优惠、贷款贴息支持、股改上市奖励、集中采购议价、科研经费资助、创新获奖奖补、研发平台资助等;二是专业人员配置,经县委、县政府认定的“五类平台”,分别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协议或临时服务,每个平台配备适合专业的研究生1—3名,本科生2—5名;三是工资薪酬补贴,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科研人员,根据贡献业绩,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薪酬补贴,根据企业需求由县委、县政府派到企业帮助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企业给予相应补贴;四是政治荣誉优先,对贡献突出的人才,除了当选“两委”干部外,可优先推荐为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吸收入党或授予各类荣誉称号;五是专业职称评聘,返乡人才评聘职称不受任职年限、学历、资历、外语、论文限制,根据用人需求,随到随评随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