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贸港背景下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
——以海南大学为例

2019-11-19 01:55郑坚铭
新东方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洋意识大学生

郑坚铭

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当今世界性争夺地域权益的斗争已经由陆地移向海洋。海上邻国与中国争夺海权日趋激烈,美日等国加紧在海上对中国的全面遏制,中国在海上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突出,中国的重大利益和重大关切已经转向海洋。以世纪交接为分界,中国的海洋政策进入新纪元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在海洋发展战略方面有较全面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将“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1世纪的海洋战略需要积淀丰富的海洋意识支撑,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推进我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具有重大意义。海南大学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对于推进海洋强国的建设以及实现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的实施

本文研究基于海南大学30个专业404份调查问卷,分析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海洋的关注程度,为高校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此次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采用问卷网发布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共计24题,形式为选择和判断,内容包括海洋基本常识、海洋意识概况、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利用四个部分;并根据电脑统计调查数据结果来分析高校学生海洋意识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总体海洋意识薄弱

自《中国青年报》于1998年国际海洋年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青年海洋意识薄弱后,国内各地区意识到对青年进行海洋相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门、图书出版部门等纷纷作出了相关调整。在时隔20多年之后我们针对海南大学的在读大学生进行了关于海洋意识的调查。海南是四面环海的海洋大省,经济和社会都体现浓厚的海洋特色。海南大学地处南海前哨,科研和教学工作都体现较强的海洋特色,理论上海南大学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应处于全国高校的较高水平。但我们调查发现,海南大学学生的海洋意识虽有所加强但结果仍不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33%为海洋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中,有70.79%的大学生能接受“21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的说法,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意识层面,有46.0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海洋一知半解,有15.84%认为自己对海洋很不了解。大学生对了解程度的自我判断一方面反映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对海洋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也直接与其海洋意识相关。常识性问题部分的正确率也从事实数据层面论证了这个观点:知道我国蓝色海洋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的同学只有51.23%,了解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最早提出时间的同学只有41.58%,能准确选择出“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直接证据”的同学只有52.72%。在海洋相关专业的同学达到33%占比的情况下,这样的正确率并不乐观。可见,同学们虽然能明白海洋是一种重要资源,但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对海洋的关注和了解却并不多,海洋意识仍然薄弱。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海洋意识教育、海洋基础知识普及方面的完成度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海洋主权意识强烈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有能力对海洋丰富而宝贵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随之而来造成了海洋领土归属权、开发权等的争端。中国海洋领土安全受到各种危害活动的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归属、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划界争端无法解决,如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被外国非法占领,在专属经济区内以及专属经济区上空针对中国的外国军事活动明显增多等等。调查结果显示,82.92%的大学生了解南海仲裁案及所谓“最终裁决”的内容,对南海仲裁案给予了关注;76.24%的大学生了解中国南海断续线(九段线)的权利主张,体现了他们对中国在南海权利主张的关注,且有84.65%的被调查者对我国南海断续线(九段线)的权利主张表示认同。这些数据体现了大学生对我国海洋主权相关时事热点或相关政策的关注与了解程度,不仅说明了大学生群体海洋主权意识强烈,也是大学生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但对于我国南海的岛屿被周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不同程度的侵占,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8个的现状,有48.51%的大学生表示没听说过或不太了解。这说明对于一些事实性的相关事件,大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详细,仍然需要学校、媒体等部门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去进一步改善。

(三)大学生海洋环保意识较强

中国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海洋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8年海洋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近10%。

76.98%的同学认为一国对海洋的利用程度、海洋权益(领海)的维护程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对各类海洋资源给予了关注。在石油、天然气、可燃冰,潮汐能、洋流,渔业资源,金属软泥,锰结核、砂矿,以及其他这六类资源中,关注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的人数最多,达260人,关注潮汐能、洋流的人数次之,达240人,可见大学生对于近代新开发的海洋资源更为关注。

当然,与开发随之而来的便是污染问题,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再加上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73.03%的大学生意识到了海洋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们认为海洋不仅是我们的,海洋更是子孙后代的,因此在合理开发的同时要注重污染的治理。

二、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可行性

大学生群体始终是我国建设的先锋力量,青年群体即代表着我国新时代建设的新面貌,又代表着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最高水平。且海洋事业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小项目,而是贯彻建设路线始终,通过长期努力长期建设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大建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治理海洋环境,解决海洋问题,提高海洋产业发展,将海洋事业提到国家发展部署的重要位置,就要走“青年路线”,依靠青年群众,将海洋事业的未来命运与当代青年相联系。要将海洋意识深入人心,首先要将海洋意识渗透到大学教育中去,与基础素质教育相结合,深刻理解海洋建设内涵,才能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建设海洋事业的接班人。当前,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陆互动必然扩大到环南海国家和地区,促成南海海洋共同体构建,并形成新的互动模式,对南海治理可能产生深远影响。与国内其他自贸区不同,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能会改变南海治理模式,催生新的治理模式,有着重大的地缘政治经济意义。

(一)大学生对海洋教育接受度良好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海洋的重要性已经被多数大学生意识到,如70.79%的大学生赞成在多元化的当今,海洋正越来越重要,21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更可观的数据是97.0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海洋教育,赞同海洋权益的维护程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大学生占比达到76.98%。以上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海洋重要性的接受度良好,这是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重要条件。问卷结果显示,海南大学被调查学生认识到自身海洋相关知识的不足,这反映了开展海洋教育的需求。在海洋相关专业学生占33%的情况下,只有4.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海洋相关领域知识非常了解。在问卷的相关知识调查部分,也显示了被调查者们对海洋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不足,但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会通过新闻等渠道增进对海洋事业的了解程度。

大部分学生在承认自身了解不足时,表现出对海洋事业的明显兴趣,被调查者兴趣的倾向可为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被调查者希望了解到的海洋知识依次为海洋资源(62.87%)、海洋科学(61.88%)、海洋管理(54.95%)、海洋工程与技术(43.56%)、海洋军事(38.86%),可以看出被调查大学生对海洋多方面知识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兴趣。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他们对相关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依次为海洋科学(44.8%)、海洋管理(44.3%)、海洋生物与资源环境(40.59%)、海洋工程与技术(32.67%)、军事海洋学(31.68%)、海洋法学(25.74%),可以明显看出海南大学大学生对相关课程明显呈现出自然科学性、实用性的倾向。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投身海洋事业建设保持积极态度,愿意从事与海洋有关行业工作的被调查大学生占比达到60.64%。因此,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改进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将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海洋开发的事业中来。

(二)中国高等院校海洋教育发展迅速

高等院校海洋教育一方面是培养海洋人才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是普及海洋知识的平台,二者皆为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提供了契机。在海洋专业教育方面,海洋是多学科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海洋测绘、海洋地理学、海洋机电装备与仪器、海洋能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自然学科,还有海洋社会、法律、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至2016年,我国开展海洋教育与研究的高等院所中,开设本科类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共计有140余家,开设博士生教育的学校有20多家。中国高等院校近年来在海洋教育方面纵向上不断完善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深度和质量,横向上不断拓宽海洋教育相关学科,如开展了海洋管理、海洋法律、海洋经济等人文社科类课程,打破了原先重自然科学类海洋教育的局面。

在海洋通识教育方面,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多通过开展讲座、网课、图书资源等形式来进行普及。这些形式虽在普及效果等方面有待提高,但前期这些形式在院校中的落实为后期继续发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师资、制度、经验等基础条件。在将来,高等院校可通过跨专业交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海洋教育授课方式等举措,不断提高海洋通识教育的普及程度与授课效果。

(三)海洋强国海洋意识教育的成功先例

海洋强国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公众和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育,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开展公众海洋意识教育,并形成了许多成熟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提升公众和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成立的卓越海洋科学教育网,向公众、大学生以及海洋科研人员提供海洋知识的教育服务,推广和普及海洋知识。该平台已经成功运行多年,还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分支机构不断扩张,在美国海洋知识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识到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国民海洋教育上升为国家海洋战略”。日本《海洋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了海洋意识教育的内容,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海洋意识教育的方向、场所和基本路径。这些海洋强国通过海洋意识教育,显著提高了公众和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从海洋强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公众的海洋意识水平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尤其对于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效果更为显著。通过设置海洋课程,鼓励成果转换,号召大学生参与海洋意识培育都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

三、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途径

我国是陆地大国,重陆轻海、重农轻商的思想自古延续了几千年,潜移默化中造成了人们对海洋文化的淡漠。加上我国对海洋教育的重视不足,其发展也一直较为缓慢,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社会教育中,海洋相关教育的力度都不足。在中小学教育中,海洋知识凤毛麟角,到了高等教育,除了海洋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接触到海洋教育外,其他专业学生依然少有接触机会。部分学校开展海洋相关选修课、举办海洋相关讲座,但是海洋意识薄弱的学生从这些非必修课形式中接受到的海洋教育质量并不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完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途径:

(一)设置海洋课程,培植海洋意识

科学化系统化的海洋教育体系是培养优秀海洋人才的前提。高等教育中海洋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没有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设置海洋教育的相关课程。此次调查研究表明,有62.1%的同学所在学院并没有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海洋知识教育课程,而其中有34.3%的同学所在学院完全没有涉及海洋知识课程。这无疑给我国的海洋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丰富大学海洋高等教育课程成为当前重大课题之一。我国有丰富的海洋研究成果,为高等教育开设海洋课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关于学校开设海洋教育的途径,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依次是开设公选课(36.4%),开设限选课(34.9%),开设必修课(15%),在思政类课程中设置专门课(10.6%),完全没必要开设(3.1%),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开设海洋教育以课程学习为主,并以一种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学生,由学生自行选择。要结合高校实际,设置更为科学、丰富和系统化的海洋课程,将海洋意识教育纳入高校学生基础知识教育的范畴,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海洋意识教育的内容,并根据专业情况开设更多的限选和公选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海洋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参与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路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

(二)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海洋教育

加强各级政府对海洋教育的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大力发展海洋教育特别是海洋高等教育,为加快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努力协调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共同完善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在普及学生海洋知识、提高学生海洋意识方面,在应由哪一机构承担这一责任的问题上,59.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承担这一责任,25.5%的学生认为应政府承担,而剩余15.3%的学生认为是家庭。由此可见,学校和政府在提高学生海洋意识方面,在人们心中占到了极大的比重。根据国家和海南省海洋人才发展战略的要求①依据《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在海洋意识教育中应当发挥的主体责任,明确要求和帮助高校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并加强海洋意识宣传力度,进一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推动海洋人才培养和海洋科技创新。例如,为加快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海南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以函签的方式签订协议,决定共同支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设,就是政府支持和加强海洋意识培育的体现。

(三)更新海洋观念,重视海洋人才

与蓬勃发展的海洋产业相比,各级海洋人才的供给相对匮乏,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是海洋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6.0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海洋一知半解,有15.84%的认为自己对海洋很不了解,二者相加几乎占总数60%以上的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如果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对海洋知识一知半解,不可能投身到海洋强国战略建设中去,不可能成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和依靠力量。人才是21世纪最大的生产力,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一支具有丰富海洋意识和海洋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创造和聚集一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海洋人才队伍。国家重视海洋人才是促进海洋人才培育的前提,也是大学生主动学习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的原动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国家海洋事业的建设发展,才能有效推进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海洋意识的教育和扶植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在对海洋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合理使用现有的海洋人才,提高海洋人才的待遇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

猜你喜欢
海洋意识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方丽洪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强化“四种意识”提升“四种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