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生物教学策略建构机制

2019-11-18 02:24刘瑞杰
祖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策略

刘瑞杰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推进,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得他们能够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且还能够很好的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思维导图的生物教学策略建构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   生物   教学策略   建构机制

新课改中明确的提出,要改革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模仿和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深入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就当前情况来看,思维导图逐渐的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并且在生物教学中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建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一、思维导图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被人们称之为脑图,是在放射性思维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可以将其理解为每个人都具备的有涵盖放射性思考和神经生理所引发的一种参与互动学习的思维模式。此外,还有学者觉得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发散性思维学习功能[1]。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具备着焦点分布在大脑中央图形上、核心主体呈放射状分布等特点。将其合理的应用至教学实践中,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并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首先就是深化生物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地位非常的被动。而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则是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生物魅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其次就是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生物课程中包括了很多定义概念,课程内容处于理科和文科之間,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必定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意义。而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则是能够增强学生对各个章节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让他们清楚的明白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就生物教学来说,教师通常都是进行教材理论的教授,进而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逐渐的失去生物学习的信心。而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则是能够很好的化解生物教学刻板的形象,提升教学趣味性。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生物教学策略建构分析

(一)积极的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强化对思维导图的认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属于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这样很难有效的满足当前教育需求。所以必须得积极的进行改革,具体可以合理的构建思维导图教学机制,这样有助于很好的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例如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洋葱“这一材料不同部位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这样有助于他们整体性的把握这一知识点。

不过要想更好的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那首先就得清楚的认识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对其理解和认知绝对不能单方面,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出更为完善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例如S型曲线数量关系图以及DNA双螺旋结构模式图等,这些都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思维联系和拓展的结果,并且这也是思维导图的关键和重点。

(二)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生物概念,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掌握能够为接下来的生物重点和难点学习奠定基础。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生物概念的学习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来说非常的重要。在这种背景下,生物教师便可以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以此来为学生合理的介绍生物概念。例如在“蛋白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勾画蛋白质教学思维导图,通过其中的教学重点、关键以及方法等结构分支合理的带出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全面的了解氨基酸的种类以及蛋白质元素的组成等概念,最后在应用思维导图当作是知识构建进行课程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在生物生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生物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微观和宏观的生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这样能够将抽象化的生理知识转变的形象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3]。例如在“神经调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便可以将其中所涉及到的神经调节、神经传导以及条件反射等内容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和讨论环节、互动环节以及教师讲授等有效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围绕着教材合理的引入反射弧结构知识点的课件,通过各种方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在课程结束前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来总结兴奋传递、反射弧等模块知识,以此来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生物实验课设计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生物教学应该积极的开展课堂探究性学习,并且还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以及参与实验的机会[4]。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便可以在整个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渗透思维导图,以生动形象的导图来呈现实验课堂的重点,分布图解分裂期的细胞特征和图像,同时指导学生绘制分裂中期的图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图像进行纠错和观察,最后再进行检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有丝分裂”知识点的总结思维导图构架绘制,这样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进而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更好的提升。

(五)在生物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生物学习绝对不能只是简单的往前看,同时还得及时的巩固和消化新课内容,并且合理的进行教学过程的总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要求学生对生物规律和概念进行简单的记忆,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学习掌握的方法只有死记硬背,这样对于学生整体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极为不利。而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课的优化,则是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网络,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基因的本质和表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图,并且在此基础上回答所学遗传相关物质的种类。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和提出几道相关的问题,使得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和图示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高校的生物课堂,为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做课堂笔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通常会因为课堂文字记录而占用大量的时间,而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并且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非常的缺乏,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5]。所以,思维导图不仅仅是教师能用,学生也应该将其当作是重要的学习工具,例如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堂记录,这样便会让学生有着更多的时间放在知识点的理解和课堂互动上,只需要应用图画、简单明了的文字以及相关符号等便能够将重要的知识点有效的衔接起来,这样学生记忆掌握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记录笔记中应用动画、颜色以及文字等元素,以此来进一步的增加生物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生物核心素养以及自学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课程是理科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要想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那就必须得积极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合理的应用高效性且趣味性的思维导图,以此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生物课堂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辅助工具,而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选用,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出生物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邱美.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科学思维建构的有效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19):186-186.

[2]李艳红.基于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概念建构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16,(6z):121-121.

[3]金鑫.基于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概念建构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32):429-430.

[4]冯珠.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11):288-289.

[5]于艳.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概念建构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4,(32):112-112.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策略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