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才工作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2019-11-18 21:40姚明
党课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才工作

〉〉〉〉〉姚明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才工作尤为重要和紧迫。作为地方人才工作者,我认为,做好人才工作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地方人才工作与国家战略的关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开展地方人才工作也需要大境界、大视野、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纵观国际风云,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18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些国家忙于分割抢运战后物资,而美国却实施了一个“阿尔索斯计划”,按照事先拟好的名单,从战后废墟、难民营、地下室中搜索、寻找,把1155万名人才陆续空运至美国,收获了最为宝贵的财富——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二战结束后美国共引进了2200多万名外国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等。正是这些人才成就了美国世界科技强国的霸主地位。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谁在人才上赢得主动,谁就会赢得未来。我们可以预见,越往后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并提出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定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要求。要以世界眼光来把握人才工作大势,着眼国家发展大局来谋划人才工作。要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来定位,做好地方人才工作,努力做到“为一域争光,为全域添彩”。

处理好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但一个地方的人才总是呈“金字塔”型结构,处于塔尖位置的高端人才总是少数,“塔尖”不尖的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更为稀缺,大力引进“高尖精缺”人才成了很多地方政府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人才的培育使用。事实上,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的生力军仍是处于“塔身”和“塔基”的大量现有本土人才。这就需要以识人的慧眼、用人的胆识,发掘、激励、用好现有本土人才,避免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情况。在这方面,作为重庆科教文卫大区的沙坪坝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引进产业高端人才的同时,注重发挥自身“教育、医疗、文化”三大品牌优势,加强现有本土人才的培育使用,出台了“沙磁名家、名师、名医扶持计划”和“沙磁工匠”计划,激励本土人才干事创业,巩固提升沙坪坝区作为重庆科教文卫大区的地位,进一步扩大优质丰厚的教育、医疗资源的影响力,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后备人才的关系

地方人才工作既要重当前和急需,也应着眼长远和未来。要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培养后备人才的关系,重视青年人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群体这个“源头活水”。阿里巴巴诞生在杭州而不是诞生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于是有了“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之问,引发不少人深思。个人认为,其中应该汲取的智慧之一,就是眼光应敏锐和长远,重视“草根创客”,重视人才战略储备,重视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引、留、用工作。重庆高校在校生逾百万,这是一支巨大的人才“潜力股”,里面或许有不少潜在的“马云”,需要立足一个“早”字好好经营。一是早介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加强供需对接,在高校学科设置上为地方、企业量身定制。二是早培育,从学生大二、大三开始,地方和企业就应开始做选好苗子、经常联系的工作,帮助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实习岗位、锻炼平台,让学生更早更好地了解地方、了解企业,增进与地方和企业的感情。三是早准备,为承接大学生做好充分的政策准备、岗位储备,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第一块土壤、第一缕阳光,浇好第一桶水。比如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建设好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导师”“人才信用贷”等。通过政策、平台、服务,待遇、事业、情感,让本地大学生尽可能留下来,外地大学生尽可能引进来,从而有利于改善地方人才结构、人口结构,增加地方未来发展的人口、人才红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的活力。

处理好引才、留才与用才的关系

人才引得来是第一步、是基础,留得住、用得好是目的、是关键。要发挥人才工作最大效益,这三者必须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在引才方面,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两厢情愿就是最优的。引进的人才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现实需要相适应,与人才需要的平台和岗位相匹配。不盲目追求“硬引入”,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实现人才“软着陆”。要坚持把最好的平台、最好的机会、最好的环境给最好的人才,打破对人才的种种束缚和不必要的“规矩”,让人才有充裕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良好的心情,专注于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给人才以充分的用人权、支配权、决策权,方便人才放手、放胆开展工作,坚决防止“叶公好龙”式的引才用才;突出人才引进的跟踪服务、工作服务、后续保障,坚决防止“前热后冷”现象,关注人才及其父母、子女在住房、入学、就医等方面的需求,建立一一对应的、以人才家庭为单位的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舒心、安心、顺心,充分感受一个地方尊才尚贤的人文环境和一个城市如家的温度。

猜你喜欢
人才工作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不工作,爽飞了?
毛遂自荐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