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州市委书记 王德佳
锦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把人才工作抓深入、抓具体、抓扎实,真正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振兴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锦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关键靠人才,关键在人才振兴。锦州市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进一步聚焦“高精尖缺”人才,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切实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锦州振兴发展实践中来,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一是继续深化人才发展关键领域改革。在管理机制上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推动人才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标准,逐步降低学历和职称限制,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等制约,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推动知识管理技术技能等要素来供应产业分配。二是深入抓好政策统筹。加强人才政策与科技、教育、金融政策间的衔接,实现政策间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注重人才政策的精准性,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需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分类施政、精准施政。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真正让人才享受政策红利。三是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在人才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起引领作用,但不能包打天下,关键还是要发挥好用人主体作用,把鼓励企业自主招才引智的奖补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企业引才、育才、用才积极性。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对承担重点科研项目、建立各类创新平台的企业给予奖励,使企业成为人才集聚主体、配置主体和利益主体。
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紧紧围绕振兴发展需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提质增效,科学培养人才、广泛集聚人才。深入开展“院士专家锦州行”活动,组建院士专家锦州联谊会,建立联谊制度,将联谊会打造成为锦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雁落锦城”工程,为锦州籍和驻锦高校毕业生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开辟引进绿色通道,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锦州市高、中等教育资源,采取合作办学、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基础性人才。
紧扣锦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振兴发展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各类要素,在优化干事创业软环境、搭建事业平台等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推进校企融合,采取双向挂职、搭建创新孵化载体等方式,促进校企双方加强了解、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二是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高新区建设,围绕锦州市“8+3”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产业密集区向技术人才密集区转型,强化创新功能和人才聚集功能,使两个先导区成为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三是加大对人才发挥作用的支持力度,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机制,加大各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大力优化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优良的环境,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强联系服务。深化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工作,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专家,礼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加强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等工作,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加大在广大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发展伟大事业中来。三是加强团结引导。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振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