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琴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重大鲜明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是在全社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传播正能量的主渠道,对于重大纪念活动,各家媒体无不高度聚焦,竞相给以浓墨重彩的报道。对同一主题,各家媒体往往充分发挥各自采编实力,创新呈现形式,通过各有千秋的版面,尽情展现媒体特色,借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当天,60多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汇聚中国青岛海域,共同庆祝中国人民海军70华诞。对于这一重大主题纪念活动,武汉同城的《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都开展了积极而突出的报道,取得显著社会效果,在创新这类报道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各家媒体都从质量、形象、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受众对媒体的认知程度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媒体品牌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这在管理学上被称为品牌个性。在进行重大主题纪念活动报道时,首先要注意识别媒体品牌个性,搞好报道策划,这是报道成功的基础。在报道庆祝中国人民海军70华诞这一重大主题纪念活动时,《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根据自身品牌个性和定位,选取各自独特视角、突出不同报道重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取得创新效果。
《长江日报》是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武汉市委指导全市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其品牌个性和角色定位要求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长江日报》将报道视角定位在“海上阅兵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恰如其分,视角宽广,站位极高,毫厘无差地传达了党中央精神。
《楚天都市报》与《武汉晚报》则同为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日报,“市民化”乃两份报纸共同的特点与定位。那么,在宏大主题背景下,选取平民视角,以增强报纸贴近性,是两家媒体的共识。
《楚天都市报》以“湖北舰”切入,强调海军强军路上的湖北力量,通过“本地人”效应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武汉晚报》则以人物视角代入,带给读者贴近感,增强版面可读性;通过故事与揭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关注。
尽管同城三家媒体的报道视角不同,但都抓住时代特征,从点滴入手,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通过对细微之处的刻画,用精巧的细节感性描摹,从而有力烘托出“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这个宏大主题。
报纸的版面语言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构成版面空间的实体,也包括空间、布局结构、版面的变化等因素。现在,报纸版面语言不断丰富。在这次重大主题纪念活动报道中,《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熟练掌握各种版面语言,灵活运用,把报纸版面设计得引人注目,新颖有趣,方便阅读,增强了传播效果。
以《长江日报》为例。该报为对开版面,他们打通6至7版相邻的两个版,利用版面空间大的优势,巧妙运用版面的“表情”说话,集中、灵活安排素材,“模块式编排,相似性组合”,形成一种简洁而规整的美感,围绕主题向读者有效讲述。
该报选取中国某新型核潜艇为版面主图,配发“辽宁”号航空母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仪仗队列队两张辅图,三张图片组合横跨两版,占据版面上方“半壁江山”,以不对称排版消除习惯性审美疲劳。《习近平: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标题加粗黑体压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题勾勒出宏大气势,明了新闻主题思想,形成和谐一体。
该报通过制图设计、条目式表达《人民海军依次接受检阅》,简洁明朗,突出数字,迎合人们现代阅读习惯。
人是有血有肉的。在报道重大主题纪念活动时,通过鲜活人物力量可以展现宏大主题重量。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的重大主题展现中,《武汉晚报》选择人物视角,将这一重大主题通过普通百姓这个“微”视角来呈现,以“86岁海军老兵观看阅兵直播”切入,叙述徐徐展开。个人的回顾与展望,引起集体的回首与憧憬,稿件内容变得走心动人,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海军老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起身立正面向北方,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质朴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老人的一个军礼激起人们的家国情怀。
鲜活的个体,真实的情感,具体化宏大场景。在别人的生活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强了立体感、亲切感和代入感,消除了主题报道长期以来给人的刻板印象,海上阅兵的大主题更加具体可感,个人化的视角与新闻表达获得读者喜爱。
接近性是指报道的对象与读者在地理上比较相近,或有某些相似点而产生的感情上的接近。宏大主题背景,且新闻事件发生地非本地。在这种情况下,将报道本地化是媒体常见的策划组织手法。而挖掘本地化新闻元素必须找准一个“点”,即利益的相关点、新闻要点的接近点或者心理上的动情点,由点延伸到线,再由线扩张到面。
2019年4月24日,《楚天都市报》重磅推出13个版面的大型融媒体特刊《人民海军70年——湖北舰上湖北兵》,浓墨重彩展示海军强军路上的湖北力量。湖北是拥军大省,已有11艘海军战舰以湖北城市命名,成为湖北的“海上名片”。这是同城媒体中最大规模报道,堪称典范。
《楚天都市报》多路记者分赴东海、南海、北海、带着湖北人民的问候,分别登上武汉舰、襄阳舰、宜昌舰、黄冈舰、黄石舰等已入列服役的9艘“湖北舰”采访。对每艘战舰以一个整版的篇幅进行“图文+视频”报道,分叙“湖北舰”“湖北兵”“湖北情”,报道战舰的服役情况。
挖掘该新闻与本地受众之间的关联点,将其制作成本地新闻,从而体现媒体的地方特色。报道本地化就是要解决一个“近”的问题,即在地域、利益和心理上走近本地读者。记者深入海军各舰队采访,展示人民海军劈波斩浪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飒爽英姿,阔步向前、逐浪海天的豪情,“湖北舰”、“湖北兵”一下子拉近了海上阅兵与老百姓的距离,让大家感受到自豪与自信。
在当前传播环境下,融媒体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其具体操作需要采编实力、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强力支撑,工作强度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异常艰辛。一次采集,多平台编发,多介质推送,全时段呈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微博、微信等形式报道,这是媒体发展的时代足音。
《楚天都市报》《湖北舰上湖北兵》特刊,改变过去那种以报纸版面为主导的采编方式。在同城媒体中,唯《楚天都市报》在融媒体报道方面做了一次全面尝试。
在《楚天都市报》每艘湖北舰报道中,都包含一个视频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播放一条生动的视频:统一栏题片头,舰艇介绍,战舰上湖北兵用家乡话对家乡父老殷殷祝福并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视频灵动大气,情感真挚,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看哭了”。
特刊推出当天,《楚天都市报》除了在纸媒、看楚天APP发布外,还通过微信、微博、头条号、融媒体封面等全媒体平台推送,特刊微信版《大片来了!向海图强湖北力量,震撼全世界》被人民网,央广网、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网络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