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中的哈尔滨(下)

2019-11-18 04:29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滨江哈尔滨市哈尔滨

柳成栋

(接第三期)

(三)“音乐之城”的音乐文化魅力

哈尔滨素有“音乐城”的雅称。因为自19世纪末以来,哈尔滨是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窗口之一。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西方的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也一起传入到了哈尔滨,形成了哈尔滨的音乐文化。1908年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1908年4月,俄国外阿穆尔铁道兵旅团管弦乐团在哈尔滨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的序幕。20世纪上半叶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座西洋音乐学院。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始,更多的俄人艺术家涌入哈尔滨,使音乐戏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起来。1929年,16岁的王洛宾为塞克创作的话剧《北归》主题歌《离别情意》编配音乐就是在哈尔滨产生的。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救亡的爱国歌曲,如李兆麟、于天放、陈雷等人的《露营之歌》,赵尚志的《从军歌》(作词),杨靖宇的《四季游击》(作词)等等。

在抗日救亡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民间音乐社团组织—哈尔滨口琴社,于1935年诞生。因为用革命歌曲宣传抗日,1937年4月5日,侯小古在太平桥圈河英勇就义,用年仅24岁的生命奏响了抗日宣传的一曲悲歌。

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首先唱响了解放区的歌曲。一批青年音乐工作者投身革命,同留在哈尔滨的革命音乐家一起,为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战,哈尔滨市音乐事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为哈尔滨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音乐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音乐活动高潮迭起。1961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至2017年年已举办了33届。自第23届开始,“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经提升为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如今,它已成为哈尔滨文化记忆中的独特风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为中国三大音乐节。2013年哈尔滨市又举办了太阳岛首届音乐节。

哈尔滨是音乐家的摇篮。松花江水滋润了音乐家甜美的歌喉,肥沃的黑土地哺育了音乐家茁壮成长的根基,纷飞的雪花和浪漫的白云,使音乐插上了放飞理想的翅膀。哈尔滨走出了傅庚辰、刘锡津这样的作曲家,产生了郭颂、金铁霖、李双江这样的歌唱家,出现了滕矢初、冯少先、宋士芳这样的钢琴演奏家、月琴演奏家和京胡演奏家。音乐为家乡增了光,更为冰城添了彩。2010年6月22日,中国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美誉,成为中国唯一一座获此殊荣的城市。为了弘扬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彰显哈尔滨的音乐文化魅力,培养音乐文化人才,哈尔滨的音乐文化设施日益完善,音乐氛围越来越浓。

为了进一步彰显哈尔滨的文化品位,给热爱音乐的哈尔滨市民提供一座艺术殿堂,2010年,哈尔滨市决定在哈尔滨美丽的松花江边,建设一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哈尔滨大剧院。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拼搏,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剧院终于2015年8月28日呈现在哈尔滨市民面前,给喜爱音乐的哈尔滨市民提供了一座欣赏音乐的专业场所。

为了满足哈尔滨市民参加音乐活动的需要,2004年,哈尔滨市政府对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82号,1909年1月15日落成并启用的“哈尔滨犹太老会堂”建筑外表曾进行了维修。2013年,哈尔滨市政府斥资1亿多元,对犹太老会堂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造后的犹太老会堂,一二层为音乐厅主体,将演奏西洋古典高雅音乐,再现哈尔滨西洋室内音乐的辉煌,组织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塑造哈尔滨音乐圣殿。

2013年5月,哈尔滨犹太老会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建筑”。

哈尔滨音乐厅(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大道以北,景江东、西路之间。于2011年5月开工,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6109平方米,音乐厅建筑高达30米,总建筑面积为36109平方米。音乐厅内设候场大厅、1200座大音乐厅、400座小音乐厅、演员休息化妆厅等功能厅。大厅可容纳1200名观众,小厅可容纳400名观众。音乐厅不仅引进了东北三省的第一台管风琴,也采用了许多国际前沿的声效技术,使每一位听众都能听到同样音质的美妙音乐。音乐厅的冰晶式外观建筑与哈尔滨盛行的冰雕艺术遥相呼应。远远望去,哈尔滨新音乐厅,极具现代气息。夜晚的音乐厅,在外墙的灯光下,游人如置身于童话世界。

哈尔滨被称作音乐之城,城市里到处都有音乐符号。为全面展现哈尔滨市音乐之城的优势,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在松花江沿江一带建设了“音乐主题公园”。音乐主题公园设计上融入哈尔滨的本土音乐文化,并选取几组雕塑彰显城市的魅力与历史品味,最有特点的是音乐公园标志性雕塑和音乐大钟,雕塑上旋转的五线谱和音符引出歌曲。

黑龙江音乐博物馆于2006年1月建成,地点在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的、以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该馆由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苗笛先生历经12年的收藏而创建。黑龙江音乐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传承了我国地方音乐文化。它以哈尔滨一百多年的音乐历史为舞台,以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现了绚丽多彩、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国北方音乐历史。

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233号,是一座集文物征集、收藏、展示于一体,系统展示人民音乐家郑律成62载革命音乐人生的人物专题馆。2009年4月建馆,7月25日开馆,实行免费参观。展厅总面积为1350平方米,可供百人同时参观游览。该馆所收藏的藏品均由郑律成家属及朋友捐赠,藏品总数为3102件,藏品主要为郑律成创作的曲谱手稿、收集的音乐书籍和资料以及郑律成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等。其中“《延安颂》手稿”“郑律成原声磁带”“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手稿”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哈尔滨音乐学院简称“哈音”,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市松北区丁香大道延长段东侧、学子路北侧,与哈尔滨文化新地标——哈尔滨大剧院遥相呼应。学院占地面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主教学楼、音乐厅、图书馆、实训楼等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兼具美感与实用功能,与音乐学院的文化特质相得益彰。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艺术类院校,从事音乐艺术类的教育和研究。[1]学院对于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网络建设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均达到先进水平,哈尔滨音乐学院成为继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之后的中国第四所全施坦威学校。

在哈尔滨组建一所独立设置的音乐高等院校,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人民几十年的梦想。学院于2015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始开展过渡性招生培养。2016年3月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中国第十一所独立设置的专门音乐学院就此成立。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800人;学校首批设置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3个本科专业。学院依托中俄战略合作背景和哈尔滨音乐文化传统,秉持高起点办学优势,明确精英式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打造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对俄合作办学特色,正在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中国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摇篮,以及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艺术交流新载体。

三、红色地名的历史记忆

解放后,城市旧貌换新颜。哈尔滨的街道也陆续更换了新街名。这些新街名中有的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如通道街改为中山路,新城大街改为尚志大街,正阳大街改为靖宇大街,水道街改为兆麟大街,山街改为一曼街。

新城大街改为尚志大街,是为了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赵尚志1908年生,直隶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其革命生涯是从哈尔滨开始。1925年就读于哈尔滨许公学校,“五卅惨案”发生后,便在学校组织学生会,声援工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行动,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赵尚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同年8月被派往巴彦帮助张甲洲整顿巴彦游击队。10月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将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的建制。由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参谋长并负责军委工作。巴彦游击队失败后被开除党籍。后转战哈东,创建珠河反日游击队。继之将其扩编为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1935年1月党籍得以恢复。同月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为军长。继之联合李延禄、谢文东、李华堂、夏云杰,组成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1936年8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仍任军长。嗣后被任命为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转战大小兴安岭,掩护三军西征,纵横数千里,冰趟子战斗一举歼敌300馀人。1942年2月在袭击梧桐河警察所途中受伤被俘英勇牺牲。年仅三十四岁。1946年哈尔滨市政府,为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将新城大街改为尚志大街。1947年,抗联三军发祥地珠河县人民召开工农代表大会,命名珠河县为尚志县。

山街改为一曼街,是为了纪念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赵一曼,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宁、李一超。1905年生,四川宜宾人。1932年春,赵一曼受中共中央派遣,奔赴东北抗日前线。是年秋来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和哈尔滨总工会党团代理书记,经常活动于老巴夺烟厂、哈尔滨电厂。1934年春,哈尔滨党组织被破坏,赵一曼转移到珠河县(今尚志市)工作。同年7月,就任中共中心县委员、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1935年春,调任中共珠河铁道北区委书记,同年秋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11月22日在掩护被包围的二团转移中受伤,在农家养伤中被捕。狱中受尽各种酷刑,忠贞不渝。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时年31岁。1946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山街更名为一曼街。这是因为赵一曼曾在坐落在山街上的老巴烟厂从事过革命活动,而她被捕后,又被关押在同一条街道上的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今东北烈士纪念馆)。之后,赵一曼被捕养伤逃离虎口也是在这条街上。在这条街道上曾留下赵一曼的革命足迹,曾流淌着赵一曼烈士的鲜血,所以被更名为一曼街。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河南确山人,1905年生。杨靖宇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来到哈尔滨,被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为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和东北抗日总会会长。在抗日总会工作期间,积极组织学校、工厂、铁路反日活动,支持马占山将军江桥抗战。1932年春,省委任命他为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和满洲省委候补委员,不久,又代理军委书记。是年7月,哈尔滨遭受空前大水,道里道外一片汪洋,成千上万灾民无家可归,日伪当局竟发布镇压法以防灾民反抗。杨靖宇按照省委指示,领导发动灾民进行反迫害斗争。同年11月,受满洲省委派遣去南满进行巡视,发动民众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杨靖宇留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1934年2月,南满抗日军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举为总指挥。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2月20日,以杨靖宇等抗日将领名义统一发布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先后成立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杨靖宇继任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同年6月抗联第一路军组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全国抗战爆发后,杨靖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带领抗联将士攻打敌伪据点,袭击列车,炸毁军火库,歼灭大量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极大地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1940年2月23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于吉林江县壮烈牺牲,年仅35岁。

1946年7月,松江省暨哈尔滨市纪念“七·七”抗战九周年大会上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道外区正阳街更名为靖宇大街,以此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同样,1985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将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二十道街的道外公园(原名滨江公园)改名为靖宇公园。1986年,在赵一曼就义五十周年的时候,哈尔滨市在一曼街三角地处修建了赵一曼烈士半身铜像,并将这块三千多平方米的三角地命名为一曼公园。1997年,经哈尔滨市委批准,位于香坊区的香坊公园将更名为尚志公园。

四、地名文化的思考

(一)记住地名文化的根

一个渐行渐远的哈尔滨地名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忘人们的记忆之中,那就是“滨江”。现在除了滨江火车站,滨江铁路桥以外,几乎再也看不到“滨江”的字样。我们应该知道“滨江”是哈尔滨文化的根,是哈尔滨地名的根,“滨江”是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一个重要别称。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间,吉林将军达桂、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会同奏请清廷添设哈尔滨关道(滨江关道)道员一员,专办吉江两省交涉事宜,稽征关税。十月初四日,即1905年10月31日奏准添设哈尔滨道员一缺,哈尔滨关道署设在傅家店。

哈尔滨关道设立之后,急需增设下一级辅助官员协助道员进行行政管理。于是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一日,吉林将军达桂、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会奏,拟请在哈尔滨援照奉天营口厅章程添设滨江关江防同知一员,归哈尔滨关道所属,专理两省华洋交涉事宜,凡属哈尔滨铁路界内的命盗案件亦统归同知验勘审理。同时另设专门管理监狱的巡检兼司狱事一员。十二月二十四日奏准,正式设立滨江关江防同知。

滨江关江防同知设立后,因为俄人不予承认,很难实行其职责,而且“所辖地不足十里,殊难成治”,所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吉林巡抚陈昭常又于宣统元年(1909年)闰二月十九日奏请将滨江关江防同知改设为滨江厅分防同知。四月十五日奏准,正式设立滨江厅,直属哈尔滨关道。所以道外又称哈尔滨,或称滨江镇、滨江城。

1913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规定全国实行省、道、县三级政权体制,同月 29日,吉林省民政长官公署奉令将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改为吉林省西北路道,道员改为观察使,道署设于哈尔滨。1914年5月,吉林省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观察使改称道尹。滨江道共辖有滨江、长寿、榆树、新城、双城、宾县、阿城、五常等8个县。道署仍设于道外的傅家甸。至1929年2月25日滨江道撤销,从哈尔滨关道设立到滨江道的裁撤,先后共经历了24年的历史。

1914年5月,滨江厅改为滨江县,县治仍设于傅家甸。1927年12月1日,滨江县将马路工程局与卫生局合并,改设滨江市政公所,隶属滨江道尹公署。1929年5月1日,滨江市政公所裁撤,成立滨江市政筹备处。

所以民国时期,人们一般又把哈尔滨称为滨江。1930年夏,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曾来到哈尔滨,参观、访问了进一步修缮的遁园,并应遁园主人马忠骏之邀为遁园生圹题诗一首相赠。

诗中小序写到:“庚午游滨江,得识荩卿先生,相见憾晚。出生圹留影图属题旅中。愧无佳句,殊负雅命,容当绩吟呈教。”

万里荒江著胜流,遁园心事寄松楸。

秦多疑冢愚堪笑,鲍入秋坟鬼预愁。

好题如此诗难好,惭谢平生马少游。

另外,民国时期马忠骏和有关文人墨客交往场合的诗词中常常出现“滨江”二字。如马忠骏的《滨江交游者一首赠张半园》诗中有“滨江忆交游,仕宦半吾徒”之句。陈克正亦有《滨江小集呈行严、钧任两总长,兼呈同社诸君》一诗。裘锴《遁庵姻伯五旬晋九悬弧之庆》诗中有“滨江锦堂久筑”之句。曾有翼《赠遁翁》诗中有“我来滨江殊狂懒,每思扁舟青山伴”之句。等等。

民国时期有一部署名辽左散人的堪称哈尔滨地方志的著作就叫《滨江尘嚣录》(201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曾再版),书分三十八节,约19万字,有50幅老照片。内容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到20年代后期,哈尔滨从封闭的、不许外人涉足的满洲龙兴之地,演变成国际都市的过程。它的封面提示语是“居游哈尔滨者之唯一指南”。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哈尔滨民国时期一度就叫滨江。

现在意义的哈尔滨始自1933年月7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成立,直隶伪满国务院,将原哈尔滨特别市政局、滨江市政筹备处、松浦市政局及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所辖香坊、顾乡屯、八区、新阳等地区几家分治,归为一统,使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完整意义的哈尔滨。至于伪满时期设立的伪滨江省,黑龙江解放后设立的滨江省,均以“滨江”为省名。直至1946年1月12日滨江省改为松江省。“滨江”二字才从行政区划上消失,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视野。至今仅有滨江火车站、滨江铁路桥还保留“滨江”二字。

其次我们不要忘记哈尔滨的另一个雅称——“松滨”。所谓松滨就是松花江畔哈尔滨的简称,这是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雅称。“松滨”二字源于松滨吟社。1925年,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从政坛隐退下来筑造遁园的同时,也在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家园。遁园中经常有文人雅士、学者名流云集于此,于是成立了一个诗社,即松滨吟社。

遁园的文友按期雅集,召开诗会,纷纷以遁园中的各个景点为主要歌咏题材,相互赋诗,依韵唱和,一时传为佳话,松滨吟社随着遁园借助诗词文化的魅力也成为哈尔滨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在遁园吟咏的一些诗词中常常出现“松滨”二字,即把“松滨”当成哈尔滨的别称。如赵孚的《子敬参议日前招饮……赋此奉和》的“松滨吟侣喜曾二,倜傥风流多古意”诗句;张朝墉《题消寒诗存后寄遁庵》的“雪满松滨水不波,闭关却扫竟如何”诗句;钟广生的《补题遁园卷子》“十里松滨近市嚣,园林一角伴江皋”诗句等等。马忠骏更是在自己的诗作中常用“松滨”二字来代替哈尔滨。如《杂诗用东坡午窗坐睡韵》中有“松滨有一士,捉襟乃见肘”诗句;《答云螺消寒至字韵》中有“寂寥卧松滨,夫岂平生志”诗句;《春日咏怀》(二)有“辽东退隐爱青山,小筑松滨水一湾”诗句。所以我们不要忘记哈尔滨具有诗情画意的“松滨”这一别称、雅称。令人高兴的是哈尔滨市道外区等地区等地还有以松滨命名的老松滨饭店。1975年10月建立的监狱称为黑龙江省松滨监狱。

(二)关于历史地名的建议

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曾讲过讲过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而欲亡其史则先亡其名。所以已经形成的历史地名不要乱改。

前面已经讲过“滨江”是民国时期的哈尔滨的别称。虽然因行政建置名称有所改变,但在有关历史地名上还应该尽量地予以保留。如始建1917年的道外公园,曾用名“滨江公园”那就不应该在解放后将其改为“道外公园”。这一改,滨江厅、滨江县、滨江道、滨江市政局、滨江省,乃至哈尔滨的民国时期的别称就改没了。

另外,哈尔滨市南岗区2003年启动的挖掘整合百年老街文化底蕴,打造与中央大街相辉映的历史人文新景观,将1958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题词“奋斗”而改称的奋斗路重新改为果戈里大街,作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项目值得商榷。果戈里大街1901年形成时,分为两段,它位于南岗区中部,南起文昌街,东北至月牙街(一曼街头)。一段原名新商务街,一段原名果戈里街(马家沟河桥以南一段)。1925年分别改成义州街和果课街。2003年9月28日将奋斗路改称果戈里大街,则大可不必改动。因毛泽东曾亲临哈尔滨视察果戈里根本从未到过哈尔滨,而将河图街改为哈药路则更不可取。

(三)关于小区和自然景观、旅游景点命名的建议

现在一些小区、自然景观、旅游景点,特别是城市小区的命名贪大、贪洋的现象十分严重,一动就是国际、太平洋、欧洲新城、雅典城、香榭丽苑、维也纳河畔花园、巴黎广场等洋名怪名。建议在包括小区在内的新的地名命名的时候,一定要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来命名,要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地名主管的民政部门、城市建设、旅游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小区、自然景观、旅游景点的命名管理。

猜你喜欢
滨江哈尔滨市哈尔滨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画作选登
静听花开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45公里滨江贯通,上海市民收到最赞新年礼物
有失尊严
美丽的滨江长廊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