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引领下“乐渡”校园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2019-11-17 10:37王志峰

王志峰

摘要:本文阐述了太仓市陆渡中学以叶圣陶教育思想引领,开展“乐渡”校园教学模式构建,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让“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真正的实现学校“尚美、乐渡”的校园精神。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教师为了不教;“乐渡”校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15-2

太仓市陆渡中学结合本校的校情,力求把叶圣陶教育思想融入学校校本化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变学生“厌学”为“乐学”,进一步塑造校园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一套适合于学校当前实情的校本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真正地实现学校“尚美、乐渡”的校园精神。本文阐述了“乐渡”校园教学模式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一、研究的背景

学校隶属高新区,外来务工子女占比已经达到65%以上,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监管,放学回家后大多离开了学习,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手机聊天,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终沦为问题学生。

根据校情、学情分析,课题组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目前学校学生学习不理想的表现主要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比较多,来自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从小学起就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或者说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弱,放学离开老师的指导后,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学习,学习没有规律性、缺乏长期坚持努力的意志力,同时自主监控学习过程和自主评价学习结果意识薄弱。

课题组引入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讲学稿,指导学生回家以后學习的目标,调整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课上要学什么,要为课堂准备什么,同时也让家长有抓手,知道需要检查什么,关注什么方面,以讲学稿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改善学习习惯不理想的情况,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是改变本校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观念。在研究精讲模式时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教师过分关注习题操练,模式化了精讲课堂,没有真正实现“精选题目、精讲练习”使学生疲于做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下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存在着厌学情绪;课堂上由于缺乏自主、合作和探究,影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平等参与等良好局面的形成。

因此,课题组要求老师要了解并学习叶老“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以讲学稿为载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无论在课堂内外都懂得欣赏学生,在“精讲精炼”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会独立思考、不会互助合作,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使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实现真正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乐渡”校园模式。

二、研究过程

1.加强组织管理,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有序稳步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课改研究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即由每个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课堂行为设计的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以“‘乐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子课题,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多种交流研究活动,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2.举办校本培训,构建有效课堂

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论坛、教育沙龙活动,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3.开展教学研讨,解决教学难题

切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重点加强了备课组研讨活动,专门建立专用备课室,要求备课组每周在备课室固定时间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商讨授课内容,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并根据研讨的内容制定学生学习使用的讲学稿。首先,由主备人对备好的下周课分别进行说课。重点说思路,说操作方式,然后由本组成员进行补充,要求在切实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不定时间,不定地点,随时商讨,及时解决。教研组也制定了公开课磨课的要求,首先是组内听课,要求是第一节课听组内研讨课,然后组内进行评课,大家畅所欲言为上好一节课献计献策。再后,由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最后进行全校性教学公开展示。

为了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调研活动,调研侧重于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分别对各年级进行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通过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我校多名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太仓市级教学刊物发表,多人次在市级以上论文比赛中获奖。

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多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的基本功竞赛中拔得头筹,并快速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市级骨干教师。

2.教学模式初步成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融入叶老教育思想的校园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参与的广度、深度与效度。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成状态,必须极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氛围,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习方法入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叶老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我们改革后的课堂做到了三点:一是从讲学稿的前置作业着手,教师事先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二是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重难点部分师生精讲释疑,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以学定教,教授方法,形成“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三是课堂最后通过精练反馈,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做到“堂堂清”。

3.夯实了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发展

课堂是课题研究主阵地,我们将课堂教学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开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三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新途径,建立以课题为中心载体的校本研训制度,增强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研训的积极性。各教研组定期安排公开课、听课活动,执教者课后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专家引领,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模式,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素质,为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学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作的纲要性描述。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而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初衷出发,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改变,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