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王小婷
强化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攻坚队,按照“打捆招标”“资质企业总承包”等方式,量质并举推进建设。
建章立制。出台工程技术导则、贷款管理办法等,规范建设标准。专题培训指导和推动项目阳光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保障有力。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抓实资金、土地、用材、设备和施工人员等要素保障。省建筑材料联合会、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发挥社会监督责任,严禁相关企业垄断涨价行为。
平台监管。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监管平台,构建“数据铁笼”,形成了通组硬化路数据“一个库”、建设“一盘棋”、 整改“一条线”、 监督“一张网”。
管控体系。全省纪检监察机构全程参与,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验收,聘请部分党员、群众为义务监督员。
群众参与。组织当地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养护,增加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