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也随之展现。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适合现代学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模式的出现也顺应了当下的教学课堂,经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成长进步,从而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加入必然会为我们提供很大的便利,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走进小学课堂,是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和补充。这种模式最早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因为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但是其目的和作用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用于现代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将合作原理与社会心理学融合起来,强调人际关系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模式就是要将全班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和社会家庭背景等等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一、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环境,小组模式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有非常大的帮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开放欢乐的学习氛围里进行学习,这样帮助学生们形成相互激励和相互促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再让学生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之后出现无法与人交往的现象,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运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根据小组合作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将教学所设定的目标以及课堂主体学生要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让学生可以达到主动积极构建学习的环境、景象以及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学情景的定义是指教师要以直观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书本上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和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例如青岛版小学教材中第一单元《逛公园》的学习中,有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就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二即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教师用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之后,选择适合的练习题,练习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将数学应用和计算有机联系,即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了应用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内部进行演算和知识共享,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设计教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并将传统教学模式中适用于现代学生教学方式保留下来,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教材中第三单元《丰收了》的学习中,使学生认识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形成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数一数有多少只海豹”中,除了让小组合作摆出24个小棒,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海豹数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看,让他们看一下这些海豹都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运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和特点。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发挥他们的学习长处,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弥补他们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教材第四单元《牧童》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图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通过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或者亲手设计图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和教学重点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以这个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总结
本文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首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的探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宋平.新课程(综合版).2018 (12)
[2]淺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戴凤.中国校外教育.2017 (32)
[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J].杨卓.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