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感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研究

2019-11-16 10:05叶菡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大学生

摘要:目前,人们美感水平整体过低,对于大学生的美感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这就导致现阶段,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整体上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美感教育课程的建构。本文主要就当前高校在审美教育方面,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针对美感教育在课程上的设置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美感教育;课程构建;大学生

一、引言

美感教育,也就是审美教育,它能够通过对于各种具有艺术形态和美的价值的审美对象的展示,潜在的对于大学生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产生影响,以此提升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实现对于崇高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校美感教育现状

大学生身处于大学校园,这是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美感教育表达直观,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大学生当前发展阶段的个性特点。美感教育充满趣味性,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自然、社会、艺术美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现对美的享受和熏陶,满足大学生在审美心理上的需求。美感教育除了可以带来美的享受以外,还包含着许多文化上的知识,以及伦理道德意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文化知识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对生活的热情。而在当前,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还是主要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以德育、智育为中心,设计一些专题性的美育课程,对于美感教育的课程方面的安排,还不够完善,没有从系统性以及本质上提高审美素养。尤其是在一部分院校,比如理工科或者职业技术学校,甚至没有审美课程的设置。所以,由于高校审美教育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其审美素养差,审美水平低。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无法提升自己审美力。一个人的健全发展,以真、善、美为归宿,所以美育对于人的身心素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德、智、体、美四项缺一不可。

三、高校美感教育程安排和设置

(一)美感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立

大学生美感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对于大学生整体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对于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在审美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完善人格修养。

根据经验来看,对于一般的高校来说,一般的专业可以直接设置大学美感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于晦涩难懂的美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钻研,这门课程的目的,就仅仅在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美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必须通过生活去感触。大学生美感教育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色彩为主题,第二阶段以材料为主题,第三阶段以结构、比例为主题,项目选题就来自于生活,这样符合大学生对个性的追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爱好。

(二)美感教育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美感教育课程,属于意识形态课程,但是一般意识形态的教学,都运用抽象思维,用理性的眼光,对事物的原理、法则、规律进行研究,而美育课程则是侧重于形象思维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对象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这就对于美育课程的授课老师,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掌握系统性的美学理论体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要对整体艺术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和掌握。

对于美感教育课堂而言,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能填鸭式的教学,将理论概念,进行枯燥、严肃的说教,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打消学生对于审美课程的期待。比如带自己最喜欢的零食去感受它的形状,去改造自己的日常服装去了解比例,去制作桌椅去感受材质。对于施教者而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他们喜欢的东西为例,从实际生活出发,与学生一起体会美、感受美、欣赏美,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欢愉,灵魂的升华,让审美教育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育形式

对于大学生所进行的审美教育,本质意义上,就是让他们能够通过面对生动、丰富的感性形象,从而进行的多样化的、能够带来身心愉悦的教育性质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在形式上轻松活泼、富于感召力,并且不带有强制性,具有强烈的美感。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美感教育课程来说,绝不是耳提面命的强制课程,而是在他们喜闻乐见、积极参与中,发挥着美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能让美感課程充满吸引力,诱发学生自觉求美的积极心态,而对于学生来说,所产生的美感效应,又能够保障美感课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育形式,能够充分尊重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他们对于美的内在需求的激发,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美的真谛、塑造美丽的人生。

(四)组织参观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课业压力较小,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或者老街去观察建筑的设计与规划,还可以对周边博物馆、革命圣地、英雄纪念碑等地进行参观,不仅增加对结构的了解,而且增强知识见闻,聆听历史故事、英雄事迹,感受时代和历史的变迁,认同校园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正视当前在美学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注重对于美育课程的设置,合理安排美育课程与活动,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课程的目标,不断地深入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对健全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匡敏,陈锦.“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美育与学科文化建设融合路径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9(11):19-20.

[2]鲁芬霞.“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析[J].汉字文化,2019(19):158+160.

作者简介:叶菡(1979.7.1),女,汉族,籍贯湖南株洲,研究生,目前职称为副教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设计文化。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ESP课程体系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