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少即是多

2019-11-16 04:30张舒航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西格拉姆大厦来看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设计思想,通过结构体系的简化、新材料的艺术效果以及功能至上的设计原理进行论述,以期对“少即是多”在建筑设计上的主要体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罗;西格拉姆大厦

“少即是多”是由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节部分都精简到几乎不可精简的境界,它们深刻诉说着“极简主义”的精髓。其主要代表作品为“西格拉姆大厦”,也是“少即是多”的经典案例,如今,在各大国际都市的建筑中,很多都体现着这种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影响深远。

一、西格拉姆大厦的简介

西格拉姆大厦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心,共38层,高158米,是世界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作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外墙的大楼,其设计风格体现了密斯一贯的主张“少即是多”,少的不是简单空洞,而是简约和精致;多的不是拥簇繁杂,而是恰到好处,并不是单调得像白纸一样,让人觉得空洞乏味。 在建筑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这样才可以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笔者将从密斯·凡德罗的西格拉姆大厦来看“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二、“少即是多”在西格拉姆大厦中的表现

(一)结构体系的简化

密斯在设计建筑时摒弃了当时超高层常用的台式和金字塔式,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为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把大厦直接做成一个完整的长方盒子,这种造型方正、简洁没有过多装饰的建筑,也被称为盒式建筑。除顶层和底层做了不同的立面处理,中段立面整齐划一,简洁明了,上面整齐均匀地镶嵌着工字形的铜窗格。这种模式理念一提出就被当时战后遭受重创的欧洲国家所接受,不久,这种设计理念传到了美国,并迅速席卷了全球,也许在密斯看来,西格拉姆之前的纽约摩天楼真实的结构框架被完全隐藏在各种精致的石头柱式、拱券以及复杂的线条后面,使建筑看起来真的历史悠久,缺乏时尚现代感。

而西格拉姆大厦在结构体系上主要表现为造型的简单明净,外露的建筑构件,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以及精致巧妙的细部表现。体现了密斯一贯提倡的“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这样盒式的建筑在如今我们仍然可以随处可见,对现代建筑设计影响深远。

(二)新材料的艺术效果

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主张技术与艺术相统一,采用钢铁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取代传统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来作为表现手段从而提倡精确、完美的艺术效果,西格拉姆大厦的玻璃幕墙则采用了最先进的具有特异效果的玻璃作为原料,是在原来的玻璃原料中加入新的矿物原料,从而使玻璃呈现出蓝灰色、古铜色、蓝色、琥珀色等各种颜色。整个建筑可以说就是一个纯净、透明而又精致的钢架玻璃盒子,展现了钢框架结构的优异性能和围护墙体所用的玻璃材料的表现力,也被称为“玻璃盒子”。

玻璃幕墙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像镜子一样把周固的一切景物映射出来,高楼广厦、车水马龙、蓝天白云、人流涌动,极简单的玻璃盒子,却产生了极为丰富的视觉观感。密期提出了将窗和墙合二为一的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方案,他认为玻璃幕墙起反射作用,设有阴影,可以得出最简洁的造型;同时,它映现出周围景色,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放果。精细骨架和大片琥珀色玻璃幕墙映照出周围建筑和天空的城市景色,而且会随着风雨阴晴、朝晖夕映发生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变化。

(三)功能至上的设计理念

大厦从街道向后退出了一个宽敞的大理石广场,大楼前的广场约占了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算是创举。它极其雅致地向在同一条街道表达了它宁静而与众不同的气度。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

西格拉姆大厦内部里面很多设施虽然是由密斯与他的徒弟飞利浦·约翰逊一手承办。但大厦的设计风格全然体现了密斯·凡德罗一贯的主张,完美演绎着“少就是多”的建筑原理。他著名的建筑信条“少就是多”反映的设计哲学是功能至上,以及摒弃装饰,本质上是现代主义者求真的美学态度。整个建筑临窗的天花做成发光顶棚,实现史上最纯净的内透光,至今无人超越。

三、结语

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凡德罗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这种精致不完全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饰,而是来自它“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精致巧妙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精简的大空间,是工业化时代建筑的具体体现,他代表了一个时代,集中地表现了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在当代世界建筑领域,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密斯的影响,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统一流動的室内空间,精炼简洁的建筑形式都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先觉.密斯·凡德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汤凤龙.“勾质”的秩序与“清晰的建造”密斯·凡·德·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金杰.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理论对德国建筑风格的影响[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3):15-16.

作者简介:张舒航,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