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探究

2019-11-16 04:30孙博文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孙博文

摘要:“沉浸式艺术”这一新兴概念,早在1900年的电影当中就已初露苗头。2010年,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松与马岩松在UCCA的合作展览“感觉即真实”则是在国内将沉浸式艺术从朦胧的概念推送至大众的目光中来。现今,在沉浸式艺术来到中国之后已然火遍大江南北,而有关于沉浸式艺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当中,但就目前,沉浸式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趋向于成熟的展览,但它却还未有一个严谨并使大众所认可的定义,笔者曾试图从沉浸式艺术的娱乐与价值两个角度试图为沉浸式艺术下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直观的定义,但其结果差强人意。本文将研究大型沉浸式装置艺术体验的一件里程碑式作品——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雨屋(Rain Room)》,再分析研究《雨屋》这件沉浸式装置艺术的出现,将艺术与观者之间的那堵玻璃墙敲碎,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艺术。

关键词:沉浸;体验感;雨屋;交互装置

一、兰登国际及沉浸式体验

兰登国际是一支艺术团队,创建于2005年,期初阶段由弗罗里安·奥特克拉斯和翰尼斯·科柯两位德国艺术家创建。兰登国际艺术团体常在英国伦敦开设艺术工作室,近几年其涉足多重领域,完成的作品不仅能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在观赏者的体感上做出另类的表达。他们打破内心的思维桎梏,尝试在当今的科技世界里探索人类新的需求,通过改变环境让观赏者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意识、感知与直觉,打造一个梦幻般的空间。其作品《万物与虚无》是兰登国际在亚洲地区的首次个展,2018年在上海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力图为观众提供一个即时并且富有感知的互动体验,探索当今时代下科技与艺术结合产生全新的感受。本文研究其团队早期的一件作品——《雨屋》,这件作品延续了其团队理念与艺术道路,创作历经四年时间,2012年在伦敦首次展出,2013年踏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完整的体验过程不足十分钟,而在纽约却有观众愿意花费十二小时排队只为观其样貌,《雨屋》在中国的展出为2015年9月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亮相,本文将对该作品的浸入式装置、体感新模式及艺术与科技的新模式做研究,探索不同的艺术体验方式。

沉浸式体验字面意思为一种使观众浸入到某种环境中,让其全身心全感受都被该空间支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并因此达到全身心地融入感。沉浸式体验的定义如上文提及,并没有一个能让多方信服的定义,不同的领域对其的看法不同,还需探讨,但此艺术已然进入大众生活,从早期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现在的“teamlab”、腾讯科技展、《又见平遥》,多方专家从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实现了沉浸式体验,不仅是现在的沉浸式网吧、沉浸式茶馆、沉浸式书店,在将来也会呈现“万物沉浸”的盛况,因此其发展前景极为可观。

二、“雨屋”的浸入式装置

“我们努力想做的,是让所有作品都非常直观,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你只要走进去,然后就明白了。”这是“雨屋”的创作团队为本次作品做的宣传广告,该艺术团队追求的就是将艺术用大众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感。

“雨屋”的装置是由水、注塑贴砖、电磁调节阀、定制软件、3D追踪摄像头、钢梁、水处理系统、格栅地板组成。从门口向内看,会看到整个房间都在下着大雨,当观众靠近落下的雨时,隐藏在房间的3D镜头会感应到人体,并实时监测游客的运动情况,将资料上传给控制系统,系统会关闭游客上方的雨水,可以理解为每个人以自身为圆心创造一个直径为两米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没有雨,并且落在地上的水會被循环利用,经过清洁处理后会再落下,每分钟需要的水仅1.8吨。雨屋的装置从沉浸式艺术初期就有了类似的雏形,兰登国际试图在日益机械化的世界里探索人类的状态,通过实验不同的意识、感知与直觉,去塑造一种可能的行为环境原型。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装置所带来的感受会成为唯一的感受,雨屋极大地利用了场地、材料以及人们的情感,不同的观众进入会有不同的体验,该装置是结合了艺术、科技甚至哲学的产物,很多体验者进入后伫立许久,直到工作人员提示才回过神来,在这个空间内或许可以释放别处的压力,或许可以让我们静下来放慢一些生活的节奏,这也是“雨屋”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雨屋”的沉浸式体验

人们对于沉浸式艺术可以有无数种体验方式,“沉浸式体验”目前也传遍了世界,目前新兴起的沉浸式密室逃脱、沉浸式剧本杀、沉浸式餐厅、沉浸式书店、沉浸式自习室等,门类众多,还出现了大型的沉浸式商场,沉浸式艺术街区,沉浸式商业艺术综合体。全球沉浸产业从2011年兴起至今,相比电影、主题乐园等传统娱乐产业,“沉浸式体验”还处于新生儿状态,对于一项新生事物而言,定义模糊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定义模糊就可以尝试进行更多跨界融合和探索创新的可能。

笔者认为观众想从沉浸式艺术中获取的体验大可分为:游戏性、故事性、艺术感、体验感。其中体验感是最为重要的,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而言,沉浸式艺术是通过改变周围的环境来改变体验者感受的一种艺术,其重点就是“触感”以及“互动感”,可以说互动感是沉浸式艺术的核心,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类似的作品出现,如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无限境屋,该作品与Teamlab团队的作品极为相似,但是未把无限境屋归于沉浸式艺术的原因就是无限境屋是静态的灯,而Teamlab的作品可以通过体验者触摸改变灯的颜色,从而改变整体的环境主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限境屋的体验者和环境之间没有互动性。

有了互动性这一前提,“雨屋”的互动装置就满足了这一条件,根据体验者的运动情况,传导信息来关闭部分雨水,使体验者能自由的控制整个环境,在雨中感受沉浸式艺术带来的感受,有些体验者会说:“当你向着尽头走去,很多感觉被触发,比如你是如何思考的,死亡会是什么样”。由于本作品的观众容纳量因场馆的面积而受到限制,也会对场馆内的观众进行数量的限制,所以会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时间,带给观众兰登国际想要营造的无限的感受。

四、触手可及的艺术

“我从未踏足过任何一个艺术馆,但雨屋让我着迷,因为我从未想过艺术能如此触手可及”,这是一位来自新泽西的老妇人体验过雨屋的感受,确如她所说,雨屋的浸入式装置不仅结合了科技与艺术,更将艺术的体验方式更新为如此贴近体验者的形式。

所谓艺术,是指艺术家想借助某件作品来塑造形象、寄托情感或反映某种现象的文化,沉浸式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体验方式,除沉浸式艺术以外的艺术门类大多作用于观赏者的眼球,而沉浸式艺术将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玻璃墙打破,作用于所有感官,操控观赏者的触觉、视觉、嗅觉、听觉,使得观赏者完全沉浸在一种特定的空间内,通过五感的包围和心理状态的模拟,参与者感知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并带来极致的体验。

根据“幻境”(中国先锋全域沉浸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数据,沉浸式艺术能在诸多崛起的新型业态中以3800%的搜索增长量一枝独秀,笔者认为跟其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关系,沉浸式艺术有独特的体验方式,有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体验感、互动感、叙事感以及浸入感,所有沉浸式艺术的装置都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这便是其本质和精髓,沉浸式艺术也可以极大化的满足参与者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有此基础,沉浸式艺术将在未来获取更多的体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