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翠英
摘要:好的声乐作品离不开声乐发声技巧和作品表现力。前者是声乐演唱者的基础专业能力,后者则是演唱者对作品内涵加上自己理解后的舞台表现。只有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为观众提供更好地艺术观感。
关键词:声乐发声技巧;作品表现力;演唱效果
好的歌曲是有内涵,且能引起听者情感共鸣的。这不单与歌曲的词曲创作相关,更与歌曲的演绎者有着密切关系。怎样将一首歌曲更好地呈现给听者,是每一位歌唱者需要探讨的课题。从听者角度来说,演唱者技术高超,歌曲完成度高;且能打动人心,通过歌曲能与歌唱者实现情感互通的,才是好的演唱。而这两点的实现,就体现在演唱者声乐发声技巧与作品的表现力上[1]。
一、声乐发声技巧对歌曲演绎的作用
声乐发声技巧是诸多音乐爱好者、学习者或从业者都极为重视的内容。它是声乐语言与演唱者声音的结合,演唱者通过呼吸、音准、发音的部位和频率等多方面的变化,使音乐作品的演绎更流畅丰富、更多层次、更具美感。技巧的合理运用能够让音乐作品从歌唱者的技术层面更完整地呈现,而缺乏技巧的演唱,往往生硬不圆滑,很难让听者融入其中。
二、音乐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性
好的音乐作品,往往并不单是听觉的享受,它能够让人们通过听觉,调动视觉、嗅觉等诸多方面的感受;渲染情境,能让人们置身音乐作品所构建出的宏大画面之中,或喜或悲,或感动或憧憬;能让人们感受美好,释放情绪。这些都赖于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是歌曲中呈现出来的情感、意境、内涵、韵律等能够感染人心的部分。失去这些,音乐作品的演绎就会显得苍白,像流水账般,枯燥乏味。
三、声乐发声技巧与作品表现结合的意义
对于一首歌曲而言,如果只有发声技巧,那么演绎出的效果是刻板的,空洞的,没有内涵的,说是艺术表演,更像是歌者的炫技。而若是缺乏发声技巧,那么可能连完整的歌唱作品都无法完成。可以说,声乐发声技巧是完美声乐演唱作品的骨架,能支撑起整个作品;表现力则是声乐演唱作品的血肉皮肤,能使作品饱满充盈,两者缺一不可。
四、探讨声乐发声技巧与作品表现结合的途径
(一)从经典作品中探析二者结合的方法
将声乐发声技巧和作品表现力结合,需要歌唱者有充足的歌唱经验,能够理解怎样的语段该用怎样的技巧和情感。而这些技巧和情感,单纯靠歌唱者自己去感悟,是很有难度的。但在诸多经典歌唱作品中,歌唱家们的技巧卓越,情感充沛,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从经典音乐作品中进行分析学习,发觉优秀歌唱家对于音乐作品中发声技巧和作品表现力的处理方式,吸取经验,是将二者结合地很好途径。如分析郭兰英老师的《我的祖国》,在技巧上,演唱中咬字吐字清晰独特,嗓音甜美有辨识度,音域宽广,润腔行腔极具韵味,民族特色浓郁;在作品表现上,词句间充满着对祖国的感叹,忽而柔情热爱,忽而澎湃激情,起承转折极具感染力[2]。
(二)挖掘音乐作品内涵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要表达传递的内容,包含着歌曲本身的感情色彩。如有些歌曲积极阳光,有些歌曲消极悲观,有些歌曲是写离别的哀愁,有些歌曲是写爱情的甜蜜。诸多歌曲的内涵不同,演唱者在演唱时所要表现出的便不同。听者对于歌曲的鉴赏,更多是偏向情感的共鸣。“情”是歌曲的灵魂,没有“情”的歌曲是乏味的,比如歌曲《满江红》,歌词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一首词,表现出作者的忠心赤胆的报国热忱,浩然正气的英雄气质。曲调大气澎湃,充分表达出慷慨报国的激昂和壮烈,演唱者应当将这一感情带入到表演中,若是不带感情色彩,或是带有青春活泼等错误的感情色彩进行演绎,那效果注定不伦不类,很难感染观众,让观众体会到歌曲中的浓烈内涵。
歌唱者应充分挖掘歌曲的内涵,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将这种情感代入到歌曲的演绎中,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和深度,形成与歌者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考虑用怎样的技巧更能突出歌曲的内涵,如此反复斟酌尝试,才能将声乐发声技巧同作品表现力结合,创造好的音乐作品[3]。
而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歌唱者深厚的文化素养,比如有些歌曲涉及中国古典文化,有些歌曲涉及国外风土人情,有些歌曲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等,不了解这些,歌唱者很難抓准歌曲的内涵,由此,歌唱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加知识的积累,在声乐表演中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深度和情感内涵。
(三)在声乐发声技巧练习中深化作品表现力
声乐发声技巧的学习训练是长期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歌唱者应将增强作品表现力的训练融入其中,在对声乐发声技巧的练习中,深化作品的表现力,在经过此番训练后,才能让歌唱者对声乐发声技巧和作品表现力有更深刻的掌握,熟练运用到歌唱者的表演生涯中,圆满完成每一次作品。
在声乐发声技巧中,发声部位的不同,歌曲表现的基调和音色便不同,适合的唱法也就不同。歌唱者需分析所唱歌曲的内涵,再选择合适的发音部位尝试演绎,如激情高昂的歌曲可以尝试颅腔作用发音,尝试美声唱法的高音来表达;低沉悲怆的歌曲可以尝试腹腔作用发音,尝试民族唱法的低音来表达;感情色彩不浓郁的叙事型歌曲,可以尝试嗓音演绎。同时,在选择发声方式和唱法演绎歌曲时,根据基调和情感色彩,代入正确的情感。通过针对不同的作品表现,选择不同的发音方式,有助于二者结合,更好地呈现作品。
呼吸频率作为声乐发声的技巧之一,能够影响作品的情感表述。歌唱者应充分将呼吸频率的选择与作品的表现力结合,以展现更好的作品。如歌曲需要表现出激愤的情感状态时,可以尝试加快呼吸频率,选择短呼吸;需要表现优美舒缓的作品则可以放缓呼吸频率,选择长呼吸;甚至为了凸显歌曲某一部分的表现力,歌唱者可以尝试闭气呼吸。
声乐发声技巧中,音准也是重点内容,结合音乐作品表现力,音准也可以由不同的选择,咬字清晰能够让听者顺利接收到歌曲信息,反之则可能让听者分神去思考歌唱者所述说的内容,而难以融入歌曲表现的意境中。但有些歌曲,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模糊咬字,比如有些歌曲表现悲伤的歌曲,可以模糊化一些发音,给歌曲更悲伤难以自抑的表现力。
此外,歌唱者在对发声技巧训练中,可以尝试对同一歌曲采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强弱等来尝试演绎,感受其对于作品表现力的影响,如在歌曲所需表现力最强的部分尝试放缓节奏,延长高音,以突出歌曲所渲染的情感等。以此来提高技巧和表现的融合经验。
一部成熟的歌唱作品,是丰富的,对于技巧的选择可能需要在歌曲的不同部分分别选择,同样,不同的歌曲部分表现力也不同,歌唱者应将作品细致分解,分析每一部分所需要表现的情感,以及针对这种表现更适合使用的声乐发声技巧。通过在合适的部分选择合适的表现力和技巧,增强声乐作品表现的张力,以演绎出震撼人心的好的音乐作品。
五、结束语
高完整度的歌曲演绎需要歌唱者运用扎实的声乐发声技巧,融合作品的表现力,引起听者对作品的共鸣。不同的声乐作品侧重的表现力不同,选择的声乐发声技巧也不同。歌唱者应不断从经验丰富的歌唱家的经典作品中吸取经验,学习技巧和表现;不断训练扎实的声乐发声技巧,并在训练中深化对作品表现力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加深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声乐作品的表现上,可以运用表情、动作等辅助技巧增强,深化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演绎中使作品获得更好地展现,上升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亦文.浅谈声乐发声技巧与作品表现的结合[J].大舞台,2012(12):50-51.
[2]王海洋.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与表达[J].华人时刊旬刊,2014(03):297.
[3]范娟.浅谈声乐技巧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