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德镇瓷画具有绘画性、工艺性双重特点,作为千年陶艺中的重要门类,其本身的艺术、历史价值不容忽视。本文将以景德镇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瓷画文化的发展历史,探索其中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瓷画;景德镇;艺术
一、引言
陶瓷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已存在千年之久,瓷画作为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段曾首先启动了中国绘画史,又在中国画高度成熟以后,吸纳其成就在瓷器表面开辟了新境界。从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到元青花、清五彩、近现代高温颜色釉,这一艺术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之中愈加绮丽多姿。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在瓷器生产和艺术性两方面更是大放异彩。景德镇瓷画艺术也伴随着该地制瓷业的兴起而繁荣,在千年的陶艺史中占据重要一隅。
二、“瓷画”的概念
“瓷画”,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板平面上的绘画表现。它常与“陶瓷艺术”“陶瓷装饰艺术”等概念一同出现,仔细深究三者大有不同。“陶瓷艺术”是通过陶瓷造型和装饰形式特征来进行表现,并以利用材料和技术为基础。“陶瓷装饰”既从属于陶瓷艺术中的造型因素,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除去造型自身的装饰性外,最主要的装饰形式有图案、绘画、浮雕和颜色釉等类型,装饰工艺包括刻画、贴塑、镂雕等等。“瓷画”则主要围绕的是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图案”和“绘画”层面讨论,在材料与工艺结合之中产生新的效果,是利用了中国绘画成就的陶瓷装饰,是丹青与泥火的艺术融合。由于其紧紧追随传统绘画而雅俗共赏,较陶瓷装饰其他领域都更具社会影响力。[1]
三、景德镇瓷画历史分期
以景德镇为基点,瓷画历史可分为两段时期。景德镇之前,主要包含新石器时代陶器绘画、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宋代磁州窑系瓷绘三大板块,这一时期瓷画风格呈南北两派并各具体系。景德镇及其后时期,南北两派合流,历经元、明、清发展至近现代,并受各個时代绘画艺术影响,瓷画艺术进入顶峰。因此,要理解当代瓷画艺术语境还需放眼其历史源流,厘清以景德镇为观察基点的瓷画历史第二时期的特征与发展变化亦尤为重要。
从元代始,青花的出现可谓在景德镇瓷画历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开山奠基作用,甚至可以说元青花让整个中国的瓷画历史由此进入了景德镇时代,白釉青花的视觉特征意味着中国瓷画的美学特征开始稳定。洁白厚重的胎体,釉面白里泛青,光润透亮。胎骨厚重,形制巨大。清润的青花较磁州窑黑花雅致,又吸收其笔法,苍雄沉郁而秀丽清雅。当时的回回人作为“中间商”,一方面进口了中东地区的钴青料卖与元王朝制瓷;同时,结合中东审美习惯设计图案粉本以便出口。所设计的图稿经浮梁瓷局而安排给磁州窑或吉州窑移调景德镇的工匠复制,并逐渐传授给景德镇工匠,成熟元青花的成批生产便由此形成。总而言之,青花瓷的成功烧制具有里程碑意义,形成了结合中国水墨画之美的陶瓷绘画,极具民族特色。景德镇制瓷业也从此崛起,享誉全球。
明清时期,青花的清新淡雅更是符合隐逸闲适的文人画审美倾向潮流。因此,尽管成华朝起不断发展五彩瓷而至清代五彩瓷愈盛,但青花始终处于强劲的地位。而成化(1465-1487年)时期是青花的又一高峰。一反前朝的雄健豪放而清淡雅致,结合玲珑俊秀而圆润的造型,整体轻松愉快。后来,随着明朝逐渐衰落,官窑生产逐渐让位于景德镇民窑。民窑吸收院体画、文人画并借鉴明小说插图版画,风格自由多样、生动活泼。当然,明清时期亦出现新的瓷画种类——彩瓷,颜色艳丽,包括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等。成化时期,皇室不惜工本大量烧造御用瓷器,斗彩尤盛,以往的颜色釉逐渐退居次位。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诸如成化斗彩鸡缸杯。此外,还有由阿拉伯传入、康熙帝专邀法国珐琅艺人进宫创作而形成的珐琅瓷器;在五彩基础上借鉴珐琅彩而烧制的粉彩瓷器以及在粉彩基础上创作的能够达到文人山水画的淡墨效果的“浅絳彩”等,皆为瓷画史上重要的艺术突破与创新。至此,追求中国画表现效果的釉上色料基础完备。
到了近代,民国的瓷画艺术伴随着景德镇经济基础的整体下降而衰落,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别具一格的新粉彩可谓异军突起。所谓“新粉彩”,是画面相对出新于传统粉彩而色彩比浅绛画更华丽丰富,这样的作品既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又为高官赏识。著名画家在景德镇作瓷画则是现代时兴之事。林风眠就曾在景德镇留下瓷画作品。他们亲自执笔,依照已有的绘画经验一挥而就,这样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艺术之风。特别是在现代釉上彩引进西方新彩后,能够自由调配颜色,且烧制之后能基本保持原样,这就降低了对于艺术家熟悉瓷画料性的要求。不过现如今,利用高温颜色釉作瓷板画的方式反而后来居上,意想不到的出窑效果、独特的色彩以及奇幻的肌理效果,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追随创作。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欣芊(2000.1-),女,汉族,江西萍乡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