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方文学中婚姻社会关系文化渗透分析

2019-11-16 06:52樊金东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文化

樊金东

摘  要:婚恋以及爱情价值观一直贯穿于多类文学作品中,在中西方文学视域中,爱情以及婚姻也是文学作品最让人感叹的一个元素。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学的两性婚姻以及爱情观念,分析文学作品中婚姻社会关系构成,谈谈女性地位以及爱情观,希望能够为更多的读者理解以及正确接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影响下,多种不同的婚姻社会关系。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婚姻社会关系;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1

人類的一切源于爱情,如同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一切和人类生命相关联的故事以及社会构成,都是和婚姻相连的。作为人类社会以及文学创作的源泉,婚姻社会题材都是文学家反映社会背景,展现人物性格的平台。分析影响中西方婚姻社会关系的因素,历史是重要的因素,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借助婚恋题材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阶级地位,女性意识以及社会演变。可见,婚姻不光是两性文化单行道,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垫脚石。本文结合中西方文学中,婚姻社会关系的区别以及文化渗透现象,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灵感体会。

1.分析中西方文学婚姻观影响因素

中西方婚姻观最直接区别就是二者对爱情的态度不同。在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开放程度约束下,存在较大的差异。中方对爱情的观念主要在于传宗接代,延续血脉。爱情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仅仅是一个进入婚姻的“敲门砖”。中国的爱情在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影响方面的影响,且在所有的婚恋地位中,门第观念以及阶级地位也较为突出,因此在民间也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说法。例如在“薛仁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中,寒门子弟薛仁贵在和王宝钏的爱情面临着强大的阶级和门第阻力,而薛仁贵富贵之后,二人的爱情故事也最终得到王家认可。在这种爱情价值观背后,象征着封建社会中国婚恋压抑。

在西方爱情和婚姻价值观中,西方将爱情定义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是超越生命的关键所在。爱情的力量是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甚至是人生的。在“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为了爱情不惜可以冲破家族桎梏,付出生命,这种对于爱情的绝对向往,也呈现了独特的婚姻价值观。

2.女性意识和地位在婚姻社会关系的影响

中西方文学的婚姻价值在女性地位和意识觉醒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在中国古代作品中,多处凸显“才子佳人”的佳话,如《牡丹亭》、《凤求凰》的古典文学作品。这种爱情构成也是当时最为理想的婚姻组合,即为“郎才女貌”,“男官女贵”的社会构成,也是“门当户对”的婚姻社会模式。此外,在中国女性婚姻地位中,女性的权利大多是低于男性的。传统制度下的中国婚姻社会构成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的形式,如诸葛亮和黄月英的爱情故事。而大多数与封建礼教抗争的爱情,也多是以悲剧结尾,如“梁山伯和祝英台”。

在西方文学中,男女之间没有太大禁锢,在奉行“真爱至上”的原则上,西方文化多注重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过多注重二者之间的经济地位以及社会地位差距。恋爱和婚姻在西方文化中多是自由且浪漫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重视,如《简爱 》中的男女主角,爱情的升华能够战胜贫富差距、生理差异,也是西方爱情的重要表现之一。

3.分析中西方中,婚姻社会关系差异历史影响

分析影响中西方婚姻社会关系的因素,历史是重要的因素。西方文化经历了古希腊、巴洛克和文艺复兴的演变。在历史演变以及社会地位变化下,权规定理想被削弱,“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扎根民间。西方女性的独立意识以及个人社会价值被肯定,人们开始在开放式的社会中活动,所有经济地位以及社会阶级的人群都能够在统一的社交环境中交流,女性可以“抛头露面”,拥有择偶的权利,这种自由的社会风气给了女性追求自我,竞争感情的环境,面对现有婚姻的不满,女性还能够和男性离婚,寻找新的感情。中国从西汉时期以来,就开始用“儒家思想”来统治社会各个阶级,其是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长久的封建礼教思想让女性必须遵从“相夫教子”、“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使命,女性只能够盲婚哑嫁,还要忍受男性的“纳妾争夺”。这种封建社会思想,也成为了 中国古典婚姻社会关系的格式,造成了多种爱情悲剧,如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在画地为牢的环境下,中国经过现代化改革,在婚姻方面也逐渐走向了自由开放的局面。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文化以及文学洗礼的环境下,中西方的婚恋价值观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西方的爱情、婚恋文化、社会构成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较多反映历史、社会、生活的婚恋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历史选择对于婚姻社会关系的构成产生了转向和推动作用。结合文学作品如《简爱》、《罗密欧和朱丽叶》、《红楼梦》等,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中西方婚恋社会关系的差异。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学的两性婚姻以及爱情观念,分析文学作品中婚姻社会关系构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卢暖. 觉醒与解放——论《终身大事》和《布谷鸟又叫了》中的婚姻自由问题[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 33(01):90-98+118.

[2]陶佳洁, 汪正龙.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J]. 文艺争鸣, 2019, 294(01):91-95.

[3]张强. “前任”系列电影的性别文化研究[J]. 电影文学, 2019, 722(05):101-105.

[4]周俊. 欧洲新移民小说的跨国婚恋叙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1(1): 81-83.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