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019-11-16 05:38杨洋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5期
关键词:S模式理论与实践

杨洋

摘   要:U-G-S是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以及中小学校三者之间展开深度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这有助于三方之间协调沟通,整合资源配置,建立互通合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牡丹江师范学院着力打造U-G-S新模式,旨在推动学校教师培训模式发展。U-G-S模式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新形势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U-G-S模式  牡丹江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共同体  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c)-0201-02

1  教师培养模式现状

纵观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以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为主的构成机制,是其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并且各高校的培养教师责任分工明确,本科、专科,以及中(幼)师院校分别培养高中、初中和小学(幼儿)教师,教师的培训工作则由各省市级教师进修学校负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变革,对卓越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适时的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主动选择和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负责教师入职前培训工作的单位主体单一,大多是各个大学独立培养,并不结合中小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与各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的沟通协作甚少;二是这种僵化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推进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一体化发展,各大师范院校在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入职前培训以及教师群体的入职后培训分别由不同单位负责,这就割裂了入职前培养和入职后培训的联系,师范院校培养策略和地方政府培训任务的分离导致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偏低;三是教师的入职前培养与中小学实际教学课程脱节,入职前的培养大多重理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反而不强,刚入职的教师适应教学课程的周期延长,教学实践技能欠缺。

牡丹江师范学院现阶段教师教育的重点是人才的培养,落实到具体处是各种教育机构工作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不同社会领域的需要决定了培养目标的类型不尽相同。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学校类型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培养工作的重点是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当下的教学教育评价标准中,“卓越教师”的培养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核心。学校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教师教育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全校15个教育专硕专业学位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工作,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三个方向的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工作,学院有各类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以及“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2  “U-G-S”模式的基本内涵

“U-G-S”模式是一种颇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师教育新模式。“U”指大学(University),“G”指的是地方政府或地方教育行政单位(Government),“S”指的是中小学(School),所以U-G-S (University Government School)模式,就是在各大学的教学培养方针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协调整合、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共同构建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

U-G-S是国外教师教育中普遍适用的创新模式,该模式也符合新形势下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下,大学、地方政府和各中小学三方各司其职,联系甚少。这种培养模式有悖于“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各方获益”的发展原则”[1]。首先在“U-G-S”模式下,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单位可以充分发挥整合配置资源的优势,推进教师培训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各师范院校可以具体结合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最后,各中小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综上所述,U-G-S模式有助于加快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

3  “U-G-S”模式预期成果

首先,在“U-G-S”这一新型模式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中小学的协同沟通优势,可以产生诸多创新成果。第一,有利于建立一个开放灵活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构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的一体化模式,早日实现卓越教师计划中的培养目标。

其次,将促使中国的教师教育培养环境由之前传统的封闭式培养转向开放式培养,这种开放性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开放的教学评价和教育理念、开放的教育主体、开放兼容的教学形式等等。为保证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高效运行,必须要成立对应的管理监察机构,由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文件,充分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师范院校的三方关系,职责分明,深度合作。仅仅单方面的依靠其中任何一方都会阻碍“U-G-S”模式下卓越教师的培养进程。“在教师发展重心的管理、协调、统筹下,实现区域内教师教育培养与培训、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基础教育一体化,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区域内教师教育资源”[2]。

最后,将有利于建立一个培养主体多元化、主客体之间优势互补的合作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据美国教育专家古德莱的观点,“中小学校如果想要进步,就必须依托优秀的教师群体,而优秀的教师则需要师范大学的创新型培养,这就必须对大学的傳统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将中小学校作为入职前师范生的实践基地”[3]。古德莱的观点强调了师范大学和中小学校之间的共生关系,双方之间双向性的互动更有利于卓越教师的培养。

综上所述,建立卓越教师专业发展院校为平台的培养模式,中小学校和高师院校优势互补,多元化的培养主体有利于形成合作性的培养机制,这也将会是“U-G-S”模式下卓越教师的培养预期成果。

4  “U-G-S”模式的实施路径

第一,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修订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中国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颁布了各种教师教育系列文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旨在阐释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第二,强化理论学习,实事求是,做到实践与理论两相结合。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该文件针对在各大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提出了在实践教学中,师范生要有不得少于一学期的中小学实习经历。这一规定显示了教育部对教师群体实践技能的重视,也就要求高师院校在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加强对实践教学专业能力的考察。

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双相结合是“U-G-S”模式落实的重要路径,这其中关键是建立起一个涵盖职前、职中、职后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机制。为此高师院校在加大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要协调各中小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为教师入职前培训积累扎实的教学实践经验。

5  结语

加强“U-G-S”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并对卓越教师培养理论研究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对于提高中国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U-G-S”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牡丹江师范学院课程研究的重点课题,构建教师教育U-G-S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主动选择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广.建构“U-G-S”教师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3-06-18.

[2] 金素梅.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问题审视与模式建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6):124-126.

[3] 舒易红,刘诗伟.高师教师教育“UGS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151-153.

猜你喜欢
S模式理论与实践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