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

2019-11-16 08:00顾晓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项链课程思政

[摘  要]抓好思政课程、抓好机关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作为思政课“项链模式”和“中国系列”课程的发祥地,上海大学教务考评党支部成立“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让党建与课程思政教改同频,让组织建设与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同步,用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让支部堡垒作用体现在项目一线。支部党员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基础,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托“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人才学院学生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三支队伍协同串成一条璀璨“项链”,建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10-0059-04

上海大学机关党委教务考评党支部是一个联合党支部,由教务处、考评办、基教集团和教发中心四个部门党员组合而成,共有中共党员28人,占部门总人数的82%。党支部党员承担着全校本科教学日常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考评等工作。支部党员始终牢记服务宗旨,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基础,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托“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人才学院课程思政学生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三支队伍协同串成一条璀璨“项链”。建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机制,使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实践学校,成为推动课程思政教改的坚强后盾,并取得国家级、市级等多项荣誉。党支部还将党务和业务相结合,让“课程思政整体校”建设项目具有生命力。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拥护,还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突出和强化。

一、因地制宜务实高效,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党员服务团”

党建工作考量着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而堡垒作用体现在对业务工作强大的推动力,即支部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等方面。教务考评党支部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本着因地制宜、便于服务、利于育人的原则,成立“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明确服务意义,擦亮服务品牌,做实服务举措,拓宽服务半径,让党建产生强大的业务推动力。

(一)明确服务意义,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一是将党建工作贯穿始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党支部的职责任务,教务考评党支部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党支部党建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支部政治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是严抓政治学习,提升支部党员的政策能力和理论水平。党支部书记是上海市思政課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她发挥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经常性组织支委和支部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贯彻维护党章,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将党的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精心安排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连续两年创意策划“学经典话信仰勤力行”“五月的鲜花——我和我的祖国”吟诵会,举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代会”等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援疆教师来到支部参与党日活动,以模范党员榜样力量感染和引导全体党员。

四是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警示教育。本支部党员、副校长主讲《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校纪委副书记主讲“从严治党”报告,努力做到强功能、攻弱项、补短板。支部坚持固本强基,健全各类制度条文,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蚀,教育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等活动及社会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

五是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提高组织力。组织党支部党员轮流主讲微型党课,建立党支部微信学习群,及时推送最新中央文件并传达精神,经常性督促支部党员完成“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要求党员立足本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找准提升党建质量的现实着力点,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管理研究,形成教学研究及管理论文、工作研究报告等固化成果,激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在本职工作中体现党员的支持引领作用。

(二)擦亮服务品牌,紧贴“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教改前沿。教务考评党支部及时研判教改形势,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切合校情,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实施制度跟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定期组织培训学习。自2011年起,上海大学启动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改革,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务考评党支部定期组织开课教师讨论学习,并通过教师教学沙龙、通识公开课,教学经验交流会,“通识教育教与学”征文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教”“学”共生的良好氛围。

二是把握前沿勇于创新。2014年,上海大学首创“大国方略”课程,该课程成为上海“中国系列”课程的发祥课。之后继续发力创设包括“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在内的10门系列课程,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三是身体力行凝聚名师。作为“项链模式”的受用者和坚持者,“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核心成员,5年来党支部邀约150名跨院系跨学科教授走进本科课堂,立足主渠道讲大课传大道,有趣、有效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四是组建“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党支部多次主动参与组织公开课、直播课、全国性研讨会等,支部副书记及党员身先士卒,提供周到服务,将支部工作紧贴并深度融入“创新团队”的工作前沿。

(三)做实服务举措,推进课程思政整体校建设。一是积极申报上海市课程思政整体校。2017年迄今,学校先后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申报并成功入选整体校,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思政试点课程150余门。

二是举办“服务课程思政做好一流本科教学管理”主题党日活动。围绕本支部申报立项的基层党组织“好项目”,部署“服务课程思政教改打造一流本科教学——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本科生课程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实行教、学、评等各环节全程跟进,以“项链模式”服务试点课程,全力支持任课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

三是积极配合各试点课程团队。支部与经济学院党委结对共建,让课程思政成为支部互动的重要议题。支部书记为新进教师主讲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等专题报告,引导教师把价值观塑造有机地融入教学科研,经常性邀请著名教授前来分享,用宽视野和高站位引领服务团;通过工作坊、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组织教学案例、特色课堂申报、公开直播课等,带领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到系列教研活动中。

四是确定“十个一”工作要求。将“四个一”作为服务团的工作目标:组织一次课程思政教学沙龙,组织一次课程思政红色之旅,组织一次及以上课程思政公开课,组织一次名师讲座;支部还细化了党员“六个一”的工作任务:即转变一个理念,从单纯的教改管理者到课程思政教改的“服务者”“参与者”;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一次及以上,跨前一步服务课程思政教改,拉近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主动与该门试点课程的对接学生联系一次及以上,切实掌握课程思政学生获得感;做一次课堂问卷,把脉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提交一篇课程报道,营造课程思政育人氛围,促进教师全方位成长;撰写一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总结课程思政教改做法,分享成功课例。这“十个一”成为党支部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改服务支持的落地举措,提升了党支部工作实效。

(四)拓宽服务半径,提升课程思政与日常教学管理质量。目前,上海大学每学期开课超过4000门次,在校本科生共计2万多名,在编专任教师共计3000多名。面临服务对象众多、教学管理工作繁重、人员缺编等现状,教务处考评办顶住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巨大压力,联合党支部的党员在本职岗位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率先践行“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路”。在教学管理制度梳理修订、配合上级政治巡视的材料梳理、一流本科和高水平大学项目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工作、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材料申报、教学成果奖组织申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成果推广、教博会展览组织、第三届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组织等方面均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服务团多次举办大类新生、毕业生、课程思政试点课程班等各层面的学生座谈会,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多向渠道及时了解、听取、回应师生的意见和诉求。主动与部分老师、院系和考评办联系,告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配合及时整改,形成质量管理工作闭环,支部及其所在行政部处成为服务高水平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和桥头堡。

三是“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在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师生身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方面有了新作为。服务团积极组织采访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教书育人贡献奖获得者等,用好菊花节展板、各类教学研讨会、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公众号等推广优秀教师,一部汇集五年多届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喜爱的老师”征文活动作品集《与子同行——倾听学生的声音》已正式出版。

二、协同融合铸造精品,“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助力课程思政

“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通了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及任课教师、课程班学生,做到整体统筹、协同融合。通过支部党建项目化管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进课程思政,助力课程思政。

(一)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成功运行。近年来,“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紧贴课程思政教改最前沿,主动服务“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党支部书记获评2018年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支部被评为学校机关党委优秀支部。2014年学校首创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产生很大社会反响,多次得到领导批示。

(二)提高了机关党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确保课程思政整体校项目顺利进展。为弘扬“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成功经验,教务处牵头申报,上海大学成功获评上海市教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试点单位。迄今,试点工作已将“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点上开花”拓展为“面上结果”,带动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改工作。支部書记联袂著名教授多次开设公开课直播课,中宣部、教育部以及全国985院校领导多次来课堂观摩,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成功经验得到上海教育网站重点报道。“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经常性参与并支持各院系课程思政公开课,有助于坚定自身参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信心,有助于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党员干部在履行课程支持服务团职责中亮出身份,也亮出承诺,真正使党员干部沉下心,真对接,勤实干,提升自身认同度和成就感。

(三)联通了部处与院系师生多方主体,建立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有机生态链。一是“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搭造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的有机生态链。教务考评党支部与校党委、机关党委、相关院系党委和党员教师、任课教师多联互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服务团工作。校党委总揽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机关党委发动相关党支部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支持课程思政工作。相关院系党委班子是落实课程思政的组织主体,参与试点教学的党员教师则是具体实施者。

二是“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建构服务教师教学第一线的课程育人生态链。教务考评党支部党员教师与课程思政任课教师、学生课程思政助理团、马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之间,彼此积极配合,形成完整的育人生态链。教务考评支部的党员们在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从课程思政课程立项运行、课程思政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督导听课、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等方面建立规范性制度安排。他们既是“管理者”,组织“考评者”,又兼有“参与者”和“服务者”新的身份,为一线教师理解机关党员服务育人提供契机,也为机关党员提供了走进课堂、走近一线教师、接受育人先育己的机会。教务考评党支部的党员们还与学生助理团积极对接,拆除了教务处考评办等行政部门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藩篱,有助于倾听学生呼声,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完善课程思政相关管理制度。教务考评党支部与马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对接,有助于教务考评党支部的党员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近年来,支部党员发表课程思政论文多篇,出版《大国方略课程直击》《创新中国课程直击》等著作4部。

本文系2019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2019ZX046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项链课程思政
Blowwom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可爱的冰项链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真项链,假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