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锋
阅读童书,是和自己童年重聚的一种方式。
当年,我们小小的心里都曾住着一个顽皮生动的“魔鬼”。我们曾经踩蚂蚁,捉蝴蝶,将蜻蜓放瓶里,捉来蚂蚱变成高粱秸秆车的“马”……就像瑞典作家拉格洛夫笔下的少年尼尔斯,他曾经把马蜂放在奶牛的耳朵里,用脚踢雄鹅,扯公鸡的鸡冠,揪猫的尾巴……凡是能想到的“恶作剧”,尼尔斯都用来填满他那无聊而虚空的时间。
一个寻常的星期天早晨,窗外的阳光灿烂明媚,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这时,一个小精灵出现了:一张苍老的、布满皱纹的脸,脸上没有一根胡须,穿着黑色的长外套,齐膝的短裤,头上戴着帽檐很宽的黑色硬顶帽。
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尼尔斯更是好奇、惊奇。看到小精灵时,尼尔斯内心的“魔鬼”又被唤醒了,他打算捉弄一下小精灵,就像捉弄家里的鹅、奶牛、公鸡一样。尼尔斯真的捉住了小精灵。一番“争斗”,尼尔斯失去了知觉,醒来后,小精灵不见了踪迹。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尼尔斯变小了,如拇指般大小。
原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尼尔斯害怕了,他一边寻找精灵,一遍虔诚地恳求祈祷:保证从今以后再也不调皮捣蛋了。
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莫顿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莫顿飞走,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莫顿带上高空。趴在莫顿的背上,他看见了以前从没有看见过的农庄、麦田,镶着金边的山毛榉树林……他从来没有以这样的视角俯瞰过自己的家。他不曾感受过风驰电掣地乘骑狂奔,也不曾感受过在空中遨游竟会是如此痛快惬意。
就这样,尼尔斯的冒险之旅开始了。莫顿和尼尔斯一路飞翔,一路冒险,勇斗猛禽和野兽,甚至猎人。在漫长的旅途中,尼尔斯学会了善良,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人不应该凌驾于动物之上,每一种生命都应该是自由的,每一个充满光芒的人都必须信守承诺……他用生命的柔软质地去碰触、去感知获得的生命体验和认知。
历时八个月,当尼尔斯经历重重险阻磨难,重返家园时,他变了,和最初离家的那个刁蛮、任性、胡作非为的小男孩截然不同,变成了懂得尊重生命,懂得敢于担责,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童话的滋养,童话并不只是教化真善美,而是直面人生的真相;童话可以在缤纷繁复的生活中唤醒善良的原始力量。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的童话世界,虽然写的是动物界里的恩怨情仇,它们自有一种属于动物的温柔和庄严。它们既是动物,也是人;而人,既是人,也是动物。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赋予平常事物以陌生新鲜的光芒。和尼尔斯骑着那只从未遗忘飞翔的雄鹅莫顿一起冒险,万物都是惊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他们的世界每天都焕然一新,闪闪发亮。未知,逗引着孩子的好奇和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