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仿唐海兽葡萄铜镜为常德博物馆馆藏文物,其局部残缺。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该铜镜的腐蚀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作出文物的病害评估,采用具有可逆性的传统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了修复,以达到博物馆所需的展览价值。同时提出对青铜器的存放环境建议。
关键词:仿唐海兽葡萄铜镜;修复技术方案;可逆性;存放环境
一、对文物的分析及修复
文物交接时现状
铜镜背面花纹被坑土大面积覆盖,其中以硬结土为主。镜子中区与外区交界处有个约3.5毫米的小孔,根据该孔洞的镜面方向有轻微凸起,以及孔洞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初步判定为人为的从背面往镜面打穿的小孔。最后,通过铜镜的质量及手指敲击的声音初步判断该铜镜的铜胎保存较为完整,并没有严重的矿化现象。
二、保护修复工作原则及修复技术路线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实际上就是排除文物病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将严格遵守我国《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真实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时也结合现代通用的最小干预、可逆性及可再处理性三大原则,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修复技术,运用目前国内外修复行业成熟的材料。
根据该铜镜的病害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档案记录;清洗及除锈;补配及錾刻;随色作旧;表面封护。
三、保护修护过程
1.档案记录
修复前,对仿唐海兽葡萄铜镜进行拍照,详细记录好文物的编号、名称、质地、年代、尺寸以及文物现状,并绘制文物的病害图。修复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材料也将作好文字记录。
2.清洗及除锈
我们通常使用机械法配合化学法进行清洗。机械法也是最常用的除锈方法,这得利于机械法的易控性同时也不会出现在文物表面残留有害物的情况。只有在机械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时,才需要适量的配合化学法以达到较好的除锈效果。
将铜镜直接浸泡于纯水中。通过纯水可以使铜镜表面的硬结土稍微松软,同时纯水能够讲铜镜表面不稳定的锈蚀中所含的氯离子给置换掉,以达到稳定的作用。浸泡5~10分钟后,使用羊毛刷直接对浸泡于纯水中的铜镜进行轻柔的刷洗。清理完松软的浮土后,用棉毛巾把铜镜表面的水吸干,接着用刻刀对湿润的硬结土进行剔除。常用手法用刻刀尖头的钝面与侧面的棱线挤硬结土,让硬结土崩裂、崩开以方便剔除。
3.补配及錾刻
因为该铜镜残缺部分只有Ф3.5mm的小孔,所以本次将采用“914粘合剂”进行胶补。
在胶补前需要先把镜面凸起部分用小锉刀磨掉,同时还要打磨出方向从正面(镜面)至背面(花纹面)的V型坡口(作倒槽,增加胶的接触面积),接着在镜面处垫一层光滑的玻璃纸,从背面抹上以和好的胶,待干。
根据资料确认补配处的花纹,进行錾刻花纹时,须相对刻深一点花纹刻细一点,特别是周边连接处要相对低一点,这是为了让随后作旧时连接处不会出现高低不平这样明显的痕迹。
4.随色作旧
作旧是针对补配处所暴露的痕迹进行修饰一项工作,使其看上去浑然一体,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这直接影响到的是大家对该铜镜修复情况的第一印象。
通过观察,可见多处高浮雕处出现灰黑色的底色,但由于补配的地方为纹饰的低处,最主要根据补配处周边的颜色变化,所以无需上灰黑色底色,直接调配绿锈的颜色。
本次将采用矿物颜料(无机颜料之一),以漆片加无水乙醇作为粘接剂,通过点、拉的手法上色。在其干得差不多的时候,盖上松软的黄土用刀轻轻压一压,再用羊毛刷掸掉黄土以达到“杀光”的效果。
5.表面封护
所谓封护实际上就是让青铜器与氧隔绝、与水隔绝,防止氧气、水汽侵入青铜器使其稳定锈活跃发生二次腐蚀。
用羊毛刷给铜镜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1%~2%的B-72丙酮溶液以达到封护保护的效果。
四、修复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和胶:914胶A、B胶按1:1调和。搅拌匀开,大概搅15到20圈把胶匀开后,重新把胶挂在一起继续搅拌匀开。大概重复30次便会感到胶明显有点发干、发热,这是粘性最好最适合上胶的时候。和胶时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矿物颜料直接做底色。以此达到加快进程的目的。
漏胶:玻璃纸没垫好或者胶没干就发幅度移动导致漏胶现象,只需清除镜面外漏多余的胶再重新上胶即可。无需把胶完全刮掉,特别是V字倒槽那些与金属粘接在一起的胶更不用去掉,这些都是很好的“底子”(胶与胶之间粘接才是最快的)。
色差:色泽没配好,盖了多层矿物颜料,补配处明显高于周边。可用棉花或纸巾蘸上无水乙醇对补配处的颜料进行清除,清洗时切勿大幅度擦拭,尽可能不让无水乙醇过度触碰周边的锈。
五、存放环境建议
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即创造一个良好的文物保护环境。
青铜器本质上是铜、锡、铅三元合金,其合适的存放温度是14℃-24℃,相对湿度30%-45%(南方地区湿度偏高,要求湿度过低则成本过于昂贵,建议40%左右即可),大氣环境最好是防尘、无氯、无酸性气体。
六、结语
如今的文物保护修复,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工作。在经过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不断地传承经验,以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帮助,如今的文物修复技术及理念也更加的成熟。对于本人这类文保干线上的新人来说,如今的成熟的修复技术及材料使文物修复过程大部分都是具有可逆性、可再处理性的,这等同于降低了入门门槛。
虽然门槛微微的降低了,但文物不是我们的试验品。对于文物修复应当尽可能一步到位。而这点只能通过不断的基本功练习以及不断的总结经验来提升。
让文物得以永久保护,是作为文保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简介:
丛琳月(1987--)女,黑龙江克山人,东北烈士纪念馆,助理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东北抗联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