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遒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启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高效解决群众、基层和企业最急最怨最盼的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主轴”,引领辖区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健全区党建大联盟、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三级体系引领组织互联,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带动资源互通,实行线下报到、线上服务、协商议事,推动辖区单位从基层治理服务的“局外人”转变为“热心人”“自家人”,凝聚“民呼我应”合力。目前已有662个基层党支部和20975名在职党员在辖区社区报到,认领微心愿1897个、服务岗位1241个。
服务力量下沉基层,精准服务千家万户。赋予并细化街道“考核评价权”“任免建议权”“意见建议权”“规划参与权”“综合指挥权”和社区人员资金“统筹管理权”。统筹优化街道机构,成立实体化“民呼我应”指挥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将城管执法人员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下沉常驻到街道,其他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定期报到、随叫随到,接受街道统一指挥调度和考核评价。
全链条动态跟踪处置,“呼”得顺畅,“应”得有力。建立“民呼我应”信息化系统,实现线上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设置“我要报事”功能,问题诉求一口受理、一网收集,梳理11类152项“民呼我应”四级响应事项清单,根据难易程度分别对应社区、街道、区级和市级处置,确保“一呼即应、应则事了”,做到“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社区、复杂问题不出街道”。◎(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总工会)
□夏捍东
今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全面实施“红色校园”工程,激活校园党建“细胞”,以“党建强”引领“教育强”,全力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人民满意”。
“红色阵地”覆盖校园每个角落。将规模较大的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区属公办幼儿园单独成立党支部,规范民辦学校和培训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结合年级组、学科组设立一批功能型党小组。按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六有”标准,规范建设学校党员活动室。在校园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展板、悬挂英模画像,在校园图书馆设立“红色图书角”,在校园走廊设立“红色文化长廊”,在校园网站开辟党建专栏,让红色文化随时随处可见。
“红色标兵”分布学校每个岗位。组织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思政微课”征集展示活动,校领导带头上好思政课。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优秀党员名师工作室”评选和“美丽课堂党员争先”教学评比等活动,鼓励党员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创优争先。着眼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478名包河区名师、学科带头人中,党员教师占比超过75%。
“红色教育”浸润全区每名学生。充分发挥辖区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对学生开展党史国史军史教育。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打造集宣传、展示、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德育课堂。积极开辟德育第二课堂,以入团入队、升旗等仪式和重要节日、纪念日为载体,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百年五四纪念、“红心点燃童心”传承红色基因、“红心向党歌唱祖国”庆“六一”、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让红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时政新闻、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安徽省情等内容,不断丰富德育课程内涵。◎(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宣传部思政处)
□曾庆辉邱晶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打出一套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合拳”。
“一核引领”,强化街道党组织统领作用。成立西湖街道“一核三级多元”党建联合会,按照社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物业服务、公益服务、金融商贸、平安建设、行政管理等8种类别,选举产生党建联合会委员,实行轮值制度。通过整合区域各方力量,使党的各类组织在基层结成一张网,有效推动街道社区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的“放大效应”。
“三级驱动”,推进街道、社区、单位互联互动。建立以街道“大工委”为引领,社区“大党委”为主体,党群服务中心为补充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有效带动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区域党建、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事务。按照“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基层”的要求,切实将党的活动开展在网格、服务落实在网格、阵地夯实在网格。街道建立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建立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微信群,各社区分别建立党员微信群或QQ群,作为宣传、教育、发动党员的平台。
“多元共治”,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根据驻地单位的聚集类别,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开展“党建引领、幸福共建”,在企业开展“企社带动、家园共建”等类型共建活动,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带群建,推动群团组织力量下沉,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切实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聚合引领、组织动员作用,实现党群资源集合共享。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扶贫帮困、敬老爱幼等社会公益活动。◎(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甘肃省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
近年来,河南省灵宝市树立“重视一线、倾斜基层”工作导向,以政策、力量、资金、工作“四个下沉”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让农村基层干部有“干头”更有“奔头”。在干部任用、绩效考核等政策上,向一线倾斜,进一步突出实干导向、实绩导向、基层导向。近年来,全市陆续从乡镇提拔正科级干部40名、副科级干部32名。出台激励农村党支部书记担当作为的规定,打通上升通道,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热情。市财政拿出1600余万元增加村干部工资,“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主义”,实行绩效考核,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把考核评议党员干部放在一线。以乡镇为单位,每季度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观摩交流一次,把党员活动日、整顿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重点内容,让基层干部在观摩交流中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全市381个村(社区)都设置了“灵宝评议”二维码,群众通过扫码,就可以对村干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每天通报评议情况,让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促进村干部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
党建引领村企联建实现增效增收。如大王镇沙坡村和河南鑫山公司进行村企联建,党员干部共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共同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共同谋划乡村发展路径。企业的入驻,解决了基层力量不足、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大大改善了村居面貌,增加了村民收入,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当地乡村发展孕育了新的动力。(供稿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