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家》中寻求认同的“局外人”

2019-11-14 11:05魏微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局外人弗兰克托尼

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家》中,描绘了一对黑人兄妹弗兰克和茜的坎坷遭遇。本文从二人的寻求认同之路的视角来分析,尝试探究托尼·莫里森借助小说所表达出的使黑人摆脱“局外人”身份的真正方式。

关键词:《家》;寻求认同;“局外人”

作者简介:魏微(1992.10-),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1

“两个灵魂,两种思想,两种不可调和与妥协的抗争,两种始终处于交战状态的理想并存于他们漆黑的躯体中”[1],这使得黑人主题从未在人们的视野中消退。而托妮莫里森,一直代表广大黑人发声的她,在耄耋之年又创作出了一篇佳作《家》,在她看来,真正的认同不一定是放弃黑人自己文化的特点,而应该是白人在心底改变黑人“局外人”的观念,更多的接纳黑人文化的独创性,这才能带来白人与黑人真正的平等。

一、痴与忠中寻求认同

小说中主人公弗兰克的妹妹茜是一个十分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形象,莫里森通过对茜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黑人女性遭受不公,受尽折磨的寻求认同之路。

首先,茜的童年生活为她后期对命运的掙扎埋下了伏笔。她的继祖母丽诺尔每每在茜不经意犯错时都会抱怨一句“阴沟里生的”,这在茜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因此,在一个向她表露了爱意却实则为了骗取丽诺尔家里的车的男人出现时,她不计代价与其私奔,很显然茜在之后被抛弃了,这种忘乎所以的自由正是因为茜希望证明她也可以被人欣赏,而非“阴沟里生的”所意味着的低人一等,这是莫里森代表广大黑人女性的发声。

在那之后,茜便开始了谋生之路,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次谋生之路却充满了鲜血。在她初次与博医生见面,她用坚定的话语向博医生保证了对工作的忠诚,并在日后试图通过自己的完美配合,得到医生的赞赏,得到真正的认同。然而,这份工作带给她的却是她被博医生设计制造的深入检查子宫的仪器所伤,自那之后她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这令读者不禁深思,只有一颗极度渴望认同的心才能做到这样的忠诚,在茜看来,当那些冰冷的仪器进入她的身体,仿佛那是距离被认同又近了一步。

二、血与火中寻求认同

小说在第七章描述了主人公弗兰克参加朝鲜战争的缘由,这也是他寻求认同之路的开始。弗兰克所居住的地方洛特斯被看作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这里的人受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曾经经历过被驱赶,于是形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除了呼吸,没有别的目标,没有要战胜的东西,活着的唯一价值是看着其他人无声无息地死去”,而主人公弗兰克则试图打破现有的生活现状,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理想有抱负的活着。军队的征兵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黑人战争小说中,黑人实则在同时进行两场战争,一是对外敌的战争,一是对美国种族主义者的战争”[2]参加战争的弗兰克努力表现得英勇,他亲眼目睹了自己两位好友生命的陨落,也曾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朝鲜女孩大开了杀戒,他想通过自己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去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然而,一切却是事与愿违。美国社会并没有因为黑人的参战而对黑人有一丝丝的感激。弗兰克不能使用白人使用的洗手间,坐火车时不能与白人坐在同一个区域,甚至带着战争功勋的他竟被白人警察以流浪罪戴上了手铐。一路抗争命运,付出了血的代价,一路寻求认同,受尽“创伤”的折磨,本应属于平等地位的黑人被看作是“局外人”,整个世界仿佛只有黑与白。

三、“局外人”的生存之道

小说主人公弗兰克收到的一封信改变了他和茜两人的处境,这正是莫里森试图通过本部小说所表达的“局外人”的生存之道。

在收到茜的求助信之后,弗兰克毅然抛下一切寻回妹妹,这充分证明他自参加朝鲜战争开始,到与莉莉共同生活,为生计奔波,他并没有一刻觉得真正融入,妹妹的信帮助他放弃了使他遍体鳞伤的寻求认同之路。那么什么才是他们兄妹二人甚至是全体黑人的生存之道呢?

弗兰克带着被解救的茜一起回到了他们曾拼命想逃离的地方——洛特斯,在这里茜被一些黑人女性轮流照看着,她们一起聊天、唱歌,还把家里变成了缝纫俱乐部,“懒惰对她们来说岂止不能容忍,简直是没有人性。”[3]积极乐观,勤劳致富,这让茜意识到了活着的意义。在这样的环境下,茜变得幸福快乐起来,找到了一直寻而不得的认同与归宿。

小说的最后,兄妹二人重新安葬了用自己的死而换回儿子的生的一位伟大黑人父亲,并在上面写道“这里站着一个人”,“站着”意味着弗兰克对这位父亲的尊重,“站着”意味着弗兰克在回到洛特斯后彻底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站着”意味着弗兰克找到了真正的寻求认同之路。

结语:

“弗兰克兄妹正是在亲情之爱、同胞之爱等力量的感召下逐渐走出创伤”[4]黑人真正内心的治愈是要靠黑人集体给予他们的关爱,黑人的生存之道并非要将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融为一体,保留自己的独特文化才是真正的平等,世界上本不存在“局外人”,黑人文化也是美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Du Boris, W.E.B.The Souls of Black Folk: Essays and Sketches. Chicago: A.C.McClurg,1903.

[2]胡亚敏.托尼·莫里森《家》中的民族空间与黑人战争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8(2):134-140.

[3]托尼·莫里森.刘昱含译.家[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4:127.

[4]都岚岚.《此心安处是吾乡:论《家》的创伤叙事与伦理倾向》.《当代外国文学》,2016(4):125-131.

猜你喜欢
局外人弗兰克托尼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理发师托尼
我想自己做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托尼逃跑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