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创作简介:此为一篇用骈体创作的生态文学,描绘了西安水利生态的历史进程:第一段追溯历史写古时“八水绕长安”之盛;第二段写水资源的破坏与衰落;第三段写近年西安市的水利生态工程以及如今的水域生态景观;第四段简评希望民生之举能够得以延续。笔者翻阅古典文献,查找近年西安水利生态建设的诸多资料,并遵循骈体规范,力求对偶,多用典故,围绕水利生态以古体记今事。
昔者炎黄并起于渭水,周祖发迹于泾流。[1] 稼穑殖谷豳风里,泂酌彼行潦河边。[2] 西汉盛世,资五陵以崔嵬;李唐光华,得八水以萦回。[3] 舠船茯砖,渭泾膺秦商之表;桑佃彩陶,浐涝郁黍稷之饶。天材利多,荀卿撰《强国》于竹简;分流荡荡,相如书《上林》于帛绢。[4] 骊山映汉宫之斜,潏水绕秦塞之曲。百汇辐辏而炜烨,千池云构而彪炳。
然丕显当时,坎壈来叶。山岳闇然,江湖潜沸。世交屯夷,水运陵替。宫阙鸿建,茂林不避伐斫;帝都播迁,淤渠难得疏瀹。秋浦乱叶,可听波声渐小?不辨牛马,怎知泾渭孰清?[5] 兰棹橹声空萧索,万户不见捣衣人。[6] 覃及近世,浸陷泥蟠。工业莩甲,不免糜掷之灾;河池渐眢,终视枯窘之变。廛路磊落,既存萧墙之患;川泽殄竭,必有长安之悲。故地利失而“陆海”隐,人和没则“旱城”现。水土危若累卵,清源急如倒悬。郑国见之无方,西门望而长叹。[7]
逮奉圣朝,政阜民丰。绳愆纠谬,运天枢而悬规;周爰咨谋,总群言以纡蹇。遂固浐灞之堤防,遏雁塔之沉降。沣惠改建,仪祉首现;遗址追媵,沧池复名。[8] 修三星以附潏水,筑四库以广渭域。引大峪而济城濠,清大环而治西郊。[9] 江河既导,草木之遇阳春;万穴俱流,鱼龙之浸风雨。泾河滩边有龙女,桃溪堡里逢崔护。[10] 渭川复还垂钓叟,灞岸又见折柳人。[11] 鸟覆春洲,澄江如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河石之节。汉城浩渺,大风阁穷睇眄;曲江曼回,芙蓉园尽暇豫。鸣佩凌波之水,影来池里;吹箫弄玉之台,絮落衫中。本知相关禽对语,复讶生香树交花。
微沦且或迎意,腾澜有足引心。故水利之事,未可不察;民生之举,讵敢不细?非唯万民所衣被,亦且古城之福祎。前驱有功,便冀后援司契;抚会运周,唯盼克终效绩。[12] 望关中于日下,目秦川于泽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追为此赋,聊以记言。
注释:
[1]“昔者”二句:渭河流域为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起源地。《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周王朝发迹于豳(今陕西彬州市),从公刘至古公亶父十余代俱居于豳,后受戎狄侵略,周太王由豳迁岐,由泾河流域迁徙到渭河流域。
[2]“稼穑”二句: 《诗经·豳风·七月》细致描写了周先祖的农事活动;《诗经·大雅·洞酌》有"洞酌彼行潦"句。
[3]“西汉”二句:五陵,西汉王朝设立的五个陵邑,即为汉高祖刘邦建长陵,汉惠帝刘盈建安陵,汉景帝刘启建阳陵,汉武帝刘彻建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建平陵;八水,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4]“荀卿”二句:《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5]“秋浦”二句:周邦彦《齐天樂·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二》“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这里都是化用语典。
[6]“兰棹”二句: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何处杜鹃啼不歇”;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7]“郑国”二句:郑国,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关中农业区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西门,指战国时期水利家西门豹,曾治理漳河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魏国东北重镇。
[8]“沣惠”四句:指近年改造沣惠渠,建设仪祉湖工程;承继长安城遗址,使沧池声名重现。
[9]“修三”四句:指近年修三星湖来配合潏河的治理,建四座水库来拓宽渭水流域;引大峪水库之水来济护城河,治理西郊大环河的污水。
[10]“泾河”二句:相传泾河小龙王性情残暴、喜新厌旧,将其妻龙女流放到泾河滩上牧羊。进京赶考落第的湖南书生柳毅,到泾阳寻访好友途经此地奇遇龙女,遂帮龙女传书洞庭,后龙女变为凡女,与柳毅结为夫妻,传为佳话;《太平广记》载唐时桃溪堡景色秀美,博陵人崔护于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桃溪堡,叩门求饮,柴门之内一美貌女子倚桃而立,令崔护销魂荡魄。来年清明,崔复往寻之,未见女,便在门扉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渭川”二句:钓叟,指姜太公渭川垂钓事,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折柳人,“灞柳风雪”为关中八景之一,唐代在此设驿站,亲友出行多于此告别,并折下枝头柳枝相赠,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12]“前驱”四句:指前期工作取得成效,希望把握规律;顺应时势不断发展,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