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血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2019-11-14 09:15卢冬彦叶小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脾气脾虚健脾

卢冬彦, 叶小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广东广州 510405)

化疗是当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容易对生长活跃的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等造成损伤,引起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临床多表现为疲倦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中医辨证,多将此类化疗后病变归为脾气虚[1,2]。鉴于肿瘤患者化疗后多表现为脾虚证,本课题组自拟健脾补血方,用于防治肺癌化疗后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前期研究取得满意疗效[3-5]。而本研究进一步以化疗后出现脾虚证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评价健脾补血方对患者脾虚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60例。按是否愿意服用中药汤剂分为治疗组(服用健脾补血方)和对照组,每组各收集病例30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6-10],并经病理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中有关脾虚证的辨证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拟行化疗;②符合中医脾虚证的辨证标准;③年龄为18~75岁;④卡氏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⑤无严重的心、肝、肾及骨髓功能障碍;⑥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有化疗禁忌症的患者;②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接受治疗和检查的患者。

1.5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配合一般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服用健脾补血方治疗,对照组不服中药。健脾补血方的药物组成:南芪30 g,北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当归6 g,熟地黄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广藿香10 g,生姜6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中药服法:水煎至200 mL,饭后温服。于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每日1剂,连服14 d。

1.6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患者脾气虚证的证候积分、卡氏评分及体质量的变化情况,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1.7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①脾气虚证的证候积分:将证候按照无、轻、中、重4级,主证分别按0、2、4、6分的权重赋值,次证分别按0、1、2、3分的权重赋值。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00±10.12)岁;肺癌10例,胃肠癌16例,其他肿瘤4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52.01±13.20)岁;肺癌9例,胃肠癌16例,其他肿瘤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卡氏评分、体质量、肿瘤类型及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脾气虚证证候积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脾气虚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脾气虚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提示随着时间推移,化疗后脾气虚证逐渐改善;而且治疗组的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脾气虚证证候积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pleen deficiency symptom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脾气虚证证候积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pleen deficiency symptom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后6.10±2.72①②11.63±4.51①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0 30治疗前15.20±2.22 14.33±3.52

2.3 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脾气虚证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

2.4 2组患者舌象和脉象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舌质多见淡或淡红,舌体偏胖、伴有齿痕,舌苔白,苔薄或厚,脉沉细弱。治疗后,治疗组多数患者舌质呈淡红,舌苔较前稍厚、色白或微黄,舌体胖大及齿痕不甚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舌象和脉象的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舌脉象角度进一步提示健脾补血方可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脾虚证。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n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two groups n(p/%)

表3 2组患者舌象和脉象变化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tongue picture and pulse condition in the two groups

2.5 2组患者卡氏评分和体质量的变化情况比较表4和表5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卡氏评分改善率及变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体质量改善率及变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补血方可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体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对体质量影响不明显(考虑与观察期较短或样本含量偏小有关)。

表4 2组患者卡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KP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n(p/%)

2.6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表6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NK细胞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升高,提示随着时间推移,化疗后免疫功能逐渐恢复;而且治疗组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升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补血方能调节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表5 2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body mass in the two groups n(p/%)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N对照组CD4+/CD8+1.30±0.21 1.89±0.24①②1.31±0.11 1.49±0.67①30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K细胞活性(p/%)23.70±5.24 41.35±6.22①②24.01±5.02 32.35±4.86①CD3+(p/%)51.31±2.72 72.32±9.23①②50.31±2.33 59.32±9.25①CD4+(p/%)33.35±6.32 50.12±4.55①②32.13±5.22 40.30±2.76①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曰:“凡脾胃不足,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中医认为,肿瘤是因虚而致病,证属本虚标实。肿瘤患者脾胃本弱,而化疗药属克伐之剂,进一步耗伤正气,损伤脾胃,致中焦不运,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轻则胸膈满闷,重则恶心呕吐;脾胃虚弱,纳化无力,故疲倦乏力、不思饮食;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阻滞气机,故见腹胀;湿胜则濡泄,水湿下注肠间,故见泄泻;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气虚乏力则大肠传导失司,血虚津枯则大肠失于濡润,故大便秘结。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精微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故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因此,肿瘤患者化疗后多表现为脾虚证。

而现代研究[12]提示,中医脾脏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健旺与否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生理功能,而且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经查阅文献,近年来关于脾虚证免疫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免疫器官(主要是脾脏及胸腺)脏器系数的降低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体液免疫(IgA、IgG、IgM含量变化)、非特异性免疫(NK细胞活性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细胞因子免疫功能(IL-2、IL-6和TNF等)[12,13]。

基于“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基本病机构建的健脾补血方,拟方初衷是用于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用之于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中南芪、北芪为君药,重用之以奏健脾益气之功。党参、白术为臣药,配伍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底方,以加强君药健脾益气之功;熟地黄、当归组成四物汤底方,重在补血养血;北芪与当归5∶1配伍组成当归补血汤,具益气生血功效。法半夏、陈皮为佐药,与党参、白术、炙甘草合用,为陈夏六君子汤底方,具健脾益气、燥湿和胃功效;陈皮行气祛湿,佐之以防补益药之滋腻及滞气之弊;广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生姜为“呕家圣药”,且能制半夏之悍,二者配伍则一降一散,共助和胃止呕之功。大枣、炙甘草共为使药,共奏健脾补气、调和药性之功。

鉴于肿瘤患者化疗后多表现为脾虚证,本研究以化疗后出现脾虚证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评价健脾补血方对患者脾虚证的影响,并试图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免疫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健脾补血方可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脾虚证,包括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脘腹痞满、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舌象、脉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补血方能改善化疗患者脾虚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相关,而其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脾气脾虚健脾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七七的怪脾气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酒精脾气等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