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峰, 张潇涵, 吴怡平, 朱贤强, 杜娟, 翟家乐, 黎丽娜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妇科病理科,广东珠海 519000)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近年来常见的,可造成女性生育功能下降,严重影响女性生殖生理及身心健康的妇科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以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为主,术后辅助以防粘连制剂、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宫内节育器等。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IUA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总结IUA中医证候及宫腔镜下所见,并结合IUA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首次提出了痰凝血瘀肾虚是IUA的主要中医发病机制[1]。为探讨IUA痰凝血瘀肾虚病机的现代基础,我们进一步检测了IUA患者内膜组织中TGF-β1与Smad2/3的表达,并以祛痰化瘀补肾法治疗IUA,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期从现代信号通路角度阐述IUA的中医发病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间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经宫腔镜确诊为IUA的患者,共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与Smad2/3的表达。另取在我科因其他原因(如宫颈息肉、子宫纵隔)行宫腔镜手术的非IUA患者20例作为对照,同时,IUA患者非粘连处内膜亦取样检测。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将40例IU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在TCRA术后采用祛痰化瘀补肾法及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复查宫腔镜,再次检测其TGF-β1与Smad2/3的表达。治疗前,2组IUA患者及对照组非IUA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试验组 在手术第2天开始服用祛痰化瘀补肾方治疗。处方:熟地黄10 g,淮山15 g,山茱萸10 g,丹参20 g,赤芍10 g,川牛膝15 g,苍术10 g,法半夏10 g,橘红10 g,甘草6 g,每日1剂,连服11 d;然后改用:熟地黄10 g,淮山15 g,山茱萸10 g,川续断15 g,杜仲10 g,丹参20 g,赤芍10 g,川牛膝15 g,苍术10 g,法半夏10 g,橘红10 g,甘草6 g,每日1剂,再服10 d。
1.2.2 对照组 在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用法:补佳乐(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38),每次2 mg,每日2次,共21 d;后10 d加用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902),每次200 mg,每日1次。
1.2.3 疗程 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经周期。
1.3免疫组化检查试剂:兔抗人TGF-β1、兔抗人Smad2/3抗体及SP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免疫组化试验步骤根据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与评分参照文献[2]:①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给予1~5分。1分:1%~10%;2分:11%~25%;3分:26%~50%;4分:51%~75%:5分:>75%。②根据染色信号强弱分为3级,分别给予1~3分。1分:浅棕黄色信号,强于背景;2分:棕黄色中等强度信号;3分:棕褐色强信号。上述2项评分相加再除以2,为每个切片的最后计分。
1.4临床观察指标中国宫腔粘连诊断分级评分标准[3]涵盖了粘连范围、粘连性质、输卵管开口状态、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状态等项目,故以该评分为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宫腔镜下宫腔形态正常,未见粘连,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有效:未达治愈标准,但按中国宫腔粘连诊断分级评分标准,减轻1个分级。无效:评分分级较治疗前无改善。
1.5统计方法采用SSP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IUA患者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见图1。
2.2 2组IUA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的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后第2次宫腔镜检查时,对于未再见粘连组织者,不再取标本。对于仍有粘连者(试验组13例、对照组11例),再于粘连处取样,检测TGF-β1和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见表1。治疗前,2组患者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TGF-β1和Smad2/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IUA患者宫腔粘连组织TGF-β1、Smad2/3的表达情况Figure 1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Smad2/3 in the adhesion tissues of IUA patients
表1 2组IUA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表达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GF-β1 and Smad2/3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adhesion tissues of IU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2组IUA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表达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GF-β1 and Smad2/3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adhesion tissues of IU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 TGF-β1 Smad2/3差值0.50±0.22 0.59±0.20 13 11治疗前2.52±0.59 2.55±0.52治疗后2.06±0.68①1.91±0.66①差值0.47±0.32 0.64±0.45治疗前2.45±0.52 2.41±0.58治疗后1.95±0.52①1.81±0.60①
2.3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根据中国宫腔粘连诊断和分级评分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548)。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efficacy in the two gorups after treatment n(p/%)
中国传统医学中对宫腔粘连(IUA)无专门论述,可参见“月经过少”、“闭经”等的辨证论治。本课题组在总结IUA的临床特点后认为,IUA继发于多次人工流产或刮宫术后等,病因较为明确,临床表现较为一致,故认为是中医妇科“月经过少”或“闭经”中的一个特殊证型,无需再对IUA进一步分型辨证。宫腔镜拓展了我们的临床所见,亦应做为辨证参考。我们认为,IUA早期宫腔镜下见膜样或网状疏松粘连,取类比象,与中医“痰凝”有关。现代研究[4,5]认为,粘附分子在IUA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水平表达的粘附分子属中医学“津液”范畴,参加正常生理过程;而病理性升高的粘附分子则属于“痰浊”。故我们认为,IUA的发病机制为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损伤胞脉胞络,津液外渗,凝聚成痰,痰邪阻滞气血,进一步形成血瘀,痰瘀互结,形成宫腔局部粘连,导致月经过少,甚则闭经、不孕。痰瘀日久,又可损伤肾气,进一步加重各临床表现,故痰凝血瘀肾虚是IUA的主要中医病理机制[1]。
目前认为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是导致IUA的主要病理机制[6],TGF-β可激活和调控纤维化病变的发生,调节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和功能[7]。Hu J等[8]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UA患者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增加,并且TGF-β1作为纤维化标记物在IUA患者子宫内膜中高表达。TGF-β1可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后,可诱导Smad2/3发生磷酸化,再与Smad4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启动靶基因的转录[9],从而促进纤维粘连蛋白、胶原蛋白等基质蛋白的基因转录,加速纤维粘连形成。本研究也显示,与正常内膜相比,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表达明显增高。结合现代中医研究对粘附分子与痰邪关系的研究,可认为IUA发生早期与痰凝有关,TGF-β1/Smad信号通路异常,可能是IUA痰凝血瘀肾虚病机的现代基础。
临床观察显示,补肾祛痰化瘀方辅助TCRA治疗IUA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辅助治疗效果接近。有研究[10,11]显示,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IUA预防再发的作用已得到证实,故认为补肾祛痰化瘀方治疗IUA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医作用机制,是针对IUA的痰凝血瘀肾虚病机,方中苍术、法半夏、橘红燥湿祛痰;丹参、赤芍、川牛膝活血化瘀;熟地黄、淮山、山茱萸补肾,后半期加用川续断、杜仲取补肾调周之意;川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痰化瘀之功效。
中医现代研究表明,化痰祛瘀药有调节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如陈刚毅等[12]研究发现,化痰祛瘀中药处理腹膜纤维化大鼠,能够降低TGF-β1/Smad通路成分的表达。本研究也显示,补肾祛痰化瘀方可降低宫腔粘连组织中TGF-β1和Smad2/3表达。结果提示,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可能是针对IUA的痰凝血瘀肾虚病机治疗起效的现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