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赛岐中心幼儿园 薛文平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方向和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提出,“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著名学者、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指出,“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幼儿园文化是从校园文化衍生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出现了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但当时的校园文化指向高校。进入21世纪,国内掀起对中小学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研究的热潮,很多中小学校开始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其价值和功能被不断地挖掘和认识,幼儿园文化受到园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但是,多数园长对幼儿园文化的理解还不深刻,甚至在校园文化构建中不知所措。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和园本实际建设幼儿园文化?如何通过环境创设物化文化理念?如何构建和实施特色课程?如何依托文化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深入挖掘本土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结合幼儿园保教实践,构建文化理念下的园本课程,总结文化育人成效,探寻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实施路径,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三牛”文化,旨在通过校园文化构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保教水平,提升幼儿园文化内涵,使幼儿园成为萌牛娃(幼儿)、孺子牛(教师)、牛爸妈(家长)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文化——源于古拉丁文,本意是对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耕作”“栽培”“饲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组织机构、行为方式等。
幼儿园文化——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有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集体组织,也应当有自己的组织文化,并在这种文化的激励和影响下,实现幼儿园组织中师生、家长的共同成长。
(1)理论意义。关于幼儿园文化建设,多数研究仍停留在抽象的描述层面,较少涉及幼儿园文化如何存在、如何建设、如何起作用等具体问题。我园在构建幼儿园文化的实践中,就如何积极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如何传承幼儿园的历史积淀,如何创设环境文化,如何构建和实施文化课程等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前教育理论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2)实践意义。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随着办园理念和园风、教风、学风的提出,特色课程以及主题环境等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文化理念逐渐被教师们所理解和吸纳,并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内心,成为全体员工乃至家长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同时,目前国内幼儿园文化构建尚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需要实践层面提供可借鉴的理念和做法。我园探索构建的“三牛”文化理念及实施文化育人的途径,有利于为幼儿园构建和践行园所文化提供可供参考的做法。
学校文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幼儿园文化的产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园所文化需要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考察。
搜集、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园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研究人员查阅了《中华牛文化》《文化·力量》《润物细无声》《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与品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书籍和资料,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整理、领悟,明确了指导思想。
幼儿园文化不仅是一个思想、理念,归根到底要付诸教育行动。我园旨在通过幼儿园文化构建的实践,重塑教育环境,增强教育自信,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将“三牛”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确保文化构建顺利实施。
赛岐镇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因在耕种时代与牛结下不解情缘,并流传着一段关于牛的传奇故事,而被冠以“牛城”的美誉。要想让赛岐中心幼儿园具备鲜明的特色,在当地众多园所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范式,通过文化立园,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境界。经过全园教师的分析与思考,幼儿园立足深厚的内在积淀,充分依托“牛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凝练出“三牛”文化,不断推进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引领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牛”指幼儿——萌牛娃(自主自律、自信自强),教师——孺子牛(成于精勤、止于至善),家长——牛爸妈(幸福陪伴、共同成长)。我园确定了“三‘牛’合一,和乐成长”的办园理念:立足本土,和合各种教育资源,打造“牛城”牛园,使幼儿园成为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其中“和”“合”两字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精神的总结,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意指包容万物、和谐共生。幼儿园还确立了“自由、探索、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灵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谐、务实、创新”的园风,“敬业、爱生、博学”的教风,“健康、快乐、灵动”的学风,教师宣言“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赛幼全体教师的真实写照。除此之外,幼儿园精心设计了以牛为原型的幼儿园园标,造型简约,寓意深刻(详见本期封面)。
环境作为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应具有明丽、欢愉、轻灵、质朴、温暖的美感,这种有厚度、有质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能直观反映幼儿园的文化氛围、文化品位、文化特色和文化风格。环境对师生的成长与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进入幼儿园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影响着师生对幼儿园的最初认识,且能产生持续的审美影响。但优美的环境不是指建筑上的“高大上”,对于一所乡村幼儿园来说,校园环境的创设要体现“乡土味”“本土味”,更要适应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许多家长和参观者不无感慨地说,“赛岐最美的地方在幼儿园”。走进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茵茵的草坪和烂漫的鲜花,一棵九头大榕树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宽阔的操场上,沙水区、挑战区、建构区、种植园等区域中的户外自主性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的身心自由舒展。同时,我园将环境做了整体的规划布置,将校园文化物化于环境中:一进大门伫立着一组牛的雕像,这是镇区环岛处牛雕像的缩影;园门口到教学楼之间创设了红、蓝、黄三条“牛”道,分别代表家庭、幼儿、教师;教学楼正面是文化展示墙,展示了幼儿园园标、教育理念、园风、学风、教风,以及教师宣言等;三条“牛”道旁边的墙上醒目地展示着幼儿园教育理念框架下的多元课程;一条通幽小径环绕着校园四周,附近的围墙上错落有致地展览着“牛”主题摄影、绘画等作品。让人随着脚步的移动,感受着幼儿园浓郁的文化氛围,更让孩子们、教师们、家长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同身受。同时,我园将园标元素融入园旗、园牌、班牌、园服、志愿者服装的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和呈现,使得园标所承载的“三牛”文化迅速传播开来,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
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知识、技能、情感培养的主战场。园部通过教师会议、教师培训诠释“三牛”文化理念,让教师们充分理解和吸收,将尊重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我园围绕省编公共课程展开研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园本化,使之更加适合园本实际和幼儿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课程。园本研发的“小萌牛系列社团”(小萌牛民间工艺美术社团、小萌牛广播站、小萌牛足球队、孺子牛读书会)“小萌牛社区主题教育活动”“小萌牛户外自主性游戏活动”等特色课程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空间,使“三牛”文化特色课程更具开放性,更注重实践性,使孩子们更关注窗外的世界、园外的天空。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文化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质量直接反映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牛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艰苦朴素、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园将“三牛”文化引入园部,希望在幼儿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传播、继承、创新和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品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持续深入地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师生提供风采展示的平台,更能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我园组织师生开展“寻牛”“知牛”“赞牛”“比牛”等系列活动。第一阶段“寻牛”,通过深入民间寻找牛,亲身体验了解耕牛、奶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主要用途等;第二阶段“知牛”,通过网络、书本查阅资料,请专家做“牛与文化”专题报告,开展“牛”主题绘画、诗词诵读等活动,了解中华“牛”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国画、文学作品和节日中的“牛”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植全体师生的内在精神品质;第三阶段“赞牛”,结合节日开展“赛幼梦、牛精神”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展示师生、家长在践行“三牛”文化过程中的教育成果,以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学生、教师、家长,让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成为教师、家长们自觉的文化追求;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开展“比牛”活动,如“最牛”宝贝评比:身体牛、吃饭牛、运动牛、学习牛等,促使孩子们学习牛的品格,做健康快乐、遵守纪律、善于合作并具有毅力的孩子,达成幼儿园对“萌牛娃”的培养目标——自主自律、自信自强。
制度的优化和执行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保障。
(1)优化部门分工,细化部门职责。为了落实和践行“三牛”文化,我园对原有的部门分工重新安排,对教育管理、后勤管理、工会、党支部等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教研培训部门负责做好教师“三牛”文化知识培训工作;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教师挖掘“三牛”文化主题下的特色课程,如角色游戏“小萌牛社区”,科学认知活动“我爱小牛”“牛的一家”“牛与人类”等;教育工会负责组织“三牛”文化活动。幼儿园各部门分工协作,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氛围。
(2)优化学校制度,使之更适应“三牛”文化需求,保障校园文化的践行。如改进教科研制度、读书培训制度、教师述职制度等,全体员工通过亲身体验,逐渐认同幼儿园文化理念,并外化为教师的行为。幼儿园2018年接受福安市教育督导评估时,各部门的述职结合“三牛”文化进行,时任园长的述职报告《做一只孺子牛,做一只奋斗牛,做一只拓荒牛》受到了督导组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3)有效执行制度。在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要让教师遵守制度并不难,只要做到在制度面前不搞特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特别要求园领导班子严于律己,如考勤制度带头遵守,选人用人任人唯贤,绩效考核公平公开。久而久之,所有员工就会形成自觉的行为。这么多年,每天早上园长第一个到园,站在门口迎接师生;园长立足一线,深入课堂,扎根教研,与教师们共同学习、分享和交流,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构建与践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三牛”们正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合作精神,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脚踏实地、永不松套的实干精神,负重奋进、不甘落后的争先精神,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奉献精神,发挥团队动力,努力探索,精益求精,书写“赛幼梦、牛精神”的壮丽篇章。
幼儿十分喜爱和认同“小萌牛”身份,他们自发组成社团,参加“小萌牛”系列学习活动,参与“访牛”“知牛”“赞牛”“比牛”活动,为自己是一只“小萌牛”感到骄傲。2018年,我园6名幼儿在“福安市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福安市学生美术作品比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三等奖5人;1名幼儿参加全国幼儿美术大赛,获福建赛区网络最佳作品二等奖;4名幼儿参加“福安市消防画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人;“童画之星·第十八届世界华人幼儿创意美术大赛”中,11幅幼儿作品获特金奖,10幅作品获金奖,71幅作品获银奖,18幅作品获铜奖。
教师在幼儿园文化浸润下切实获得了专业成长,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2018年,幼儿园2位青年教师因表现出色被破格提拔为副园长。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课件《我们一起去郊游》在2018年“福安市幼儿园美育质量提升教研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自制玩教具《多功能小舞台》获得宁德市一等奖、福建省二等奖;自制玩教具“线轴变身记”获得宁德市二等奖、福建省三等奖;教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福安市教育局第六届‘新理念、新资源’”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教师论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指南>为导向扎实有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在《福安教学研究》发表;“福安市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1名教师获作品比赛三等奖,4名教师获得指导教师奖;1名教师在“童画之星·第十八届世界华人幼儿创意美术大赛”中获得组织金奖,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
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家园协作和社区早教指导机制,一年来开展各类亲子活动、社团活动、“牛爸妈”父母课堂等30多场,转变了“牛爸妈”的教育观念,营造了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家长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幼儿园也因此获得福安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1)幼儿园一年来多次帮扶乡镇两所中心幼儿园(罗江中心幼儿园、湾坞中心幼儿园),通过请进来观摩、送教下乡、业务指导、赠送幼儿活动材料、共听讲座等形式互动研讨,有针对性地提高帮扶园教师的业务能力,改善了帮扶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2)2018年12月6日,我园承办了宁德市示范性幼儿园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三牛”文化主题环境和“小萌牛”系列社团活动,骨干教师张宵宵、詹芳分别展示了“三牛”文化健康领域活动“好玩的桌子”“翻滚的车轮”,取得圆满成功,幼儿园“三牛”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在探索文化特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悟到,文化构建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在构建园所文化时应立足本土,深度思考,使幼儿园文化与当地人文背景有机融合。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还要去除浮躁,摆脱成人的功利思想,切实关注幼儿的发展,扎实开展和践行幼儿园文化活动,不断传承与发扬文化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以文化的力量推进幼儿园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真正实现“文化立园”“以文化人”的教育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