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茗 杨松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59
习总书记说道:“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代领导人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结合,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人从未否定过历史,现在也是一样,我们更多要做的是以古鉴今,这样才更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强调的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概而论,而是要对其进行鉴别、扬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践行中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
习总书记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在他治国理政的实践和思想中,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和创新性引用,体现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民日报将其论述汇集成书,编成《习近平用典》,让他的传统文化观可以有效地被查阅和使用。
在七年知青岁月中,习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在梁家河建沼气池,给梁家河群众生活带来了改善。总书记是实事求是的倡导者、践行者,正是实事求是地了解国情、世情、党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有了十八大以来的巨大成就,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一以贯之的政策,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员更要修身养性,习总书记在各处讲话中也做出了对党员的要求——修身。
十八大之后,三严三实给每一个党员量化了一个标准,其中严以修身就是放在首位的。党员们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使之成为其道德修养的深厚文化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向群众学习,到群众中去,保持着见贤思齐的品质,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修身治国平天下,“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里的“心”既可以说是良心、良知,也可以说是人品、人格。党性的修养、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今天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的奠基石。没有这个根基党员可能就会意志薄弱、迷失方向,失去了我们常说的天地良心。做人先修身,我们要把修身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人生的第一步。
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是领路人,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领航者,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则。以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德”来治廉,与古代文化想通,更易被中国人民接受,更容易加强党员干部的内在修养,从源头杜绝“贪污、腐败”的思想,形成“慎独”的精神,让中国的大环境更加的风清气正。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国的文化经典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文化瑰宝,在党的领导下,让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从传统文化中研究、渗透马克思主义精神,更具有说服力。我们的文化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依旧相形见绌,更不要说与繁盛时期的中华文化相比。文化传承是需要传承的,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不是一句复古的口号,而是重新确立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也是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中国的力量。我们要响应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号召,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以货币为纽带的社会形式,以契约为纽带的社会,历史已经见证,这种社会方式会迅速大量的积累财富,但由此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也是无可缓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市场经济的的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有传统道德赋予我们的伦理底线和与之对应的对我们的教化与潜移默化的涵养。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它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起到制约与促进作用。经过与之创造性和继承性的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景必然更加广阔。